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中药老店,历经沧桑岁月

百年中药老店,历经沧桑岁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年历史白敬宇创立“金羊眼药铺”后,也是几经周折,一直到了民国初年,定州眼药“白敬宇”才开始在北方享有盛名。1955年11月1日,公私合营后,南京白敬宇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色古香的诊室,这一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建筑加上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使回春堂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彰显国医的博大精深。百年历史清雍正十二年(1

百年中药老店,历经沧桑岁月

1.“御赐招牌”——江苏白敬宇

(1)美丽的传说

明朝永乐年间,河北古城定州有一位叫白敬宇的人在城内开设了一家“金羊眼药铺”,他经营的“金羊眼药”在当时颇具神效,名扬一方。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秘访民间,突染眼疾,两眼红肿,痛痒难熬,随从御医使尽浑身解数,乾隆皇帝仍然服药不愈,御医们束手无策,在定州城内四方打听,终于得知白氏开设的药房有神奇的“金羊眼药”,于是涂用了白家眼药,果然药到病除。乾隆皇帝大喜,当即欣然御书“金羊药铺”赏赐与白氏。从此,定州白家眼药名声大振,一时间在民间广为流传。

(2)百年历史

白敬宇创立“金羊眼药铺”后,也是几经周折,一直到了民国初年,定州眼药“白敬宇”才开始在北方享有盛名。当时,老北京百姓中流传着“头戴马聚源,眼看白敬宇;脚踏内联升,身着瑞蚨祥”这样的说法,北京前门大栅栏就有“白敬宇”的专卖店,可见民国时期的“白敬宇”在北方已经家喻户晓。随着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也日益繁华。1932年,“白敬宇”在南京的第一家分店开业,店址设在白下路152号;次年,白泽民从定州来到南京,租下了当时最为气派的“上海大厦”的一层和三层,并开设了南京白敬宇药庄总店。1955年11月1日,公私合营后,南京白敬宇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先后有“雷迅”“新生”“马应龙”等十家厂社并入白敬宇药厂。1965年与健康制药厂合并,改名为金陵制药厂,次年更名为南京第二制药厂。从此,药厂产量开始增加,品种增多,从单一生产眼膏,变成生产冰片、宝塔糖、硫酸黄连素、黄药膏、酊水剂等多种产品的综合型制药厂。

(3)如今的辉煌

如今,白敬宇制药厂已经正式成为南京白敬宇制药厂,在传承“白敬宇”老字号的优势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公司已发展为生产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和中药的综合型制药企业。麻醉药和避孕药被列为国家定点的生产项目,100多个品种、15种剂型原料药和制剂药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妙手回春”——杭州回春堂

杭州的清河坊街是老字号聚集之地,杭城许多著名的中医药馆都曾伫立于此,这些中医药馆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默默地守护着杭城百姓的健康,同时也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荣耀和历史。方回春堂就是其中之一。

(1)美丽的传说

1649年,清顺治六年,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方清怡,在杭城创办了回春堂。方清怡年轻时随父亲学医,精通药理,擅长儿科,以祖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相传钱塘知县的孙子到方清怡处就医,小男孩双目紧闭、发着高烧,家人神情憔悴,当时他们已经看遍了杭州的一些名医,均未见效,后经人介绍,就慕名前往方清怡处诊治。方通过望、问、闻、切及对小男孩进行腹部检查后,诊断小男孩是因为消化不良和受寒,只要好好调治,病就会痊愈。随即开了一张小儿驱寒的方子,又给了七粒用蜜蜡封好的药丸,并交代了服法。孩子服了七天的汤药和药丸后,病消了,精神也好了,知县一家甚是高兴,忙差人把方清怡请到府上,取出了50两银子作为酬谢。方清怡早就听说知县为官廉正,于是婉言谢绝。然后知县问起此药丸何名,方说尚未取名,知县随即写了一张“妙手回春”横幅,并对方清怡说,药丸就叫小儿回春丸吧。这就是小儿回春丸的来历。

(2)别致的建筑

由于当时来找方清怡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当地老百姓,方氏便萌生开家药店的想法,一边医治病人,一边做零售和批发以扩大营业。于是选址清河坊,建造了回春堂。坐落在河坊街的方回春堂是最古老的回春堂,高门墙,大门脸儿,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古色古香的摆设和高大的青砖石门,木结构的小楼,深长又窄小的楼梯,金字招牌,一进门即药香扑鼻。堂内的大型红木百眼柜,可以存放1000余种精挑细选、道地纯正的中药材。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色古香的诊室,这一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建筑加上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使回春堂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彰显国医的博大精深。

(3)特色的服务

方清怡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有了好的名声和口碑后,回春堂的发展一路兴旺,后一直成为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家大药铺(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张同泰、泰山堂)之一。但是方回春堂始终遵循“许可赚钱、不许卖假”的祖训,以善待顾客、善待客商、善待员工为理念,让每一个员工都要恪守信誉。药堂不仅保证产品的质量,注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很注重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创新。

如今的方回春堂在全省各地都有分馆,依旧坚持聘请名老中医坐诊,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河坊街馆有诊室50余间,在这里汇集着中医各专病专科,近代杭城“四大名医”叶熙春、史沛棠、魏长春、潘澄濂也曾坐诊于此。现有7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坐诊回春堂。

方回春堂的特色服务当数“传统膏方制作”为最,从古时候药馆带着伙计,挑着铜罐和药材,上门服务熬制膏方,到现今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回春堂制作膏方的过程可谓循规蹈矩、精耕细作,选用道地药材,充分浸透、煎透药材,清透药液,文火慢熬,“收膏布旗”,“滴水成珠”,老师傅非常注重火候和工序。回春堂的礼数茶很注重保健功效,都是根据老中医的经验方调制而成。如秋冬季的决明子苦丁茶是用炒决明子和苦丁茶等纯正中草药冲泡,具有清热降火、平肝明目、降血脂和降血压的功效;而春夏季的六月神仙茶则用六一散、青蒿、荷叶等组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特别是在高温酷暑的夏天,更显其清凉健身的神奇效果。

3.苏沪“韩康”——上海雷允上

(1)名医雷大升

名城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建城,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名医辈出,吴中历代名医既有高超的医术,又有丰富的理论,著书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吴门医派。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更加确立了以温病学说为核心的吴门医派的学术地位。雷大升自幼习医,研究并吸收吴门医派之精华,将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付诸实践,将行医和制药结合在一起,虔修中药丸、散、膏、丹。雷大升著有《金匮辨证》《要症论略》《经病方论》《丹丸方论》等典籍,对后世的中医理论和中药炮制均有巨大的贡献。

(2)百年历史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雷大升创办了“雷允上”,由于雷大升医术高明,治病有方,雷允上的名声早已遍闻苏州,蜚声杏林。从始创至今,雷允上一直讲究选料、注重信誉,被民间传为“韩康”。雷允上一直恪守“精选道地药材允执其信,虔修丸散膏丹上品为宗”的祖训,坚持医药并济的运营思路,传承发扬温病学术精髓,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进攻苏州,雷氏家族不得以将店从苏州迁至上海法租界兴圣街(今新北门永胜路)京江弄口,并开设了雷诵芬堂申号药铺。后太平军败退,雷氏家族重返苏州,并在原址重新开设了“诵芬堂”药铺,上海的雷诵芬堂申号药铺仍旧保留,由此形成了以苏州为总号,上海为分号的雷允上诵芬堂药铺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林森、于右任张学良名流政要长期服用雷允上名药,感其疗效卓著,均专门题词赠匾,盛赞有加,时有“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之典誉。近三百年来,雷允上秉承了百年立业的“允执其信、上品为宗”的企业信条,弘扬吴门医派精神,选道地药材,遵古法炮制,博采众长,创制了一批组方精当、功效显著的名药。雷允上独创的“六神丸”被誉为中华国药的瑰宝,是吴门温病学派治病用药的经典体现,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六神丸” 曾三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雷允上“六神丸”的制作技艺及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如今的辉煌

如今,雷允上药业集团以中医药为主体,集制药工业、商业连锁、中医馆、健康养生、生态农场、药材种植于一体,在省内外设有七个种植生产基地,拥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等四百余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历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雷允上是上海市第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旗下“雷氏”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先后获得中国百年中药老字号企业、最具价值的上海老商标、上海市出口名牌、上海市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品牌、上海现代服务业百强等荣誉称号。

4.“松鹤为记”——绍兴震元堂

(1)美丽的传说

相传1752年,清乾隆年间,浙江慈溪人杜景湘于绍兴创办了“震元堂”,其历史之久乃绍兴诸店之魁。它是国家商务部第一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据传杜景湘在创店之始,向阴阳先生占卜,求得“震元”二字,取《周易》对“震元”二字的释义:震为东,四季在春,天象为雷,五行属木;元为爻辞,为一、为首、为始,为圆满。所以“震元”的寓意即为东方第一。“震生则万物皆备,元善为众美所归”是早期震元堂药店的经营定位。如图3-2所示,震元堂在早期就十分讲究商业信誉,货真价实、真不二价,包装以松鹤为记。民间老百姓都以“金字招牌”相称。《绍兴文史》有这样一则记载,说的是当地百姓的口头禅“震元堂的药勿吃过,死了口眼也不闭”,可见民间对震元堂老字号的信誉之深。震元堂在药材选用上讲究道地,非优不用,在行内叫作“挑头面货”,对饮片的炮制、调配、发药都循有一整套严格的堂训与店纪,做到“有方皆法古”。震元堂非常注重制作工艺,其制药师傅有“槟榔一百廿八片、附子飞上天”这样独一无二的“震元刀工”的美称。震元堂非常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和信任,或许“震元”二字就是当地百姓对“震元堂”的期望吧。

图3-2 震元堂药店的经营定位[4]

(2)百年历史

震元堂一直追求极致的经营、服务文化,从乾隆年间开业始,就业务兴旺,店基稳实。到了咸丰初年,震元堂进入全盛时期,即便是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在浙江地区也是极负盛名。1949年后震元堂由私营体制改造变为公私合营,隶属绍兴县医药公司。1993年,震元堂的主管单位绍兴医药采购供应站实施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新公司以“震元”冠名,改为“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震元堂成为其下辖的一个分支经营机构。

如今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制药厂、连锁店、饮片厂、物流、母婴护理、医药商业等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医药上市企业,是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全国医药商业100强、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百强中华老字号、中国健康产业十大创新企业、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浙商企业500强、浙江省医药商业10强企业。2007年“震元堂”的品牌价值已经排名全国第28位、浙江省第2位。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生化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等产品;下辖多家子公司,经营业态涵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健康服务业等领域,与众多的国内外客户建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26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经营者的智慧和付出、传承与创新,震元堂已被打造为地区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5.为民“悬壶”——上海德杏堂

(1)江南名医吴蓟

吴蓟1736年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一个中医世家,家学渊源,拜在当时名医徐大椿门下,潜心钻研医术,与名医赵学敏相交甚深,极为推崇黄元御的《伤寒悬解》。吴蓟在长期学习和临床中极大地丰富了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医世家祖传秘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模式。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蓟在江宁府创办德杏堂医馆,取“德行天下,不愧杏林”之意,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延续历史最悠久的医馆之一,是全国中医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2)美丽的传说

据传1784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当时他已经74岁高龄了,在下榻江宁期间,眼疾复发,随从御医都诊以虚症,治以大补之品,未见效果,反而病情加剧,后经两江总督萨载举荐,召吴蓟前来诊治。吴蓟认为乾隆皇帝之眼疾乃血热动风所致,不可以补,告以静坐,以手摸劳宫穴三日,消前药之误。三日后病情稳定,再以清火凉血疏风之法治之,终获痊愈。乾隆后来听说吴蓟是黄元御再传弟子,而且医术精湛,于是召他入太医院,但是,吴蓟因丁忧而没有去太医院应职,并表示一辈子要为民悬壶,因此名声大噪。吴蓟医道高尚,医术高明,备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屡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名震一方。当时的老百姓将德杏堂与同仁堂并列,故有“北同南德”之称。

(3)百年历史

德杏堂医馆自乾隆四十年创办后历经一百余年,诚心经营,潜心研医,治病救人,守护一方百姓,声名响遍江南。1937年,日军发动淞沪会战,侵占上海,摧毁了德杏堂医馆,传承了162年历史的德杏堂医馆在罪恶的战争面前暂时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蓟后人发起,在多名慈善人士的支持和上海市卫生局的高度关注下,“上海德杏堂中医院”在上海市正式挂牌成立。医院继续秉承“德行天下,不愧杏林”的精神,“为民服务”的公益性,坚持传统中医学基础,传承望、闻、问、切与辨证施治,开拓创新妙方良药,开设了肿瘤中心、痛风门诊、中医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特色科室,肿瘤的中医诊治是医院的特色诊疗,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市民的认可。

6.“蝉翼半夏”——上海童涵春

(1)百年历史

上海童涵春堂原名“竺涵春堂”,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后来因经营不善,由宁波籍商人童善长接管,改名为“童涵春堂”,如图3-3所示。“童涵春堂”地处沪上繁华商埠十六铺,临街店面,店后工场。童氏非常善于经营,四处收集古方、验方,精制饮片、各类成药和营养补品,经营各类特色饮片、丸、散、膏、丹及花露、药酒,用料讲究、加工精细,生意非常红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童涵春堂高速发展,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中药饮片厂,因选材道地、加工精湛而声名响彻海内外。1958年注册了“涵春牌”商标,从此“涵春牌”中药饮片足迹遍布东南亚及欧美各地。200多年来,童涵春堂以“悬壶济世、普救苍生”为宗旨,坚持选用道地药材,讲究质量上乘、诚信待客,受到广大老百姓的高度赞誉。名列全国中药十大绝技之首——“蝉翼半夏”,指的就是童涵春堂精制的半夏切片薄如蝉翼,如此精湛的工艺令同行拍案叫绝。

图3-3 “童涵春堂”老字号[5]

如图3-4所示,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是上海中医药行业内第一家中医药博物馆,位于童涵春堂的二、三楼,陈列着童涵春堂的建筑模型,展示了中医药发展史料、珍贵历史文物(百眼橱、牡丹瓶、老药工铜像等)及各种各样的珍稀药材,将200多年以来的“童涵春堂”的发展史、制作工艺、品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供后人学习。

图3-4 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6]

(2)如今的辉煌

如今,以百年中华老字号国药品牌“童涵春堂”命名的中药店铺,在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开张。今天的童涵春堂继承了传统中医药的瑰宝,在精良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守护着一方百姓。由童涵春堂发展而来的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药品批发、药业连锁、中药饮片、制药、投资发展等多元化投资结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较具规模的医药企业。公司继承了老字号“用料讲究、加工精细、诚信待客”的品质,曾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位列上海医药行业第12位。公司的恒温药品仓库建在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建筑面积6722平方米,配有薄层扫描等质量监控检测设备。200多年的发展历史,造就了童涵春堂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内涵深厚的企业文化,历年来公司的企业规模、品牌产品、物流配送、优势产品、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在国内市场上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销售网络遍布大江南北,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7.“有求必应”——安徽张恒春(www.xing528.com)

(1)传承有序

清嘉庆五年(1800年),江苏溧水县人张宏泰在安徽凤阳创办张恒春药店。创办之初就遇饥荒,张宏泰为了赈济灾民,抛尽家财,终使药号亏蚀不支,歇业归家。1813年,张宏泰三子张鸣鹿看到父亲的失败和无奈,心有不甘,决心把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发扬光大,经营药业。张鸣鹿业务娴熟、精明能干,在孙大春药店当学徒没几年,就将其药店盘下并改为“张恒春”。张鸣鹿有三个儿子,分别叫文金、文玉和文彬。据《张氏家谱》记载,还在就读私塾的长子张文金在父亲张鸣鹿50岁的时候,念其百务猬集、劳瘁过度,于是辍学就商,帮助服务打理药店业务。由于张文金经营有方,几年后便在芜湖开设了张恒春分号,而且在短短20年中三迁店址,从鱼市街到曹家巷口,最后迁到上长街165号,生意越做越大,药号规模也不断壮大。

张恒春药店的传承非常有序,这也归功于他们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药店起先的管理制度也是非常传统的,按照张鸣鹿遗嘱,财产归三个儿子文金、文彬、文玉所共有,并实行兄终弟及的轮流坐庄形式管理具体业务。这样的管理制度在张文金这一辈应该不会出大的问题,兄弟间可以相亲相爱,但是要想基业长久,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这样的管理方式一定难以完整地延续药店的经营。所以,张文金的儿子张敬之等决定实行聘用经理制,也就是现在的CEO制度,资方除了监督、核账以外,一切业务由资方代理人全权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消除了三兄弟竞相蚕食的现象,堵住了共有财资、利润流失的漏洞,使张恒春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了张恒春药店的良性发展。即使后期大量西药洋货涌入,冲击国内的药业市场,张恒春药店依然能正常有序地经营,历经子孙五代而不衰落,成为闻名全国的国药商号,几乎与北京同仁堂、武汉叶开泰、杭州胡庆余堂齐名,谦称“三块半招牌”。

1867年,张恒春药号长街状元坊口新建竣工,前店后坊,面临长街,背靠青弋江。金字招牌“张恒春”由前清举人、书法家盛竹峰书写。药号陈设典雅,布局合理,堂内楹联、匾额、书画等均出自米芾、唐驼、于右任等名家之手。“恒德永怀芳流枯井,春光久驻花灿芝庭” 醒目地刻在店铺大堂两侧的楹柱上。“张恒春”的到来,使有300多年历史的正田药店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后人曾将许多正宗药方售给或赠予张恒春药号,这也使得张恒春药店的秘方越聚越多。张恒春药店因遭日军炸毁,于193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如图3-5所示,“张恒春”虽然给很多权贵、名人如李鸿章、洪秀全等治过病,但是始终不忘草根起家历史,严格遵守“有求必应,童叟无欺”的宗旨和“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祖训,兢兢业业、毫不懈怠地服务每一位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

图3-5 1938年原址重修“张恒春”[7]

(2)如今的辉煌

“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是张恒春药业的企业理念和价值取向。200多年的传承,经久不衰,盛誉中华。而今的张恒春药业是GMP认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级技术中心,一直秉承“张恒春”老字号品牌精髓,精心制药,诚信待人。拥有丸剂、片剂、颗粒剂、糖浆等7种剂型、63个品种及其生产线,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文史馆藏有张恒春老医案、老处方、古法炮制和制剂等资料,供后人学习。张恒春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各类医药品种数千种。张恒春连锁大药房继承了百年老字号“张恒春国药号”,在当地极负盛名。

8.“万象”犹在——杭州张同泰

清嘉庆五年(1800年),张同泰药店创始人、浙江慈溪人张梅在杭州开设茂昌药号。嘉庆十年(1805年),张梅盘进“沈同泰”药号,取名为“张同泰”。咸丰初,张同泰已经扩建成杭城一流的大药店,比胡庆余堂还要早70年左右。张同泰药号历代遵循“悉遵古法务尽其良,货真价实存心利济”的祖训,坚持“择药尤精、选料尤佳、选工尽善”的用药原则,世代相传,取信于世。张同泰的百眼柜也十分有名,里面可装800多种中草药,品种非常全。生产的各种丸、散、膏、丹、药酒,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名,和杭城的另外两家百年老号胡庆余堂、叶种德堂齐名。

民国元年,药店经大规模翻建后,新屋落成,重建石墙门,上刻“万象”商标。“张同泰”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大门两旁悬挂“张同泰道地药材”铜牌,自制传统成药360余种。“文革”期间,改名春光药店。1981年,部分房屋改建为医药站宿舍,沿街店面呈原貌。1988年恢复“张同泰药店”原名。张同泰药店包含了我国的中医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虽历经百年沧桑,但恢宏气势尚存。

图3-6 如今的“张同泰”[8]

百年老字号的信誉,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今来“张同泰”配药的人依然很多,“张同泰”也仍保持老字号作为中药店铺使用,是杭州市中心现存古老、在原址经营时间最长、古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国药老字号,如图3-6所示,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十大金牌老字号。杭城80余位国家级、省级等名老中医现场坐诊,工作人员在具有百年历史的百眼柜前穿梭抓药。中华老字号张同泰药号历经200多年,以诚信经营道地药材、中西成药、参燕银耳,特别是“道地药材”“歧黄正传”享誉杭城。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同泰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地。

9.“行善种德”——杭州叶种德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浙江慈溪人叶谱山在杭州创建叶种德堂国药号。叶谱山原在清廷刑部任职,但他的特长和爱好是中医,在杭行医且医术精湛,于1808年在望仙桥直街开设叶种德堂国药号。药铺“种德”二字,取苏东坡《种德亭》诗“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之意,以表达叶谱山为人乐行善事、不图名利的品性。店内中堂挂“刘海戏金蟾”画,以“刘仙”为记,店后设工场,精制多种丸、散、膏、丹及药酒。由于叶谱山资金雄厚,且具有丰富的中草药知识,便大批量进购价廉物美的药材,而且叶谱山广泛采用宫廷和祖传秘方,精心配制各种优质成药,药效甚佳且价格低廉,一时求医问药者很多,所以到了光绪年间,叶种德堂声名远扬、生意兴旺,成为杭州国药业中翘楚,闻名浙、赣、皖、闽等省,成为当时杭城开设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国药号。

叶种德堂进料严格,炮制精心,其所制丸、散、膏、丹和虎、鹿、龟、驴胶等高档补品畅销全国,名扬海内外。经历三代的辉煌,到了第四代叶鸿年的时候,挥霍巨款,贪图虚名,导致资金严重亏空,经营严重恶化,濒临破产。1934年,杭州商会会长王芗泉鉴于叶种德堂系名牌老店,另置基地,临街建筑新址,如图3-8所示。1936年择吉开张,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1958年并入胡庆余堂。

图3-7 杭州叶种德堂[9]

10.安庆“一绝”——安徽余良卿

(1)美丽的传说

清咸丰五年(1855年),安徽省桐城余家湾人余性庭创建余良卿号,余良卿号是安徽著名的中药老字号。创始人余性庭,当时是余家湾乡里善于制作黑膏药的中医,膏药疗效神奇,生意红红火火,后来举家搬迁至安庆。安庆地方上有“三绝”,余良卿鲫鱼膏药就是其中一绝。关于疗效神奇的“鲫鱼膏药”的来历,在安庆民间流传着神仙铁拐李下凡赐偏方的传说。据传神仙铁拐李下凡,化为烂脚乞丐,专程来到“余良卿”号医脚,常常一住就是几个月,而“余良卿”号老板医德高尚,且从不嫌弃乞丐,对他悉心照顾,精心医治,最终乞丐被老板济世救贫的精神所感动。在一个寒冬的早晨,“乞丐”走了,走的时候给余良卿留下了一张鲜荷叶、一尾活鲫鱼,并叮嘱店家将其投入药锅,熬制膏药。后来店主就按乞丐教的方法熬膏,并将膏药取名为“鲫鱼膏药”。所制膏药疗效显著,“余良卿”号从此声名鹊起。

(2)百年历史

1884年,余性庭之孙余鹤笙开始接管膏药店,余鹤笙谙熟中药,其夫人陶雪岑也在安庆经营药店,经验非常丰富。由于当时膏药的主要成分是铅丹,容易出现熬出来的膏药“偏老”或者“偏嫩”等问题,极不稳定,而且黏性不强,于是两人一起苦心钻研,改进了膏药的配方,将铅丹改为铅粉和麻油煎熬,大大提高了膏药的质量,使得熬出来的膏药黏性强、封闭好,不会移动,不伤皮肤,不留疤痕,还能对患处起到滋润、防腐和收敛的作用,对疮疖、冻裂、湿疹均有良好疗效。膏药用于外贴,少量内服还能治疗腹痛,而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余良卿鲫鱼膏药”一时声名远播,生意兴旺。

1894—1932年,余良卿膏药店除主销鲫鱼膏药外,还制售虎骨追风酒、风损膏药、吹耳散、下疳散等成药。另外,余良卿膏药店诚信待人、经营得法,请大量周围贫苦的人来做小工,既“扶贫”又降低了人工成本。余良卿膏药店在这40年间生意到达鼎盛时期。1933年以后,国内局势动荡,战乱频繁,生意渐渐黯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良卿膏药店的生意逐渐开始恢复,将“鲫鱼膏药”改名为“余良卿膏药”,店名改为“安庆余良卿膏药店”,如图3-8所示。1955年公私合营,改为“余良卿膏药厂”,如图3-9所示,继续生产销售“余良卿膏药”。1965年以后,主要产品橡皮膏、活血止痛膏开始取代黑膏药。改革开放后,余良卿膏药厂改为安庆市余良卿制药厂,企业迎来了大好时机,经营规模蒸蒸日上,先后发明推广20多个新产品,如麝香镇痛膏、接骨灵贴膏、康肤酊、酸枣仁合剂等,均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

图3-8 1954年的余良卿膏药店全体工作人员[10]

图3-9 位于安庆城内大南门旧址的余良卿号[11]

(3)如今的辉煌

而今,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余良卿老字号,联手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联合组建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高科技的检测中心,能生产橡胶膏剂、颗粒剂、硬胶囊剂、酊剂、软膏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30多个品种。公司非常注重创新,一直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已取得的授权专利有3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将一直秉承“扶贫惜弱,诚信济世”的宗旨,精心创业,继续致力于发展中医药现代化事业。

11.“江南药王”——杭州胡庆余堂

(1)独特的文化

南宋定都杭州,中国古代著名的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在杭州颁发的。南宋朝廷旨办的太平惠民局在城区东西南北中五处均有分布,城内有著名的药铺数十家,药摊、药贩、药膳、药饮等不计其数,大多集中在保佑坊、太平坊、市西坊和猫儿桥一带。古代杭城的国药店发展极为繁荣,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清晚期的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张同泰等。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涵盖了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是古代中国成药的制药标准,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全面继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了胡庆余堂,坐落在杭州历史文化名街清河坊街,如图3-10所示。100多年过去了,其徽派的建筑风格,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古建筑群之一,古朴中隐现着神秘色彩,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积淀。整个建筑群呈狭长形布局,形如一只仙鹤,优美地栖居在吴山脚下,寓含“长寿”之意。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厅古典辉煌,雕刻工艺精湛,至今风貌犹存,堪称古典建筑之典范。

图3-10 坐落在河坊街上的胡庆余堂[12]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江南药王”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名方、验方和秘方,继承和发扬古老制药技术,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由身怀绝技的老药工精心调制包括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等400多种药品。胡庆余堂独特的制药技艺及收集于民间的古方、秘方都记载在《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中。胡雪岩去世后,历史上胡庆余堂虽然多次易主,但店名仍然以“胡”字冠名,胡庆余堂由于一直秉承“戒欺”祖训,“真不二价”的信誉声名远扬。140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商业文化与悠久的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的存世法宝。

(2)如今的辉煌

坐落在杭城吴山脚下的胡庆余堂老建筑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庆余堂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庆余堂国药号被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胡庆余堂国药号拥有名医馆、博物馆、药膳馆等场所,始终秉承百年老字号的经营方针,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发扬祖国几千年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弘扬老店精神,提升百年品牌,已然成为全国最具历史风貌、最具人文特征、最具文化价值的中华老字号,是杭州人文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畔,继承了胡庆余堂百年诚信的企业精神,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将百年传统中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创建浙江省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中心,建造花园式中药生产基地,继续挖掘“胡庆余堂集成方”的精华,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自主研发,完善产品结构,提升生产能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拥有国家批准生产的药品184个(如矽肺宁片、胃复春片、小儿泄泻停颗粒、障翳散、庆余救心丸、杞菊地黄口服液、沉香化气胶囊、复方丹参片、安宫牛黄丸等)、保健食品9个(如铁皮枫斗晶、蜂胶胶囊、西洋参口服液等)。公司非常注重科技创新,拥有26个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新型实用专利7项,外观专利13项)。胡庆余堂药业以其品牌、质量和信誉,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胡庆余堂坚持以中医药为基础,挖掘中医药学宝库,结合现代科技,振兴民族医药,造福人民健康。

12.久经沧桑——上海蔡同德

清光绪八年(1882年),浙江宁波人蔡鸿仪创建蔡同德堂。蔡鸿仪自幼读私塾,好古文,成年后随父亲蔡恒兴在上海开过布行,专做洋布批发生意,蔡鸿仪喜欢中医中药,精通生意,在布行生意中赚了钱后改做药材生意,他借用《泰誓》中的“同心同德”,冠家族“蔡”姓,名为“蔡同德堂”。

相传晚清洋务大臣李鸿章的小妾住在上海的华山路,患有哮喘病,请了当时很多名医诊治都无疗效,后来服用了蔡同德堂特制的人参蛤蚧膏后,病情明显好转,李鸿章非常高兴,题匾“蔡同德堂”赠予表示感谢。传说虽无从考证,但金字牌匾至今仍挂在店中,如图3-11所示。蔡氏还聘请当时的名画家吴道子重绘“鹿鹤寿星”图,悬挂在店堂正中,图上绘有梅花鹿、白仙鹤、老寿星、药葫芦、蟠桃图案。蔡氏后人将“鹿鹤寿星”图申请注册为商标,至今仍是蔡同德堂的注册商标之一。蔡同德堂一直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店规,加工精细,用量准足,质量至上,名声在外,用户信得过,新老顾客都认准了这幅“鹿鹤寿星”图,此后生意兴旺、业务不断发展壮大。虽然药店起步较晚,但是凭借诚信经营,很快便与其他三家老字号——胡庆余堂、童涵春堂、雷允上齐名,成为旧上海中药四大户之一。

图3-11 金字牌匾“蔡同德堂”[13]

蔡同德堂在上海开业后,蔡鸿仪一方面精研医药理论,希望以有明确记载疗效的古方制成成药,来治病救人,他收集古方、良方、秘方,并总结前人经验,吸收传统工艺,编写了《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录》一书;另一方面以真诚、信义、和气生财经营药店。创建之初的蔡同德堂也是前店后场的模式,店堂销售,后场炮制,严格把关,精心制药。蔡同德堂特制的驴皮膏、万应锭、虎骨木瓜酒、洞天长春膏等成药畅销国内外,名声响极一时。蔡同德堂制作的中药大补膏品质优异,要求十分严格,采用道地药材,需经过“12小时浸渍、24小时化膏、武火3次熬、文火收膏”的制作过程,堪称膏方制作的典范。

百年老店,久经沧桑。蔡同德堂曾附属过胡庆余堂,也先后更名为童涵春中药饮片厂、胡庆余堂中药饮片厂。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蔡同德堂是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中药店,建筑外表结构飞梁翅檐、古朴典雅,内部装饰中西合璧、豁达敞亮,经营面积3000多平方米,专业经营中药饮片、中西成药、名贵补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5000多种品种。如今上海蔡同德堂中药制药厂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中药制药生产的企业,新公司于2017年重组,新工厂异地重建,升级生产线,引入现代化管理团队,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大健康产业链。目前拥有四条剂型生产线,分别是片剂、颗粒剂、糖浆剂、胶囊剂。主要产品有丹参片、半夏糖浆、更衣胶囊、肾石通颗粒等,以其独特的疗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