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以上研究,形成了一些基本性的观点和研究共识:农地流转纠纷的类型主要可通过纠纷主体进行划分,包括农户与农户、农户与村庄、农户与流入土地企业、农户与基层政府等不同类型。农地流转纠纷发生的原因包括产权结构、政策实施、利益变化、文化心理、多元综合等解释视角。农地流转纠纷的治理机制包括农户自治、村委治理、政府治理、法律治理、信访治理、协作治理等多种模式。从研究视角来看,包括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视角;从研究方法来看,包括政策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定量研究)等方法;从研究层次来看,既包括微观农户层面,中观村庄和社区层面,也包括宏观国家治理与制度变迁层面。上述研究为本书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又包括对农地及农村制度变迁的关注、对农村土地利益变化的关注、对农地流转纠纷主体及模式的关注、对农地流转治理机制的关注等。但以往研究还存在以下有待推进的空间:第一,以往研究更多采取单一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理论视角,较少采取跨学科的综合性视角,从实践性事实出发对农地流转纠纷治理进行分析;第二,以往研究方法上仍然更多地采用政策研究和规范研究,仍然缺乏更多的实证材料的支撑;第三,以往的研究更多地采取固定时间的截面事实或短时段的事实进行研究,较少采取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对长时段的历时性事实进行分析;第四,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到制度、利益等因素对农地纠纷及其治理的影响,但并未建立农村制度变迁、土地利益变化、农地流转模式、农地流转纠纷、农地纠纷治理的时序逻辑关联模型;第五,并未将制度变迁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治理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揭示,同时并未深入分析制度变迁如何型塑基层及国家治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将以湖北省公安县近30年(1989—2018年)的农地流转纠纷及其治理的社会实践事实为例,综合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资源,采取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构建农村及农地制度变迁与农地流转纠纷治理模式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研究农村及农地制度变迁如何型塑农地流转的治理模式,并进一步探究制度变迁对基层及国家治理的型塑作用和机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