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在卫生保健制度等涉及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各大领域不断转型与升级。简而言之,中国的医疗体系正在走向一个新时代(Wang M,Zhang S,2007)。不管是SARS病毒,还是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在挑战中国的医疗体系,但中国都以积极的状态较为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使挑战成为发展的机遇。事实上,中国医疗体系能不断成功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国医疗层面的政策会及时根据社会医疗事件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政策能力。比如,在“非典”后,中国政府便建立了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报告网络,以定期向公众发布重大疫情的报告。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继续做好医疗服务提供者这一工作,对医疗行业中的企业、机构及其他组织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基于中国医疗体系的有效转型,中国的医疗行业保持着较好、较快的发展。虽然中国相比其他国家在医疗行业的差距仍然存在,但在全球医疗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医疗行业的成就也是较为突出的,但相比欧美国家仍有差距。当前中国医药企业正全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有巨大的潜力。与此同时,中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也逐渐突出。第一,中国医药工业的产量突出,增长率超过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且其增速不断扩大。第二,中国医药监管体系持续改善。政府通过三个举措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质量监督:加强对医药产业结构的审查;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保证对中国医药新产品的监管;中国的GMP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第三,医药产业的组织与地区分布被优化。第四,中国对外贸易在增长。虽然全球的贸易有所波动,但中国的医药行业整体是保持增长趋势的。第五,中国医疗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外企投资。当前中国合资和独资企业的数量占中国医药企业总数的30%以上,其对应的销售收入占中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26%以上,充分证明了外商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与外资在中国医药行业中重要性的增强也引起了学术界对另一相关话题的探讨:先进的医疗经济研究机构产生的个人动机网络在连接中国与全球知识网络的关键作用(Perri,Alessandra,Scalera,et al,2017)。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基于多学科知识的行业,知识在其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Perri,Alessandra等学者正好对如何促进知识流入中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的研究表明,大学这一主体在连接本地医疗创新系统和全球知识网络方面的作用比跨国公司更显著,其中的原因是“个人的网络关系”(Perri,Alessandra,Scalera,et al,2017)。这一研究结果给中国的提醒在于,我们应该从学术角度重视大学及大学内的学者等参与者作为国际知识来源的渠道,充分发挥这些渠道在构建中国与全球知识联系中的作用,以高效高速推进中国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的朝阳产业——医药产业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是具有差异的。具体而言,中国化学药品的生产在医药行业中居于首位,中药则逐步转向由国内企业生产(Yajie Li,Ruqin,2017)。虽然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呈现出了放缓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中国的其他行业,因此,它仍然是朝阳产业的典型代表。Li Yajie,Ruqin等对中国医药行业的产值与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几点内容:首先,产值越高,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其次,化学药在中国医药行业中的产值较高;再者,中国的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主要是由内资企业、港澳台地区出资的企业和外资企业生产;最后,中国医疗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还需加强(Yajie Li,Ruqin,2017)。(www.xing528.com)
中国的医疗行业是在不断发展的,其为全球健康事业所做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从中药到化学药、生物药,中国充分借助本土的优势与政策支持推动医药企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医疗技术层面相对较弱,更多需要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等产品,但随着各大企业的发展及创新政策的不断发布,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加强,与他国的技术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作为有着庞大医疗需求的中国,在“非典”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大挑战”中都表现出了中国医疗产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医疗产业的集群化与国际化,中国不断借助各类一体化来发展医药行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长三角一体化下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被称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这里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都是相对优化的。因此,如何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来促进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集中于长三角核心区域,并且该区域知名大学等“研究潜力股”较多,加之区域自身的优越地理位置,都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的医药产业总体是在不断发展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仍然是关键。长江三角洲在国家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支持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借助三省一市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来促进该区域医药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与此同时,中国要提升医疗产业在全球医疗体系中的地位,长三角地区便是最佳的窗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发达的产业经济都使得长江三角洲与国际接轨,因此,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来发展中国医药产业是较佳的。
总体而言,医疗产业作为关系生命的重要产业,一直被全球所重视。随着医疗产业的深度发展,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及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但四者间的差距也确实存在。中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之后。而化学药、生物药及医疗器械由于涉及的技术成分较高,目前是欧美等国家的发展较为领先,但中国等国家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除了医疗细分领域的差距外,全球各个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的转型策略上有差异,也有共同点。共同点表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注重聚集经济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与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来获取可应用于医疗产业的知识,促进医疗产业的发展。差异化则是由各个国家的医疗实力基础的差异及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别带来的。在全球医疗产业的发展中,中国显示出的大国形象是值得称赞的。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国在世界面临大挑战时充分发挥中国医疗行业的作用。比如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医疗行业的防控与诊断经验是领先其他国家的,由此减少了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的损失,能较早地恢复正常的经济。另一方面,中国对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把握是准确的。中国充分发挥集群城市在医疗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关键作用,借助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战略优势及经济优势,有效结合三省一市的各生产要素,将其运用于该区域的医疗产业的发展中,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医疗产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中国医疗产业在全球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