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农业机械化的启示:借鉴日韩经验加快耕地宜机化改造

重庆农业机械化的启示:借鉴日韩经验加快耕地宜机化改造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016 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而丘陵山区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重庆只有45%。耕地分散细碎化严重,坡耕地比重大,田间道路缺乏,成为“机器换人”的巨大障碍。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加快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改造对于重庆来说十分紧迫。尽管各地在不同类型的耕地“改地适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这些试点经验尚未提升到政府全面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的战略层面。

我国耕地面积有20 亿亩,其中丘陵山区耕地面积超过50%,覆盖人口超过60%。2016 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而丘陵山区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重庆只有45%。与平原平坝地区相比,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种植、收获机械化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西南丘陵山区机种率、机收率分别只有5.5%和14.2%,还有不少环节仍处于空白。

丘陵山区耕地条件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耕地分散细碎化严重,坡耕地比重大,田间道路缺乏,成为“机器换人”的巨大障碍。

丘陵山区广泛使用的微耕机虽然具有替代耕牛、结构简单等优点,但是与大中型耕地机相比,存在耕地作业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操作人员费力、机具寿命及作业小时数不及大中型耕地机等“短板”。据分析,微耕机年作业率小于100个小时,使用寿命3年;而大中型耕地机年作业率大于1500个小时,使用寿命大于6年。(www.xing528.com)

农机动力与农作机具的配套不合理、不协调,大大缩小和降低了拖拉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效率。目前国外先进水平的农机配套比例高达1∶6;而我国只有1∶1.6,丘陵山区仅为1∶1.16。

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加快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改造对于重庆来说十分紧迫。尽管各地在不同类型的耕地“改地适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这些试点经验尚未提升到政府全面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的战略层面。我们认为,对丘陵山区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达到可以使用大中型农机的标准,方能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这是振兴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