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就是指产于某些特定区域的,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的中药材。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1.道地药材的产生
由于物种自身的品质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不同,以至于道地药材不同于普通药材,而有些药材如蒲公英、雀卵、桔梗等,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就没有明显的道地产区。自然环境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独特的环境下,物种形成了自己的品质与生长、繁衍习性。而一旦环境改变,物种也将做出适应性调整。道地药材是治病的药材,是在中医的实践中被发现并总结的。所以发现药物的功效、扩展药物的种类、指导中药的应用及检验药材质量,都是由中医学进行总结与检验的。然而,药物最初为野生,数量有限,产地有限,获取相对不易。药物栽培的出现,使人类具有了较为稳定的药物来源,且产地范围也有所扩大,直接意义在于扩大了药物的资源。而且,长期地、大规模地种植某种道地药材,能够为市场提供稳定的药材来源。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医药知识的传播和推动。经济贸易是道地药材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促进了药物的流通。所以道地药材的产生受物种品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微生物)、中医学术、农业耕种、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因素的影响。
2.道地药材的特质
道地药材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了一定时期的临床检验,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且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临床检验,并在中医界获得普遍认可的药材。
道地药材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优良的功效,得到了医家的广泛赞誉,而药材的经营营销,又使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道地药材对特定产区有独特依赖性,有独特的生产技术,传承着精湛的加工工艺,产量长期保持稳定,占据药材交易的主流地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长三角地区的道地药材
江苏地势平坦,湖泊众多,地形以平原为主,还有大量的水域、湿地和丘陵,气候属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气候温和、水量适中,四季分明。盛产于江苏的道地药材有桔梗、太子参、芦苇、荆芥、薄荷、菊花、紫苏、芡实、半夏、丹参、栝楼、百合、菘蓝、夏枯草、牛蒡子等,最有名的是茅苍术、吴茱萸、太子参、薄荷、蟾蜍。
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还有大量的水域,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温适中,雨量丰沛。盛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有浙贝母、白术、莪术、杭白芷、杭白芍、杭菊花、延胡索、山茱萸、玄参、笕麦冬、温郁金、栀子、乌梅、乌梢蛇等。以“浙八味”最为著名: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
安徽地形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气候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南北差异明显,在淮河以北表现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表现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山区多、平原丘陵少,夏季降水丰沛,全年无霜期长等特点。盛产于安徽的道地药材有芍药、牡丹、菊、白前、木瓜、前胡、独活、侧柏、茯苓、菘蓝、太子参、女贞、苍术、半夏等。以四大皖药最为有名:毫菊、毫白芍、皖西茯苓、滁菊。
4.道地药材产业链标准化生产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道地药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突破区域限制,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还能提供更多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岗位,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但是,道地药材同时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品种优良及货真是保证药材高品质的前提。道地药材源头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客观评价标准缺乏、销售定价混乱等现状,冲击着整个道地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生药学评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药材品质评价的需要,道地药材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对药材的源头、加工、生产、药性、毒性、质量分级、销售定价等缺少一套完整的体系,与现有的国际标准更是相差甚远。所以建立完善的道地药材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对药材的市场标准化具有建设性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研究人员对道地药材品质进行多角度深入研究,所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和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指纹图谱、近红外光谱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等,结合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生物信息学等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构建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并推向国际,而不是用现有的国际标准来衡量道地药材的种植、加工、生产和使用,打造优质道地药材产业,才能使中药材产业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为实现道地药材产业振兴、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所以,需要从规范道地药材的概念、加强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检测技术、加强发展优质药材、加强栽培药材质量的研究和建立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等5个方面推进长三角道地药材产业链标准化生产。(www.xing528.com)
(1)规范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天然品牌,真正的道地药材受物种品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微生物)、中医学术、农业耕种、科技制造、经济贸易等因素的影响,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具有特定的疗效,不规范使用道地药材,就会影响优质药材的正常发展和生产方向,药材质量就很难提高。
(2)加强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检测技术
①传统的生药学评价技术。根据《中国药典》所规定的,传统的生药学评价技术主要包括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四种经典鉴定方法,并运用色谱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只能对中药材的品质进行初步研究,且适用范围广,例如鉴定出了呈新月形的浙贝母,具有“菊花心”的白芍,显微结构含硅质块的铁皮石斛等。这些鉴定结果比较直观,且技术要求低、操作过程简单。但生药学评价技术局限性比较明显,不宜用在近缘品种的区分及药材的道地性评价等方面。
②指纹图谱技术。中药材经过特殊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就是所谓的中药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可区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为道地药材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手段,使得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走向创新化和现代化。但现在指纹图谱技术多用于比较不同产地间药材的有效成分,难以非常直观地分辨药材品质的道地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仍需结合其他数据分析来进行进一步检测。
③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绿色的分析技术,具有信息丰富、分析快速、样品无损等特点,可用于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和挥发油含量的定性定量测定,有助于优化中药制剂、实时监控制药过程。但近红外光谱目前尚具有灵敏度和稳定性差等缺点,同时还存在易被环境干扰、采样不准确和操作人员技术有限等问题,在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④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微生物的种群分布、环境影响、遗传特征及药材中基因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来揭示道地药材的生物学特点。但在道地药材的品质研究中普及度不高,较多应用在微生态学及土壤生物学研究中,是从微生物角度开展药材品质检测的一种生物技术。DNA条形码技术是基因组学技术的一种,可利用生物体内具有代表性的DNA片段序列来快速区别和鉴定物种,在中药溯源系统、道地药材鉴别、物种鉴定、资源评价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对近缘品种分辨率低,限制了其应用于道地药材的精细鉴别。
(3)加强发展优质的中药材
中药与传统农作物不一样,是特殊的商业物种,要发挥其真正的社会价值,必须要兼顾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提高,而目前中医药的瓶颈就是中药品质的严重下降、栽培药材质量每况愈下,所以提升药材质量的意义更加重要。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外植物药的发达,根本原因就是对药材控制较为严格,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目前提高药材质量、生产优质中药材是长三角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4)加强栽培药材质量的研究
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任重而道远。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来完成,加强栽培药材质量的研究。最近几年有专家提出“活性氧”概念,可以促进道地药材质量,“活性氧”学说认为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反而可产生大量的ROS,而ROS可使植物的代谢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使药材的质量得到提高。
(5)建立道地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药材资源丰富,更不缺优质的道地药材,但现在由于中药材的需求不断上升,种植技术的提升、药材的优质性无法科学化体现,从而导致道地药材面临低质量中药材的猛烈冲击,优质优价的中药材市场难以有序形成。所以要想中药材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去,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体系,运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检测技术、药材溯源管理系统等科学手段,严格管控好道地药材的源头、药效毒性、质量分级及定价标准等方面,服务好整个道地药材种植、炮制、销售、使用的产业链,切实推动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