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方式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和相对的概念,其客观性要求交通运输增长方式与一定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统一。一定的交通运输增长方式是由交通运输增长的内容和决定交通运输增长的各要素所决定的,而一定的交通运输增长内容以及决定交通运输增长的要素分配、组合和使用方式,总是与一定的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相适应并受其制约。因此,要分析现阶段及以后的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必须分析交通运输增长内容的现状。交通运输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因此交通运输供给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其增长不但包括交通运输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交通运输结构优化。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国家在政策和投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不仅使交通基础设施总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而且技术装备水平、服务质量等都得到较大提高。在运网规模方面,干线骨架基本形成:截至2005年底,全国各种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达到428.8万公里,比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的1978年增长了3.4倍之多,其中:铁路里程达7.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45.1%;公路里程达193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1倍多;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比1978年减少10.8%;民航航班机场已达142个,航线里程达20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14倍多;输油气管道里程已达4.9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5倍多。此外,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276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1113个,分别比1978年增长8.9倍和8.4倍。在通达深度方面,目前铁路网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公路除西藏墨脱县外,已基本实现县县通公路,98.3%的乡镇和89.5%的行政村也已通上公路;民航通达国内128个城市以及国外33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边远城镇。
从以上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状来看,交通运输全面紧张、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已有了较大缓解,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水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运输发展到这一阶段后,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交通运输整体供给能力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满足需求,这是之前问题的延续。另一方面,原来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时不曾有的运输结构问题开始出现,导致各种运输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暗含着资源没有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既体现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如铁路总量规模严重不足,能力依然非常紧张等,同时也体现在交通运输方式内部,如港口泊位结构、干线与支线机场比例等问题。运输结构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体现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等方面。随着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将越来越小,而结构性问题将越来越突出。(www.xing528.com)
交通运输的供给是运输服务的供给,交通基础只是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通过交通运输的运营才能真正提供出最终产品——交通运输服务。因此,运营效率的高低也是决定交通运输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前一段时间,我国更注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不太注重运营水平的提高,导致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提供出应有的交通运输服务。如北京地铁的八通线,日客运量不到10万人,还赶不上快速公交的水平,其原因并不是没有相应的客源,而是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把客源吸引过来,另外,很多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也不是很多,也是因为没有把相关的交通吸引过来,等等。
交通运输在这一阶段的这些新问题和新特点要求其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继续原有的增长方式,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解决当前以及未来交通运输发展中的问题,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