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排距
A排、B排排距为1.5m,A排、B排各孔孔距为2m。帷幕灌浆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坝基帷幕灌浆断面图
2.2 孔序
帷幕灌浆次序按先灌A排后灌B排进行,每排按三个序次钻灌,即先灌Ⅰ序孔,后灌Ⅱ序孔,最后灌Ⅲ序孔。
2.3 造孔
(1)定位。开孔前复核钻孔桩号,正确定位。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距均小于3cm。钻机安装完毕后,用框架水准仪对平台、钻机立轴进行水平、垂直校准。
(2)造孔。心墙造孔时,为保证钻孔垂直的精度要求,由于在填筑施工平台时,在孔深5.0m以内有直径在40~50cm的石块,采用小水钻进。孔深5m以下至坝基接触面采用干打取土,取土后套管及时跟进。
砂砾石造孔采用金刚石钻头单管清水钻进,由于局部孔段砂砾石较松散等原因,部分孔段特别在造孔Ⅰ、Ⅱ序孔时出现塌孔现象。在施工中,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造孔时进水量要小,灌浆时尽量延长并浆时间,低温季节适当延长待凝时间等。若发生塌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用弹簧钻头打捞孔内掉块,采用干钻,若多次打捞也未能至设计段长,则对该段立即进行灌浆。
基岩造孔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终孔直径≥75mm。
下套与心墙造孔同步进行,接触段灌浆时,套管离心墙接触面0.3~0.5m,灌浆结束后,套管打下至地基面;第二段灌浆后,再下小一挡套管至砂砾石层1.5~2m。
(3)孔深。A排、B排河床段帷幕深度底高程为-11.05m,右坝肩灌浆灌浆深度伸入相对不透水层(q≤10.0Lu)5m。
(4)偏斜率。施工中,终孔采用上海产JTL—50型测斜仪进行测斜,验收标准:孔深30m,偏距≤0.5m;孔深40m,偏距≤0.8m;孔深50m,偏距≤1.15m。所有钻孔偏斜率均满足设计要求。
2.4 灌浆(www.xing528.com)
(1)灌浆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灌浆法,但灌浆方式不同,灌地勘水泥采用纯压式,灌普通水泥和磨细水泥采用循环式。
(2)灌浆段长。首灌接触段段内必须包含心墙土和地基两种介质,前者段长0.3~0.5m,后者段长1±0.2m,以下段段长均为2~3.0±0.3m,对基岩段为5~6m。
(3)洗孔、压水试验。当回水清澄后,对泥砾层灌段再洗10min结束,对基岩灌段再洗30min结束。每孔灌段均进行30min的简易压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允许压力的80%。
(4)灌浆材料。坝基帷幕灌浆A排采用普通水泥、地勘水泥、磨细水泥;B排普通水泥、磨细水泥;坝肩采用普通水泥。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帷幕灌浆材料表
(5)浆液变换。灌浆材料采用地勘水泥、磨细水泥、普通水泥三种。地勘水泥水灰比采用2∶1、1∶1、0.8∶1、0.6∶1、0.5∶1五个比级;普通水泥和磨细水泥采用3∶1、2∶1、1∶1、0.8∶1、0.6∶1五个比级。在灌浆压力不变,单位进浆量不变或增大,开灌水灰比的浆液累计注入量为400L时,可第一次变浓一级,以后变浓一级,要在上述条件下待灌入量达到上一级灌入量1.25倍后进行。当单位进浆量超过每米灌段30L/min时,可越级变浓。当接近临界水灰比时,应在达到需灌水泥干料量后再变浓一级。在施工中,根据透水率q值选择适宜的开灌水灰比。灌浆施工初期,由于气温较高,地勘水泥灌浆时,发现浆液由2∶1变到1∶1后,进浆量明显下降,为尽量多灌地勘水泥,采用2∶1浆液多灌的原则,保证水泥浆液的一定扩散半径。
(6)灌浆压力。灌浆允许最大全压力为:
P=h×γ
式中:h为坝顶至橡塞底部的距离;γ为心墙土土体容重,取1.9t/m3。
(7)灌浆结束标准、待凝。当单位进浆量≤0.2L/min,再灌30min后,实施压力闭浆,当压力表回零后,结束灌浆。地勘水泥待凝6h,普通水泥、磨细水泥待凝12h。
2.5 封孔
全孔灌浆结束后,待凝12h后进行封孔作业,将高出心墙齿槽底50cm以上的水泥结石钻捞出,淘尽孔内积水。封孔时拔出一节套管,接着封一段孔,连续作业,直至坝顶。先用水泥:黏土=1∶3的混合料倒入孔中,击实,混合料加量每次5L,然后用带有半圆夯头的4m钻杆作夯具,落距2m,夯击20次。当混合料封高3m后,改用土料,加量、夯击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