首页 理论教育 桩基开挖过程中发现露筋问题的经验与教训

桩基开挖过程中发现露筋问题的经验与教训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1检查结果露筋的桩基(身)开挖后,显示桩基混凝土周围有泥浆粉砂混合的絮凝体,有一定的强度与黏聚性经木棒轻轻敲打,渐行脱落,露出钢筋,其深度如下:1号桥台桩基露筋在-5.45~-6.45m。

桩基开挖过程中发现露筋问题的经验与教训

杭州湾跨海大桥慈溪过境公路七塘桥桩基工程出现的缺陷及处理记录:

4.1 工程概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慈溪开发区过境公路七塘桥,系二跨(L=2×16m),桥宽为36m,主车道设计荷载为汽-20、挂车-100。基础为C25混凝土钻孔灌注桩(φ=1.2m,3m×8孔布置),柱式桥台,上部为预应简支梁。

工程区域地质分布:滨海冲积平原,系第四世纪海相松散(软土)地区;桩基所在区域主要地质分布情况:Ⅰ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Ⅱ层粉砂土(部分含细砂层),Ⅲ层淤泥、淤泥质黏土,Ⅳ黏土。

土质情况分析:①区域内土层分层复杂;②各土层的自然含水量Wmax=53.2%,Wmin=14.2%,变化较大;③桥桩区域内淤泥与淤泥质土、粉砂土,经外力振动极易使土体流动(液化);④根据勘测资料评价:区域内,该地下水与其介质,有氯离子等盐类集聚,对钢筋有中等腐蚀作用。

4.2 质量评价与暴露的问题

本桥共有桥桩24根,混凝土灌注桩完工后全部采用小应变动测检定结论:一类桩16根,二类桩8根,合格率100%。

桥桩区域经开挖后,桩基上部外露钢筋较多,其中1号桥台有5根、2号桥墩有7根、3号桥台有6根,桩基上部露筋共计18根,占总数的75%。尤其值得思考的是桩基露筋的深度有多少?在氯离子聚集的区域,桩的质量如何补救?

4.3 缺陷检查与补救措施

在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设计与监理单位共同参与下,明确了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对桥桩采取了以多级台阶式井点排水进行基坑开挖为主对桩基进行检查、补救的方案。

4.3.1 检查结果

露筋的桩基(身)开挖后,显示桩基混凝土周围有泥浆粉砂混合的絮凝体,有一定的强度与黏聚性经木棒轻轻敲打,渐行脱落,露出钢筋,其深度如下:

(1)1号桥台桩基露筋在-5.45~-6.45m(个别桩在-10.15m左右)。

(2)2号桥墩桩基露筋在-5.2~-6.10m(局部在-9.35~-10.3m)。

(3)3号桥台桩基露筋在-4.1~-6.20m(个别桩-10.3m左右)。(www.xing528.com)

综合显示,本工程灌注桩露筋最大深度约为-10.15~-10.3m。

4.3.2 露筋的成因

对本桥桩工程发生的大量露筋,施工管理方面暴露出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灌注桩施工人员对桥桩区域土层变化较大的应对和防范措施不力;从施工技术措施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

(1)钻孔过程中,泥浆的调控作用明显较差,清孔阶段由于清孔泥浆悬浮能力差,孔内沉渣较多,泥浆与介质密度加大,尤其在桩顶上部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内外压力差减小,引起混凝土拌和物现周围泥浆与介质混合;

(2)本工程钻机平台安置位置较低,利用钻机的卷扬机提升混凝土导管浇至灌注桩顶部时,导管内外的压力差减小,未能及时对上部混凝土采取技术措施。

(3)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所用的水泥为R形,凝结时间较短,按业主要求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不能适合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作业与技术要求。

4.3.3 补救处理方案

(1)采用多级台阶式井点排水进行基坑开挖,与此同时进行桩基混凝土的检查、清理桩周低强度混凝土,一般开挖深度约6m。

(2)对于个别桩继续下挖并清理至10m深度。

(3)用φ=1.5m钢护筒围住桩基外侧,接缝与联结处进行密封处理;混凝土采用C30,掺UEA-Y膨胀剂

(4)桩顶10m以下部位采用灌浆(每根桩配4支灌浆孔)处理,深度为桩顶以下20m。

(5)为保证桥台(墩)混凝土应力平衡,增设联系梁。

通过补救处理,桥基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满足了设计要求,但为此施工企业增加投资200万元,本工程亏损了约160余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