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做了重要指示,为着力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规划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绘就宏伟蓝图,标志着做好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进入了新的阶段。
202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这是总书记2020年出京考察期间召开的第一个跨省专题座谈会,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总书记首次专门召开座谈会对此进行重点部署。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赞扬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党中央战略意图领会到位、方式方法创新、战略实施成果已经显现。其次从“三个方面”来定调长三角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第二,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第三,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还提出要求,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来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习近平总书记又从七个方面对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重要部署: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长久之计,不是一日之功,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紧迫感,既要会谋划长远,又要能干在当下。此次座谈会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三省一市共27个城市为中心区,向外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与国际接轨、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各地区经济发展稳健,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就业形势不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水平如表3-1所示。
表3-1 2019年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
续表
2.如何让中医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表3-2所示,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充足,卫生技术人员配备齐全,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海派中医、江苏的苏派中医、浙江的浙派中医、安徽的新安医学等,在全国甚至国际均享誉盛名。三省一市的中医药产业应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发展关键,打造国家中医医疗、创新、科技、教育高地,加快工作机制的建立,明确进一步建设方案,推广中医药特色项目,如名中医继承一体化及高学历教育、中西医结合科研联合攻关及转化平台建设、中医药文化普及和旅游养生基地的共建共推等等。
表3-2 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2]
续表(www.xing528.com)
为了推动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开展长三角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推动长三角国家中医药发展高地建设,三省一市的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学会等部门,在探索长三角地区中医药行业合作共建模式、服务平台、传承与创新、政策研究与咨询、人才教育基地建设、健康科普共享平台、中医药期刊联盟、培育特色中医药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中医药贸易、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研究、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1)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深化中医内涵建设,打造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心等系列中医药服务优质品牌。推进中西医结合,强化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继续挖掘培育新的协作领域和方式,提升基层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加快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及相应的培训、应用和推广。加快升级建设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治未病服务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平台建设,制订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及妇幼人群等系列中医药特色治未病服务计划。
(2)强化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
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继续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中医专业学生的思维培养,优化培训课程、师资队伍资源等,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教育基地的建设。加强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西学中”制度,制定不同类型的培训方案,构建完整的“西学中”培养体系。
(3)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中医药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的传承与创新。加快中药新药和器械研发、“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品及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重大项目开展,系统继承流派学术理论及学说,总结中医流派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规律。
(4)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模式
推广弘扬中医药文化活动,重点推出适宜不同人群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正确引导群众认识、热爱、用好中医药,提高市民的中医健康素养和中医文化素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专题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推动中医药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系列品牌。
(5)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
首先,继续支持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支持配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做强做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平台。其次,推动中医药的海外发展,鼓励发展中医对外教育、医疗、文化传播和研究,对外展开积极合作。再次,拓宽中医药服务贸易,积极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主体的建设,加大国家中医药的服务出口。最后,依托三省一市中医药高校研究机构,建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智库,推动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规划研究,推进长三角中医药质控以及有关专病专科联盟建设,推动长三角国家中医药发展高地建设,推进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合作共建。
(6)深入推进中医医改各项任务
优化资源布局,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深化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健全合作网络及工作平台,并制定出台相关管理文件。着力开展中医医改专项研究,深入推进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中医支付方式改革、中医药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专项研究,保障医改工作有序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