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医药企业研究:现状和展望

中国医药企业研究:现状和展望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对医药领域产品需求的增强和中国对医药行业的扶持等多方面因素催化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在医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中,中国逐步将化学原料药作为医药出口的支柱,并继续支持化学药产业与企业的发展。其次,中国该领域的产业链趋于体系化,专注于化学药的企业也由竞争转向合作共赢。化学药这一细分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尤其是其中的大宗原料药行业。

中国医药企业研究:现状和展望

市场对医药领域产品需求的增强和中国对医药行业的扶持等多方面因素催化着医药行业的发展。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医药行业再次成为大众的焦点。医药作为一个较为宽泛的领域,经过多阶段、多时期的发展,逐步被细化为多个具体领域,涵盖了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等领域。在医药的细分领域中,中国也不断涌现出恒瑞医药、迈瑞医疗、智飞生物等实力强劲的典型企业,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如表2-1所示。

表2-1 我国医药企业股市值TOP20排名(2020年7月16日)[1]

续表

中国医药细分领域研究

1.中药领域

作为既具有较大商业价值,又具备独特历史印记的“产品”,中药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中药这一医药范畴又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提取物等多个子行业,其中的中药饮片与中成药是近几年中药发展的重点板块。由于中药的历史特性,中药市场有一定的限制。除了我国这一市场外,越南、泰国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全球化中的华裔也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具有一定需求的平台与市场。总体而言,中药的市场规模在全球中较大,而在中国,中药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虽有变动,但也已超8109亿元,如图2-1所示。

图2-1 2015—2019年我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其增速[2]

聚焦我国中药行业中的企业,可发现该细分领域的企业在各省分布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吉林、安徽、江西、广西、广东等省。细化到具体的中药类公司,则是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片仔癀(漳州)医药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最为突出。中药领域这些企业的领先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总市值上,也体现在市盈率上,其中云南白药便凭借1403.62亿元的高市值在中药领域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如表2-2所示。

表2-2 我国中药领域典型公司市值及市盈率(2020年7月21日)[3]

中药这一领域,因其历史而被广泛关注,但其发展并非持续顺畅的。自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这有效促进了“中药”“西药”的互相“流入”。由于中西药的不断碰撞,中药的发展在中国显得较为波动,但总体趋向是积极的。中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点是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药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随后,中药领域整体发展及该领域相关企业的发展都趋于稳定。当前,中药的发展显现出了两大特征: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各社会主体在持续推进中药的传承与创新。

新时期,中药迎来了“新发展”,展现了“新风貌”。首先,我国较为丰富的医药层面的资源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我国拥有8000多种中医古典,12807种药用动植物、矿物,这些资源都为中药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作为历史传统,民众对中药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消费者对中医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医逐步成为医药产业的“明星”。具体到中药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可发现中药的消费需求分布差异显著,老年群体对中药的需求更高。老年人植根于中国土壤,接触过中医,对中药的认可度及接受度都较高。最后,全球化浪潮、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因素也促进了中药在全球的发展。在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医药充分体现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展示了我国的大国担当风范。

2.化学药领域

化学药在多年的发展中又不断进行细分。目前该领域涵盖了大宗原料药及特色原料药。相较于中药,化学药虽起步较晚,但目前总体发展情况良好。总体而言,中国化学药领域中的原料药发展较为成熟,但相应企业在业务模式上处于低端。当前,我国化学药领域的典型企业主要是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天长亿帆制药有限公司等,其中恒瑞医药凭借5269.60亿元的总市值在化学药领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如表2-3所示。

表2-3 我国化学药领域典型公司市值及市盈率(2020年7月21日)[4]

续表

对标全球,中国化学药领域的市场规模仍有待发展,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中国在该医药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较佳。如图2-2所示,自2013年起,中国化学药的市场规模便在持续增加,虽然与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之比有所波动,但占比总趋势仍在提升。与此同时,该领域中的化学药品原料药销售收入的不断增加,也可证明化学药领域目前总体发展较好。

图2-2 全球及中国化学药市场规模[5]

中国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之一。在医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中,中国逐步将化学原料药作为医药出口的支柱,并继续支持化学药产业与企业的发展。首先,中国的化学原料药集中度高,主要聚集在浙江与河北等6个省份。这些省份内的化学原料药因其产量较为稳定,可进行充分利用,为化学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中国该领域的产业链趋于体系化,专注于化学药的企业也由竞争转向合作共赢。化学药这一细分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尤其是其中的大宗原料药行业。成熟的格局与高收益的吸引必然伴随着竞争,但中国各政策的介入及企业本身的转型,促使化学药领域相关企业由竞争转向合作。

3.生物药领域(www.xing528.com)

相比中药的独家秘方与悠久历史,生物药因其高技术含量而具有较高的行业利润。目前,生物药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70亿美元。

生物药领域的医药企业主要运用生物技术对动植物材料进行生产,具体包括抗体药物、血液制品、体外诊断、重组蛋白和其他生物制品等,而抗体药物在其中的占比较大。具体到该领域发展较好的企业,则华大基因和长春高新等较为突出,其中的长春高新凭借1939.66亿元的总市值在生物药领域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为该领域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照,如表2-4所示。

表2-4 我国生物药领域典型公司市值及市盈率(2020年7月21日)[6]

续表

生物药近几年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发展显著,多层面的特征也逐步显现,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新兴领域。首先,从全球层面看,生物技术的更新与优化带来了高品质的生物医药产品,使得获批准与销售的生物药产品显著增加。如图2-3所示,自2015年起,FDA批准上市的生物新药每年都在增加,虽然由于基数较小,后期的增速不明显,但是数量的增加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从全球市场销售额层面看,2021年生物药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可达3500亿美元,市场份额增至25%左右。其次,从政策层面看,中国鉴于国内生物药相关企业起步晚、壁垒高等现状,推出相关政策为生物药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再者,从企业层面看,国内各医药企业逐步加大对生物药的研发投入,以此助推生物药这一细分医药领域产业的发展。此外,中国各级政府结合生物医药产业链的资源共享与生物医药产品获批上市对相关产品价格的拉低,为生物药这一细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2-3 FDA2015—2019年批准上市的生物新药数量[7]

2019年,生物药领域的相关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面夹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疫情虽然在短期内导致了中国整个生物药领域企业的股价下滑,但也给生物药企业的分化与整合带来了机遇。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动植物的管控,也就意味着生物药领域的企业在研发与销售等产业链的各环节需要通过企业的强强联合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建造医药产业下的生物药产业生态圈。与此同时,中国这一细分领域的产业也将加速国际化。新冠肺炎疫情将全球各国紧密连接在一起,也见证着抗病毒等疫苗的无国界化。此后,中国抗病毒疫苗等生物药将不断加强国际化的建设,生物药这一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也将加速扩大。

4.医疗器械与医药商业领域

医疗器械这一领域主要是生产或加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相关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等。医药商业是指医药批发及零售。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更像是医药产业的衍生品,但信息化时代与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其作用逐步凸显。医疗器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占据着一定的份额,预计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达5945亿美元[8]。2019年底暴发的疫情更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这一数值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在中国的医疗行业中往往是有所交融的,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主要是进行医疗器械的销售,也容易与医药商业有所联系。目前,中国这两个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是新华医疗和鱼跃医疗,其市值及市盈率如表2-5所示。

表2-5 我国医疗器械、医药商业领域典型上市公司市值及市盈率(2020年7月21日)[9]

由于医疗器械往往与医药商业有所交融,加之医疗器械领域在医药商业中较为突出,且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本章将对医疗器械这一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医疗器械可细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药耗材、IVD、医疗设备等。从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来看,高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等各细分项目的市场规模有所差异,其中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占比高达56.80%,如图2-4所示。而典型的医疗器械企业如迈瑞生物、华大基因等公司则发展较为显著,列入中国2019年度医疗器械企业TOP10排行榜,如表2-6所示。

图2-4 我国医疗器械个子项目市场规模占比[10]

表2-6 中国2019年度医疗器械企业TOP10排行榜[11]

续表

作为多学科与多知识交叉的医药细分行业,医疗器械与医药商业的发展虽迟,但行业势头良好。2017—2019年,医疗器械领域企业的主营收入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可超过10000亿元,如图2-5所示。目前,中国虽然在医疗器械方面有一定的实力,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医疗器械产品在技术结构等方面的差距影响了该领域相关企业的发展,因此,2017—2019年医疗器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有所波动。但从可持续性来看,该医药细分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良好。首先,官方报告引领着产业发展的系统化、标准化。2019年10月,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对我国的医疗器械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医疗器械领域进一步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各类相关政策也陆续发布,其中以“两票制”“零差价”等最具代表性。其次,新冠肺炎疫情给该行业带来了新起点与新机遇。疫情期间,“方舱”模式医院的落地给大家带来了惊喜,随之而来的是配套的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的需求;与此同时,COVID-19核酸检测设备与试剂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这些都引起了对医药器械需求的增长。从长期来看,疫情过后,借助技术创新的医疗器械行业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的转型,即从中低端市场逐步过渡至高端市场。

图2-5 中国2017—2022年医疗器械企业主营收入[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