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租车的定性:与私人小汽车相似的个性化出行方式
出租车是公众共用的个性化出行方式,而非集约化的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出行更为相近,这是确定出租车定位和制定政策的基点。出租车作为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一种,不为某个人专属,为大众所公用,但其提供的门到门个性化服务;同时,出租车不是集约化的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占有道路资源、消耗能源和造成环境污染方面,与私人小汽车基本相同。因此,应更多将其与私人小汽车看待和对比。
基于此,政府在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不进行控制与引导时,也不应对出租车进行过多的管制,包括数量和价格,应让市场来调节。同样,也不该给出租车业任何补贴。我们鼓励城市居民公交出行,倡导合理使用小汽车,对出租车进行任何形式的补贴都是鼓励出租车出行,实际上是用所有纳税人的钱补贴了相对有钱的“打车”一族,或者变相补贴了垄断利益集团,非常不合理。
(二)出租车的定位:起于高端,逐步平民化,将回归高端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出租车功能定位的一个普遍说法是:服务于高端商务出行和城市居民的特殊需求。这个定位在出租车发展初期是准确的。自20世纪80年代出租车开始出现并在较长时期内,小汽车很少,只有少数领导和公司老板才能享用,属于高端交通出行工具。这一时期,出租车定位与小汽车功能基本一致。随着近十多年来小汽车逐步进入普通居民家庭而不再为高端人士独享,受管制的出租车原有功能定位已与平民化的私人小汽车功能不匹配,其定位实质上在下降。这一期间,受价格和便利性因素影响,居民出行会在两者中相互转化。(www.xing528.com)
未来,出租车的定位仍将会回归于本衷。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少,城市人口多、土地开发强度大,难以承受城市居民以私人小汽车方式的日常出行,必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同时,必然会不断加大对私人小汽车拥有、使用的控制和引导,更主要的是,在其自身成本、市场定价不断上涨的影响下,出租车的定位将回归到高端商务出行和百姓特殊需求上。
(三)被束缚的旧贵难守垄断利润
一直以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基于服务于高端商务出行和城市居民特殊需求的定位,对出租车进行数量和价格管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定位基本准确,政府确定的出租车价格与当时的市场真实价格基本相当,老百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求不旺,问题和矛盾不突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需求持续增加,出租车功能定位客观上降低,而政府为了维持这种定位,不断提高价格,导致执行价格与市场价格背离,产生超额行业利润。由于同时进行数量管制,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了供给不足“打车难”,这为“黑车”和当前“专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使得打车软件“加价”现象成为必然,更加大了价格扭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