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相传,总结完善,创新发展,呈现出学术多元、学派纷呈的局面,多数名家就某一方面潜心钻研,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从而形成确定的学术思想,通过我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模式——师徒传承进行继承流传,得到社会公认和历史的考验,产生一定影响,逐步形成一家家独特的学派。
长三角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学术流派众多。考古发现,7000年前的河姆渡古人开始使用“芡实”等中草药对付病痛;2000年前,药祖桐君在浙江富春江畔(桐庐桐君山),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制药专书《桐君采药录》,开创浙江本草学之研究,浙派中医的本草学派就是在这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而来的;1000年前,陈无择在温州创立了永嘉医派;300年前,张志聪在杭州开创钱塘医派,设立“侣山堂”讲学三十载。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中医学派主要有永嘉医派、丹溪学派、钱塘医派、绍派伤寒、针灸学派、本草学派等,统称浙派中医。江苏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医著充栋,流派纷呈,世代流传。比如我们熟知的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和山阳医派,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颇具地方特色的学术流派,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比如安徽新安医学的中医名家之多、医学论著之多、影响之大,为世所罕见,在学术思想上,新安医学的“固本培元派”“养阴清润派”“错简重订派”“时方轻灵派”“理脾阴派” 等学派的创建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国家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中医学派是近代的新生产物,跟当时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更具特色。近代上海开埠以后,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外来文化涌入,许多新的疾病出现,同时也带来了上海以外的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还有西方医学的迅速崛起,加上上海本土的传统中医,三方碰撞,产生了较为特别的中医学派——海派中医。(www.xing528.com)
综观历史,长三角古代中医流派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域流派;二是以学术思想为脉络的学术流派;三是以家族或师徒经验传承为模式的世医流派。三者或有交叉,但各有传承文脉和特色。我们就从这三大类出发,介绍一下长三角中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中医药产业结构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