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经济基本属于能源密集和碳排放密集型。就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重庆是上海或北京的两倍。主要原因在于低附加值工业占比较大、庞大的建筑行业规模和化石燃料(占72%)为主的能源结构——其中煤耗占到了能耗总量的60%左右,直接导致较高的碳排放量并影响了空气质量,空气中细颗粒物的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临界值。
重庆的城市形态和当前超大街区主导的开发模式属于(建筑)材料和能源密集类型。这一城市形态助长了驾车出行文化,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对空气质量构成威胁。超大街区的扩张还大幅增加了基础设施中的能源设施建设成本、能源用量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一些全球城市的发展轨迹可看出,当财富达到一定水平,资源消耗增长将与人均GDP 增长脱钩。伦敦、纽约、香港等全球城市的成例表明,虽然财富增加是这一脱钩的前提条件,但有效政策的作用更为关键。目前,重庆的人均GDP 增长与资源消耗增长之间仍然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实现脱钩尚待时日。重庆应加快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密度与交通、土地高效利用、紧凑型城市规划、绿色交通以及实施清洁能源政策等。
1.降低经济能源强度,实现能源结构去碳化
一是降低GDP 的能源强度,二是降低能源利用中的排放强度。前者属于结构类措施,即将价值链推升至高端制造业和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后者属于技术性措施,即采用技术方案来提高能源转换和能源利用的效率。
2.打造紧凑型城市形态,减少交通运输碳排放量
紧凑型城市是减少机动车环境影响、降低碳和污染物排放的第一杠杆。重庆应遏制当前较为盛行的单一用途和职住分离的超大街区开发模式,提倡和推动混合用途、步行友好或适宜多种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性化街区的规划和建设,降低城市通勤对机动车的过度依赖,降低交通运输成本、能源用量、碳排放量。(www.xing528.com)
3.推广节能建筑和节能小区,提高能效和资源利用效率
建筑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在城市排放总量中具有较高占比,其应该成为重庆减排努力和改善城市环境绩效的重要领域。重庆可通过创造生态街区,整合建筑、采暖、供水和废物处理来实现创新,找出节能增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譬如(墙体)保温隔热、微型可再生能源发电、(气泵和地热泵)热能转化电力,以及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电动交通设施在提供绿色交通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可以成为促进重庆汽车行业持续增长的潜在动能。重庆应发挥现有汽车制造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电动汽车生产和使用方面的全球领跑者。鉴于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重庆应在其优势产业如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加快实施以智能化为先导的创新发展,以此来推动主导产业的继续升级和再次转型。
5.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绿色农村
在城市的开敞空间中,应该保留一些自然要素来提升城市的质感和美感,其是打造田园化城市和实现城市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城市开发中适度和适量保留农地和乡村,有利于发挥自然特性的生态价值,软化城市的粗糙感和释放拘束的建筑环境,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环境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