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美地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商务礼仪

欧美地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商务礼仪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德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绝对领先地位,被誉为“出口冠军”,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一半以上的进出口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2011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突破5 672.1亿美元,欧盟高居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的榜首,其中,德国位居欧盟首位。

欧美地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商务礼仪

一、德国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公元前,德国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1871年,以普鲁士为主体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魏玛共和国成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并实行独裁统治,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1949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随着东欧剧变,1990年10月3日,东德和西德终于统一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是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国家。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联邦政府(内阁)由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联盟90/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基督教民主联盟。

2.国名、国旗国徽

领土面积357 021平方公里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也称“人民之国”,英语中对德国的称呼“Germany”来源于日耳曼人。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黑、红、金三种色彩象征泛日耳曼民族争取统一、独立、主权的雄心。黑色象征严谨肃穆;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和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绝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德国国旗

德国国徽

德国国徽以土黄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西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德国人对雄鹰有虔诚的崇敬。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德国的总人口为8 033.4万(2013年),主要是德意志族、丹麦族、索布族等民族。有725.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以土耳其人最多。德语通用官方语言。

德国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5%左右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佛教犹太教印度教等。

4.对外经济贸易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也是欧洲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德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绝对领先地位,被誉为“出口冠军”,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一半以上的进出口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2011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突破5 672.1亿美元,欧盟高居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的榜首,其中,德国位居欧盟首位。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

德国人见面采用握手礼。握手时,目光一定要坦然地注视对方,握手的时间宜稍长,晃动的次数宜稍多,握手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在街上遇到熟人不用握手,问候就可以。问候语为“您好!”或“神保佑你”等。接电话时,德国人会报上姓名而不是问候语。

初次见面时,要递名片,并注意名片上对方的头衔。做自我介绍时,不用带称谓,只介绍自己的姓名便可。用“很高兴见到你”问候德国人不太合适,因为德国人更希望由自己决定是否愿意见到你。不过,仍有一些德国人这么说。

德国人不会在相互介绍时说“你好吗?”德国人只对认识的人这么说,并由此开始对话交谈。德国人很少赞美别人,见面时,别人的称赞会让他们不好意思,甚至产生怀疑。

2.称呼礼仪

德国人绝对忌讳用错称谓。德国人私下好友间可能会使用昵称,但在工作中绝不使用昵称,即使在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同事,也依旧是互相称为“先生”、“女士”、“夫人”。

在德国,如果不确定某人的尊称,最好用较高级的尊称作称谓;称呼已婚妇女不要用她丈夫的称谓;称呼一位有地位的女士,可以称她为“女士”;德国人称呼大学教授为“教授先生”或“教授夫人”,而不是称呼他们的姓氏。

德国人常在交谈时用“sie”(德语“你”的正式形式),也会用“sie”来称呼教授、博士或其他获得高等学位的人;“du”(德语“你”的非正式形式)是德国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最开始使用的,通过宗教仪式允许后才把它用在好友之间称呼。

(三)服饰礼仪

德国人注重穿着得体、整洁,不喜欢过于随意、邋遢的奇装异服。在商务场合,男士穿深色西装,系深色领带;女士穿职业套装或套裙。在休闲场合,男士穿休闲裤衬衣毛衣;女士穿裤装或休闲裙子、毛衣。

赴宴或到剧场、歌剧院,德国男士穿西服正装,女士则穿礼服,略施粉黛。如果不能确定特定的场合要穿什么服装,德国人会询问举办方或酒店礼宾部,因为有些酒店和餐馆要求着装正式。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男士不宜剃光头,以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在德国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着金质戒指。

(四)馈赠礼仪

德国人有当着赠送者的面直接打开礼物看的习惯。受邀去德国人家里做客,最好给主人带小礼物,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巧克力、包好的奇数(但不能是13枝)玫瑰或香水玫瑰,但忌讳送石竹(悲伤之意)、海芋百合和黄色或者白色的菊花(只用于葬礼)。

德国人通常不会在商务会面时赠送、交换礼物,但可以在交易成功时赠送小礼物,如图书、肯塔基的烈性威士忌古典音乐碟片、土特产等。不受德国人欢迎的礼物有尖的东西(刀具、剪刀、伞被认为是不幸的)、私人物品、昂贵的物品、葡萄酒(德国人对自己的窖藏葡萄酒很有自信)等。

(五)餐饮礼仪

1.饮食特点

(1)德国人口味重,爱吃油腻食品,吃饭讲究实惠,爱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早餐简单,午餐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晚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

(2)主食黑麦小麦和土豆,面包是德国人最喜爱的食品,人均面包消费量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面包。喜欢吃奶酪、香肠,配以生菜色拉水果

(3)德国人最爱喝啤酒。德国是世界著名啤酒王国,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德国人也爱喝浓咖啡、葡萄酒、矿物质水和加酒的柠檬水白兰地等。

2.餐饮礼仪

(1)注重预约礼仪

德国人举办大型宴会时,一般会在两周前发出请帖,并注明宴会的目的、时间和地点。一般宴会的请帖则是在8—10天前发出。德国人很少会邀请别人到自己家或者外面吃饭,但当他们邀请某人家宴时,这个邀请很真诚,他们很希望被邀者也能高兴地接受邀请。

(2)注重次序礼仪

德国人在宴会上注重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的原则。进门时,男士走在女士的后面。长者、地位高的人进来时,房间里的人都要站起来。

宴请时,主人说“享受您的食物吧”之后,参加宴请的人才可以用餐。客人们通常会回礼说:“谢谢,您也请吧。”

(3)讲究用餐的特殊规矩

德国人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用餐时,有特殊的礼仪规矩。例如,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不能用餐巾扇风;只能用叉子切土豆、饺子、三明治和水果。

在德国,只有得到要求时,服务生才会拿出账单来。召唤服务生时,举起手,眼睛看着服务生,然后轻轻点头。

(4)注重敬酒礼仪

在德国,“Prosit”(祝你好运)是非正式场合的祝酒词;“Zum Wobl”(祝你健康)是正式场合的祝酒词,但你可以在各种场合这样说。

宴会上,主人或者地位高的人举杯并说出祝酒词后,其他人才能开始喝酒;主人讲祝酒词时,要先和周围每一位宾客碰杯(只能握住杯柄)并说“祝你健康”,然后喝酒,接下来看一下桌上的每一个人,轻轻举一下杯子,再把杯子放下来。如果是商务宴请,代表团的领队或地位高的人一定要回敬主人的祝福

(5)讲究节俭

德国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但视浪费为罪恶,他们认为互相监督是一种社会责任。德国人招待客人讲究节约、简单,饭菜仅够主、客吃饱,营养足够即可。

(6)其他餐饮礼仪

德国是小费国家,虽然用餐账单中通常包括了10%—15%的服务费(“Bedienung”这个词出现在账单中,意为“服务”),但还是要留1—2欧元桌子上。如果账单中不包括服务费,那你就要付占消费总额10%—15%的小费(欧美小费标准)。

(六)商务谈判礼仪

1.注重遵时守信的礼仪

遵时守信是德国人的标志。德国人认为拖沓不守时是自私、粗鲁的表现,他们希望其他人也能准时出席商务会议和社交活动。如果迟到了,要及时通知对方,并且最好有个让人信服的好理由。此外,过早抵达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约定好的商务会谈尽量不要改期或取消。

按德国商人的礼俗,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不宜预约会面商谈。8月份是多数企业的夏季休假时间。

德国人工作勤奋,虽然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比其他欧洲同行要短,但他们坚持准时下班,加班时要有加班费。德国人总是提前一周就制定好会议或商务谈判的进程,而且一切都能按照进程准时开始和结束。

德国人有重合同、讲信用的传统,他们认真对待谈判中的每一个细节,解决所有问题后才会签订合同,因此,他们执行合同非常严格。

2.重视名片礼仪

德国人对工作严肃认真,思考深刻敏锐。他们在谈判时态度明朗,谈生意时一般使用商业名片。德国人通常会随身带许多名片,在适当的时候递名片给他人。许多德国人能听懂、看懂、会说英语,商务名片可以英语印刷。

3.注重谈判的姿态礼仪

德国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在商务谈判场合举止庄重、有风度。谈判时,德国人通常要寒暄一阵后再开始谈正题。与德国人谈判,很难见到他们皱眉头、抓耳挠腮、跷二郎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德国人把这些行为视作是不尊重他人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4.谈判态度严谨

德国人把工作看得很重要,他们竞争心强,善于商谈,产品质量上乘,服务到位。因此,德国人在谈判中非常自信,很少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如果需要,谈判另一方可以请德国人最信任的银行和工商联合会做介绍人,这有助于和德国人的谈判。

5.重视商务社交礼仪

社交对商务谈判和交易成功的作用至关重要。德国人通常在酒店举行商务会谈等活动。非正式的午餐通常是社交性的,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德国人谈生意。

德国人对外国合作者很热情,他们喜欢用好酒好菜来款待合作伙伴,在他们看来,宴会的作用就是互相交流和享受美味菜肴。如果想和德国贸易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宴请。德国人通常不会和配偶一起出席商务宴会。

(七)风俗礼仪禁忌

1.德国人忌用茶色、红色或深蓝色;忌数字“13”和“黑色星期五”;忌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

2.交谈中忌议论打垒球篮球或美国式橄榄球、宗教、纳粹、两德统一、党派之争等话题,最好谈德国的原野、个人的业余爱好足球之类的体育项目。

3.德国人认为在路上碰到了烟囱清扫工便预示着一天要交好运。跟别人打招呼时,切勿身体立正,右手向上方伸直,掌心向外,因为这一姿势是过去纳粹的标准行礼方式。

4.忌提前为别人过生日;忌打听别人的隐私;忌询问别人患了什么病;忌未经预约而突然拜访。

5.德国人对国花矢车菊最为推崇。忌讳随意送玫瑰或蔷薇给他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则专用于悼亡。

二、荷兰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铁器时代,荷兰地区就已有人类居住。最迟至公元前650年,随着日耳曼人大迁徙,定居在今天荷兰北部的“北海日耳曼人”和南部的“蓝尼 霍瑟日耳曼人”部落的一部分成为了荷兰人的祖先。公元前58年,荷兰被编入罗马帝国最北方的地区。

16世纪前,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被西班牙统治。1581年,荷兰北部七省成立了荷兰共和国。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自此垄断亚洲贸易长达两百年。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17世纪成为荷兰的“黄金时代”。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1652—1674年,英荷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荷兰海上强国的地位最终被英国所取代。

1795年,法国占领荷兰。1815年,荷兰和现在的比利时、卢森堡组成了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和卢森堡相继独立。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荷兰经济再度繁荣发展,成为比荷卢经济联盟、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和北约的成员国。

荷兰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①。国王有权任命政府成员,但实际上通常会按照选举结果建立联合政府,再由国王宣布政府首脑的任命。最高立法机关是两院制的国会,议会由下议院和参议院构成。

荷兰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基督教民主联盟、工党、社会党、自由民主人民党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自由民主人民党。

2.国名、国旗、国徽

国土总面积41 864平方公里的荷兰王国,由位于欧洲的荷兰本土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四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组成,正式名称为“尼德兰王国”,通常被称为“Holland”(荷兰)(王国内两个地区的名称)。尼德兰之意为“低洼之国”。

荷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红色代表革命胜利;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

荷兰的国旗

荷兰的国徽

荷兰的国徽是一顶红色貂皮华盖,如开启的幕布,下部嵌有一条写着威廉亲王的誓言“坚持不懈”(Je Maintiendrai!)的蓝色饰带,两只跨立的金狮翘着尾巴,口吐红舌护着一面蓝色盾徽。盾徽顶部是威廉一世御玺上所用的王冠,中央是一只头戴王冠的金狮,右前肢挥舞着一把出鞘的利剑,左前肢挥动着一束金色箭翎,它们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蓝色盾面上布满金色的小长方块象征着自由。

① 政治学家认为荷兰是协商民主政体的典型样本。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人口1 673万(2012年)的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公里。人口中的83%为荷兰人,17%为其他民族,主要包括欧盟成员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苏里南、摩洛哥、荷属安地列斯群岛、阿鲁巴岛人等。

荷兰语[1]是荷兰的官方语言,弗里斯兰省讲弗里斯语。91%的荷兰人至少会使用两种语言,其中78%的人会说英语。荷兰是目前欧洲最世俗化的国家之一,有一半左右的人不参加宗教活动。荷兰的主要宗教有天主教、新教,此外,还有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和印度教等。

4.对外经济贸易

荷兰自古便是贸易强国,17世纪上半叶就有“海上马车夫”之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当时的地位可与当今的纽约[2]相提并论。如今,荷兰在对外贸易方面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荷兰是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的主要进口产品有工业原料、原油、半成品和机械等。荷兰60%的产品供出口,主要是石油制品、电子产品、船舶和农产品等。

荷兰以贸易立国,对外贸易额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外贸对整体经济运行至关重要。目前,荷兰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国,中国是荷兰在欧盟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荷的双边贸易额达681.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仪

商务、社交等正式场合见面或告别时,荷兰人会目视对方,行握手礼,且要与在场的每一个人握手,即使是孩子。荷兰人打招呼一般不说“你好”,而是说“很高兴见到你”。与年长者、陌生人以及地位高的人打招呼时,不能说“Hi”,应该说“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荷兰人与亲朋好友见面时才行拥抱礼,亲密者吻双颊。

2.称呼礼仪

荷兰人的姓名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男子的名字多以辅音结尾,女子的姓名则以元音结尾。例如,丹恩(Daan)和艾玛(Emma)分别是2011年荷兰最受欢迎的男孩名和女孩名。荷兰妇女在婚后改用夫姓,也有人会在夫姓后再加上原来的姓,中间是一个连接号,这就成了复姓。有爵位封号的人往往会将爵位封号加在姓与名之间。

荷兰人通常以“先生”、“夫人”、“小姐”(仅用于小于18岁的少女和女教师,与她们的地位无关)、“女士”来称呼他人,但熟人间直接称呼名字,亲密者间则用昵称,正式场合才会全称姓名。专业称谓对荷兰人很重要,正式场合应该使用专业称谓,如律师、工程师、医生、教授等。职场中,各部门的年轻同事间通常会改用昵称或者“jij”(“你”的非正式用法)来相互称呼。商务交往中,在荷兰人特别建议使用他们的昵称前,最好还是用姓氏来称呼他们。

正式信函,尤其是涉外服务或商业信件往来,要使用正确的头衔称呼,切忌错误或随意地使用称谓。

(三)服饰礼仪

荷兰人在正式场合的穿着与欧陆国家大同小异,男子庄重,女子典雅秀丽。如商务活动中,荷兰商务男士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服套装,系领带;女士则穿剪裁合体的套装或套裙。

荷兰人平日一般都穿休闲装,喜欢色彩鲜明的搭配,但却不会穿有很多装饰的衣服,只有在乡村或节日庆典、文艺演出时才能看到穿传统服装的人。风车、木鞋、郁金香、雪茄烟是荷兰“四宝”。木鞋是由一块整木雕刻而成,外观呈船形,鞋底厚实,鞋头突翘,往鞋里垫一些干草,可防潮御寒。在荷兰,木鞋还是一种定情之物,荷兰男人最少也得做一双精美的木鞋送给未婚妻,并挂在新房的墙上。一些乡下地区,农夫偶尔在田里或是马厩工作时还穿木鞋。

荷兰的高级餐厅要求男士穿西装、系领带。在剧场,正式和非正式的男士服装都可以(庆典场合时需要正式着装),女士通常穿礼服或者衬衣配裙子。

(四)馈赠礼仪

荷兰人有直接查看礼物的习惯。当被邀请到荷兰人家里做客时,要带礼物给主人,礼物要精心包装。最受欢迎的礼物有鲜花(要送单数,以5枝或7枝为宜)、葡萄酒、巧克力、糖果、图书等;不受欢迎的礼物有刀、实用的东西、贵重的东西等。

(五)餐饮礼仪

1.饮食特点

(1)荷兰人饮食讲究菜肴嫩滑清爽,注重菜多、量足、质高。口味一般不喜太咸,喜欢甜、酸味道,对煎、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爱中国的苏菜、粤菜。

(2)主食以面食和米饭为主,对奶油炒饭、什锦炒饭、银丝卷、炒面等都极感兴趣。副食爱吃猪肉、羊肉、牛肉、鸡、火腿、腊肠、奶酪、鸡蛋;蔬菜喜欢洋白菜、土豆、西红柿、洋葱、胡萝卜、豌豆、辣椒等;调味则爱用精盐、胡椒粉、番茄酱。由胡萝卜、土豆和洋葱混合烹调而成的“大烩菜”为荷兰国菜。

荷兰人重视晚餐(正餐),对早、午餐要求简单。早、午餐多为冷餐,一般是面包涂黄油就奶酪、酸奶,喝咖啡或牛奶。

(3)荷兰人爱喝啤酒、杜松子酒、干琴酒、葡萄酒、鸡蛋酒,喜欢喝浓黑咖啡、汽水、矿泉水、酸牛奶、红茶等。

2.餐饮礼仪

(1)注重节俭的礼仪

荷兰人收入较高,社会福利好,但他们大多保持勤俭传统,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荷兰人注重适度的原则,不愿意看到有人吃太多的食物或者要求第二次和第三次加餐。

(2)讲究上菜程序的礼仪

荷兰正餐的第一道上汤,第二道上蔬菜,第三道上肉菜,第四道上奶酪制品,第五道上甜点,次序稍有错乱会被视为失礼。荷兰人习惯边吃边聊,一顿晚餐常常要吃两、三个小时。

(3)讲究用餐细节礼仪

●无论什么原因,荷兰人都会认为半途离席是粗鲁的表现;

●荷兰人倒咖啡时只倒杯子的2/3;

●就餐时手臂不能放在桌面上;

●不能与远处的客人高声说话;

●在饭后一小时内应告别;

●荷兰人好客,没有事先约会也可以登门。

(4)讲究敬酒礼仪

荷兰人在各种场合都会说祝酒词“proost”(干杯),他们讲祝酒词的方法是:先说“干杯”,轻轻喝一点杯中的酒,再讲一次祝酒词,然后看每一位客人的眼睛,最后和每一个人碰杯后放下自己的酒杯。荷兰西部的人敬酒的方法则是:举杯说祝酒词,然后注视每一位客人,并喝下杯中的一口酒。

(5)其他餐饮礼仪

荷兰是一个自我服务的国家,荷兰人只为自己觉得舒服的服务付小费,奢侈的小费是一种侮辱。如果餐厅账单中包括了占消费总额15%的服务费,付账时也可以多付一些,凑齐整数欧元作为额外的奖励。如果账单中不包括服务费,则付占消费总额5%—10%的小费为服务的奖励。要把小费直接交给服务生或酒侍,而不是把钱留在桌子上。

(六)商务谈判礼仪

1.讲究遵时的礼仪

与荷兰人进行商务活动,3—5月和9—11月是最适宜拜访的时间,6—8月则是荷兰人的度假时间段。如有商务访问,一定要事先约定。荷兰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有准时赴约的好习惯。但若因特殊原因而无法及时到达,只需解释清楚即可。

2.注重商务谈判的效率

荷兰人守秩序、做事有板有眼,一切细节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平时,他们喜欢按照精确的日程表有计划地工作和生活,不喜欢临时去做某件事。荷兰人是很乐意跟陌生人做生意的,包括外国人,这就意味着无须中间人就可以和潜在的荷兰客户或合伙人联系。

荷兰人交谈直爽,他们喜欢非常扼要地进入谈判正题,而避免礼貌地和迂回地表述。商务谈判时,荷兰人会直接拿出最好的方案,同时他们希望谈判的另一方也能如此,以确保谈判的效率。

3.注重谈判的礼仪细节

荷兰商务人士大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在商务谈判初次见面时,带一位翻译会显得更有礼貌。见面要交换名片,名片最好一面印有荷兰语或英文。荷兰人性格坦率,办事果断,自信心强,待人礼貌,善于体谅他人。与商业伙伴相处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有时甚至不讲情面,最看不起商务交往中办事拖沓者。

荷兰人很注重交流距离,彼此之间至少要保持一臂间隔。商务谈判时,除握手以外,尽量不要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荷兰人重视注视行为,通常他们在谈判桌上都会保持平和、适度的目光接触。同荷兰人交谈时,即使是在随意的社交场合,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里。

4.讲究谈判守信的礼仪

荷兰商人对谈判讲究信义,不随意许诺。合同一旦签订,会严格遵守商业信用。荷兰人的“是”可以被认为是肯定的承诺。

(七)风俗礼仪禁忌

1.荷兰人喜欢黄色,忌讳“13”和“星期五”。

2.荷兰人会按号排队。如果没有号码,他们会根据道德习惯决定下一个该轮到谁。

3.忌讳谈金钱、私人话题、宗教、皇室、个人成就等话题。喜欢的话题有政治、足球等。

4.荷兰人忌讳在公开场合与他人有身体接触。因此,他们常常在电车、地铁、火车上,用钱包、手肘、雨伞为自己开路,以保持适当的空间。

5.忌讳别人打听其私事;在外人面前就座时,忌讳抖腿、剔牙;在赞扬他人“很有头脑”时,荷兰人常以手指头敲太阳穴来表示,但忌用食指轻拍额头中间表示“疯狂”,荷兰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粗鲁的手势;上楼梯时,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6.荷兰的古城史塔荷斯特被视为“神秘的女人村”。这里的妇女对现代化设施、器械以及社会风尚很反感,甚至表示憎恶,特别忌讳别人拍照。

7.荷兰人把风车视为国宝。风车既是他们的排水、磨面和锯木加工的工具,又是具有观赏价值的特殊工艺品,还是他们用以传递各种不同信息和感情的特殊机器。他们若把风车摆成十字形,表示这部风车正在等待顾主上门;若有出殡的队伍经过,风车会立即停止转动,以示哀悼。在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六的“风车日”,全国所有的风车都会启动旋转,以供游人观赏。

8.荷兰人喜欢国花郁金香,人们不仅用它来作装饰品,而且是表示友情的最好赠礼花。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送人。

三、英国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居到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公元1—5世纪,英国沦为罗马帝国属地。7世纪开始,英国形成了封建制度,之后的200年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了英格兰。1338—1453年,英法之间进行了“百年战争”。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树立了海上的霸权。1689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18世纪英国确立了内阁负责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到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1801年,英国合并了爱尔兰,英国正式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近代,英国不断对外扩张殖民地,到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比本土面积大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殖民体系逐渐瓦解。1947年,英国参与拟定并接受了马歇尔计划,得到美国大量援助,经济逐步复苏和发展起来。

英国的政体为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但实权在内阁;内阁由首相、枢密大臣和政府的重要大臣组成,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英国实行多党制,主要的政党有保守党、工党、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保守党。

2.国名、国旗、国徽

由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面积244 820平方公里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其主体是英格兰,因此,习惯上称为英国。

英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被称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色、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英国国徽是英王徽。国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底部的绿地中有玫瑰(英格兰)、蓟(苏格兰)、韭菜(威尔士)以及三叶草(爱尔兰)。

英国国旗

英国国徽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英国人口约6 240万,其中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首都伦敦有720万)。英国人口中有68.5%为英国白人,16.47%为其他地区白人,5.3%为南亚人,6.00%为黑人,其余则为其他民族(2013年)。

英国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英格兰以外的地区有其他官方语言,如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等。英语是世界通行语言。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也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也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

4.对外经济贸易

英国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世界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强国以及金融中心。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其他主要投资国包括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挪威等。

英国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服务贸易自1966年以来一直是顺差,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中方统计[3],2012年,中英两国的货物贸易额达63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对英国出口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中国自英国进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在中国与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第一位。中国保持除欧盟外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

英国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2年11月,英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达181亿美元,是欧盟内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仅次于德国的206亿美元。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仪

英国极为遵从“女士优先”的传统礼仪。握手是英国人在各种场合中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英国人在商务会谈中,会边问候“您好”边同与会者轻轻握手。一般情况下,经常见面的同事在会议中不需要握手。

初次见面时,英国人通常很保守,容易给人留下冷漠、过度正式的印象。彼此互相了解后,才能感受到英国人的友好与热情。

英国男士还常用“揭帽点头”作为见面礼。英国人对公众场合不感兴趣,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英国人相见时不会使用拥抱礼、吻礼或者拍对方的后背、将胳膊搭在他人的肩上等,只有与自己的家人和非常亲密的朋友见面时,才会拥抱、亲吻或者亲密接触。虽然英国人非常友好,但在与陌生人见面交谈时,他们会有些急促不安,因此,不要在排队或乘地铁等场合与英国人交谈。

2.称呼礼仪

要避免称英国人为“English”,准确的称呼为“British”。

英国人在称呼上比较随意,通常不称呼对方的头衔,而喜欢称对方为“先生”、“女士”(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小姐”。但英国人会称呼对方的荣誉头衔,如爵士、女爵、勋爵等。

在商务场合,双方经过介绍以后,英国商人通常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不过外国人要等英国人称呼过自己的名字后才可以对英国人直呼其名。和英国人谈话,如果不知如何称呼对方,可以直接询问对方。

英国人姓名一般为教名(First Name)+中间名(Middle Name)+姓(Last Name)。教名是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一般是在婴儿接受洗礼时取的;中间名是父母或亲戚所取,一般取长者的名或姓;姓是家族沿袭下来的称谓。在英国,有时父子或祖孙的名字完全相同。女性在未婚时使用父母的姓,结婚后则改用丈夫的姓。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好友间互相称呼时还使用昵称,昵称一般是把正规的名字字尾加以变化或者另取昵称,如“JOHN”变成“JOHNNY”。

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走路或乘车时别人搀扶或让座给他们,也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

(三)服饰礼仪

英国人讲究衣着,喜欢棕、黑等深颜色的传统服装,注重服装的质地,一套服装一般要穿八年之久,有节俭之风。一个英国男子一般有两套深色衣服,两三条灰裤子,男性的着装与职业有一定的联系。

在商务场合,男士通常穿黑色西服、系黑色领带穿黛色或者条纹等颜色的衬衫,他们不穿斜纹软呢面料的西装,因为这看起来太休闲;女士则穿职业西装套裙、高跟鞋、长筒丝袜。

在英国学校、军团、大学或者俱乐部等场合,英国人很重视领带的花纹样式所表示的含义,例如,有条纹的领带是英国特种部队的服装标志,外国人要尽量避免系这种花纹的领带。

在非正式场合,英国男士一般衣着随意,商务高层管理者平时也会穿着夹克、衬衫或T恤衫、休闲裤、牛仔裤。在社交场合,英国人喜欢盛装参加化装舞会。在歌剧院,男士要穿上无尾的半正式晚礼服,女士要穿搭配得当的裙装晚礼服。在结婚典礼、游园会、正式午宴、正式比赛(如赛马)等正式场合,女士通常戴帽子。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场合,英国人还保留着传统服装。例如,法院正式开庭时,法官头戴假发,身穿黑袍;教堂做礼拜时,牧师要穿上长袍;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时,头戴王冠,随行王宫女侍都身着白色的长裙礼服;王宫卫士身穿鲜红的短外衣、黄扣黄束腰,头戴高筒黑皮帽;伦敦塔楼卫士戴黑帽,身穿绣着红色王冠及红色边线的黑衣;近卫骑兵是黑衣、白马裤、黑长靴、白手套,头戴银盔,上面飘着高高的红穗。

(四)馈赠礼仪

英国人有收到礼物就打开看的习惯。如果去英国朋友家做客,到后立刻就要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女主人。如果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再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愉快。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

受英国人欢迎的礼物有鲜花(除了寓意爱情的红玫瑰和意味死亡的白色百合花、菊花除外)、巧克力、葡萄酒或者香槟酒、图书、赠送者家乡的特产。如果能在举行宴会的那个早晨,将鲜花送给女主人,这种做法是一种非常优雅的馈赠礼物法。不受欢迎的礼物有苏格兰酒、波本威士忌或者其他酒类,英国人对酒的选择很严格,除非你知道男主人对酒的爱好。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

英国人一般不会在商务会议、谈判或者达成交易的时候互赠礼物。在圣诞节时,如果送给英国同事礼物,他们通常不会回赠对方。受英国人欢迎的商务礼物有领带、钢笔、图书、日记或者皮革笔记本、办公室装饰品等;不受欢迎的商务礼物有过于昂贵的礼物(有商业活动受贿嫌疑)、有对方公司标记的纪念品、俗气的小玩意等。

(五)餐饮礼仪

1.饮食特点

(1)英国人饮食口味清淡、讲究鲜嫩,餐桌上调料品种类多,人们根据自己的口味选用调料。

(2)英式菜选料的局限性比较大,虽是岛国,相比海鲜而言,英国人更喜欢牛肉、羊肉、禽类、蔬菜等。烹饪制作比较简单,以蒸、煮、烧、熏、炸见长,肉类、禽类、野味等多是整只或大块烹烤烧制。在佐料的使用上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则喜好使用肉蔻、肉桂等新鲜香料。

(3)英式一日三餐各有特色。早餐(7:30—8:30)非常丰盛,一般有各种蛋品、麦片粥、咸肉、火腿、香肠、黄油、果酱、面包、牛奶、果汁、咖啡等;午餐(12点左右)简单,一般是三明治、咖啡等,但下午四、五点钟一定要有下午茶,除了喝咖啡或茶外,还有蛋糕、饼干等;晚餐(19:00以后)是丰盛的正餐,主要由鸡尾酒、开胃食品、鱼或肉、马铃薯、蔬菜、沙拉、餐后甜点、干酪等组成。英式菜的代表菜肴有煎鸡蛋、土豆烩羊肉、烤鹅填栗子馅、牛尾浓汤等。

(4)英国人(尤其是妇女)喜欢饮茶,在英国乡下还盛行喝下午荤茶的风俗,即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荤菜,以代替正餐。英国人还喜欢喝咖啡和酒。

2.餐饮礼仪

(1)注重餐饮节俭的礼仪

很讲究西餐细节礼仪的英国人,尤其是商人,一般不喜欢邀请商务客人至家中饮宴,聚会大多在酒店、饭店进行。英国人的宴会以节俭为主,如果是泡茶请客,主客加起来有五位,一定只烧五份水。

(2)讲究餐饮度的礼仪

参加宴请时,主人提供的饮品,客人饮量以不超过3杯为宜。如果感到喝够了,可以将空杯迅速地转动一下,然后交给主人,这表示喝够了、多谢的意思。

(3)讲究时间度的礼仪

如果被邀请到英国人家做客,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被邀请共进晚餐和聊天,客人要在晚上10—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

(4)尊重他人用餐的礼仪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茶会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即可。进餐时,吸烟被视为不尊重其他用餐者的失礼行为。

(5)其他餐饮礼仪

英国是个小费国家。一般账单中会包括10%—15%的服务费。如果账单中不包括服务费,就要付10%—15%的小费。对一些附加的服务,要将零钱作为一种额外的小费。

(六)商务谈判礼仪

1.讲究守时的礼仪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最宜在2—6月和9月中旬—11月进行,要避开7月和8月,这段时间多为工商界人士休假期。圣诞节、复活节前后两周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商务拜访要提前预约,不速之客会让英国人讨厌。

商务会晤和谈判要按预约时间准时到,提前几分钟到达最好,过早到或迟到都是失礼的。但若是在英国人家里举行商务社交活动,准时到达是不礼貌的,客人至少要比邀请函约定的时间晚10—20分钟到达,一定不能提前到达。

2.重视商务交流的礼仪

英国人注重商务交流时的礼仪,语言表达清晰、简练,不浪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英国人会提前制定好商业协议,以备沟通交流所需,他们不喜欢冷不防的交流电话。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为缺乏教养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3.信赖重视中间人

英国商人很信赖中间人。如果拥有一个与双方关系都良好的第三方中间人进行商业联系,对商务谈判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重视商务社交礼仪

英国人喜欢在饭店、酒馆进行商务午餐。在就餐过程中,英国人会讨论生意方面的问题,但他们不会在此就达成共识。

在社交场合或者感谢客户的宴会中,英国人通常会和自己的配偶一同前往。如果宴会是在家中举办,除非主人首先提到商务话题,客人是不能提及这类话题的。

英国人会很愉快地接受宴会邀请,但他们喜欢简单朴素的宴会,因此,在邀请英国人参加商务社交宴会时,不要给他们留下奢侈浪费的印象,这不利于商业交往。

商务女士若要邀请英国男士进行商务午餐,她应该同时也向其妻子发出邀请。如果这顿正餐由商务女士来支付,她就应该在发出邀请时向英国男士说清楚,并且要提前向餐厅服务生安排好支付方式。

(七)风俗礼仪禁忌

1.因为宗教原因,英国人忌讳数字“13”,尽量避免用餐时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话,则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

2.英国人不喜欢大象,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非常忌讳黑猫,黑猫从面前走过,会被认为是将要遭遇不幸的预示。

3.忌杀狗和吃狗肉,不吃动物的头、爪。英国人星期五不食肉,在圣诞节前一日要守“大斋”,一天只食一顿饱饭,其余各餐只吃半饱或更少。

4.忌四人交叉式握手;忌点烟连点三人;忌排队时的插队行为;忌谈个人私事、家事、婚丧、年龄、职业、收入、宗教等问题。

5.忌买东西讨价还价,英国人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若是购买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也需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合适的价钱。

6.忌不尊重女士。在英国,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7.英国人从不在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放在桌子上;人像从不做装潢。

8.忌手背朝外,用手指做“V”形手势,这是蔑视他人的一种敌意做法。

四、法国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数十万年前,法国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0世纪前后,凯尔特人进入“铁器时代”,史称“野蛮的高卢人”,聚集地称为法兰西。公元前57年,该地成为罗马帝国高卢省的一部分。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于此。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法兰西东部部分形成后来的德意志,中部是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则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英法百年战争后,15世纪末,法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是法国封建统治最强盛时期,路易十四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君主,号称“太阳王”。

1789年7月14日(1880年,法国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从此,法国进入了“革命世纪”,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拿破仑三世建立了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成立。

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于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标志战争结束的《凡尔赛和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法国,第三共和国覆灭。1944年,法国解放,但超过本土20倍的法国殖民地体系逐渐解体。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1958年9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诞生。

法国的政体为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可以任免总理并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并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暂行总统职权。法国议会实行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制,拥有制订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法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社会党、人民运动联盟、国民阵线、欧洲环保党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社会党。

2.国名、国旗、国徽

面积551 602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共和国简称法国,国名源于中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分裂后,西部法兰克王国沿用其名称并演变为法兰西,意为“勇敢的、自由的国家”。

法国国旗三色旗是法国大革命时巴黎国民自卫队队旗。白色代表国王;蓝色和红色代表巴黎市民,是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的象征。今天的法国人认为,三色旗上的蓝色是自由的象征,白色是平等的象征,而红色代表了博爱,正如法国人民“自由、平等、博爱”的宣言。1946年的宪法确认其为国旗,三色带的宽度比为30∶33∶37。

法国国旗

法国国徽

法国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环带饰品所环绕。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法国的总人口为6 580万(2013年),是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法兰西民族外,边境地区还有阿尔萨斯、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佛兰芒等少数民族,大约占了总人口的7.9%。

法国通用法语。法国居民中85%的信奉天主教,其余人信奉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4.对外经济贸易

法国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的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法国是世界贸易大国。进口产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产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

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1964年1月27日,法国同中国建交,两国经贸合作在互利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

在商务交往中,法国人见面和道别时都行握手礼。法国人会和当天见到的所有人握手,但他们不会在同一天和同一个人握手两次。法国人握手时只是快速地轻握一下。法国人很注重尊重女士的礼仪,见面、告别时先向女士致意或道别。男士与女士握手时,由男士先伸出手,但客人不能先向地位高的人伸手。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在男女之间和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一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一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

2.称呼礼仪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往往称呼对方的姓氏,但如果称呼别人“先生”、“夫人”、“小姐”时,不用加姓氏。法国人会用“vous”(“你”的正式形式)来称呼别人,即使是认识了几十年的人,也是如此。

法国人在好友、家人间使用昵称,同级同事间私下里也会称呼昵称。不论对谁,地位更高或者年长者都可以使用昵称或“tu”(“你”的非正式形式)来称呼对方。

已婚或者未婚的男士可以称呼18岁或者更年长者的女士为“夫人”(除了女服务生外,法国人常称呼她们为“小姐”)。切忌称呼年龄大的女士为“老太太”。

法国人很重视学术和职业头衔,称呼时尽量要使用这些称呼,如教授、律师、博士等。法国人认为和陌生人交谈时,要先说“您好”,没有问候语的称呼和讲话是粗鲁的表现。

(三)服饰礼仪

法国服饰是世界时尚的代名词。法国人的着装可以传统,也可以随意,但一定是洁净、优雅和时髦的。一般场合下,男士可以穿彩色的、白色的或条纹的衬衫配传统的深色西装,女士可以盛装。但在商务场合,法国人穿着会保守些,男士一定要穿深色西服套装,女士会穿深色的西装套裙,以示严谨、庄重。

在休闲或非正式的场合,男士可以穿衬衫、系领带,但高级餐厅要求男士穿衬衫、系领带,还要穿着西装上衣外套。

出席宴会庆典仪式时,法国人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服套装;女士则多穿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法国人重视服饰搭配,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的着装相协调。

(四)馈赠礼仪

法国人通常会当着赠送礼物者的面拆看礼物,但若是还有他人在场时,他们可能不会立即拆看。选择的礼物最好有特别的意义和美感,包装要精美。

去法国人家里做客要带些小礼物,如糖果、饼干、蛋糕、巧克力和鲜花(除了用于葬礼的菊花)等。但葡萄酒(除非是特别稀有的葡萄酒)是不受法国人欢迎的,因为法国人为自己窖藏的葡萄酒感到自豪,通常他们喜欢自己选葡萄酒。单数的礼品(特别是“13”数字的礼品)是最不受欢迎的。礼品可以在聚会的当天早上或者出席时送出。(www.xing528.com)

商务礼物馈赠时,最好不要在见第一面时送,也不要把商务礼品送到法国人的家里。送礼物时要附带上赠送者的私人卡片,而不是名片。最受法国人欢迎的商务礼物有音乐碟片、艺术品、图书、办公用品等;最不受欢迎的礼物是带有公司标志的物品,法国人觉得这种礼物很俗气。

(五)餐饮礼仪

1.饮食特点

(1)法国人认为烹饪是艺术。他们注重菜肴的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他们的最爱。

(2)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有很多。在肉食方面,法国人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等,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此外,法国人大多爱吃奶酪。

(3)法国的葡萄酒举世闻名,波尔多、朗格多克、勃艮第等名酒均产自法国。法国人讲究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法国人还爱喝啤酒、矿泉水和咖啡等。

2.餐饮礼仪

(1)讲究上菜顺序

一顿标准的法国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

第一道菜是冷盘菜,一般是沙丁鱼、火腿、奶酪、鹅肝酱和沙拉等,用于开胃。

第二道菜是汤类,汤分为清汤、蔬菜汤、肉汤、海鲜汤,一般要配面包一起食用。

第三道是主菜,先上鱼类再上肉类。鱼类包括淡海水鱼、贝类以及软体动物类;肉类有牛羊肉、家禽等,其中,牛排是主菜的主打菜,常用的烹调方式有烤、煎、铁扒等。

用完主菜后就是甜品。法国人爱好甜食是出了名的,如蛋糕、冰淇淋、馅饼、酥饼、布丁等,种类口味多样。

大餐中酒是不可缺少的,饭前一般要喝度数不高的甜酒,习惯称之为“开胃酒”;吃肉时喝红葡萄酒或玫瑰酒;吃海味时喝白葡萄酒或玫瑰酒;饭后要喝一点儿带甜味的“消化酒”;宴请还要喝香槟酒,以增加席间欢乐的气氛。

(2)讲究用餐时的礼仪

法国人注重西餐用餐礼仪,用餐时,他们允许两手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另一半放在餐桌上。

(3)讲究敬酒礼仪

法国人在各种场合都会说的祝酒词是“祝你健康”。喝酒时要等每个人都拿起酒杯,由主人先说了祝酒词之后才能喝酒。

(4)注重尊重女士的礼仪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士,后敬男士,即使女士的地位比男士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时,都要让女士先行。

(5)其他餐饮礼仪

法国是小费国家,一般账单中会包括10%—15%的服务费,但你也可以在桌子上留一些零用钱作为优质服务的额外奖励。如果账单中不包括服务费,你要付10%—15%的服务费。如果你不确定账单中是否有小费,最好问一下服务生。

(六)商务谈判礼仪

1.讲究遵时的礼仪

法国人认为守时是一种礼貌。如果迟到了,要讲出理由。私人聚会时可以迟到5分钟,但必须准时出席商务谈判和宴请等活动。商务会谈要提前两周进行预约,但不要在法国人假期来临时预约与他们进行谈判,因为法国人认为享受生活和工作一样重要。

2.注重商务名片的礼仪

名片用英语或法语印刷都可以,名片上要有专业学位和职业称谓。随身要携带大量名片,因为法国人经常交换名片。商务谈判交换名片时,递送名片的方式要正确。

3.重视商业与私生活分明的礼仪

法国商人在商务往来中是正式、保守的,注重商业联系的适用、专业和有序性。在商务活动和会谈时,不要和法国人谈论私生活,因为法国人把私生活和商业关系分得很清楚。

4.尊重语言、仪态的礼仪

商务谈判时,即使法国人能听懂并且会说英语,但最好还是和他们用法语进行谈判。因为没有哪个民族会像法国人如此热爱和努力地保护自己的语言,法国人把标准的法语书写看作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

法国人天生热情乐观,富有幽默。在商务谈判前,他们会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但在谈判时,会以比较轻松幽默但富有逻辑性的言语开始谈判话题。

法国人有耸肩膀表示高兴的习惯。他们在同人交谈时,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认为这样显得亲切。谈话过程中经常用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

5.重视商务社交礼仪

法国人经常在酒店举办商业活动。法国人认为宴会是社交场合,是享受美味佳肴、葡萄酒和随意交谈的地方,有关法国的历史、古迹和旅行等是法国人喜欢的宴会话题,不要在宴会上与法国人谈生意。商务谈判过中,法国人在双方没有建立信任关系前,是不会签订重大合同的,因此,商务社交宴会是增进彼此友谊的最好途径。

(七)风俗礼仪禁忌

1.忌一根火柴点三支烟。点烟时,一根火柴最多只能点两支烟,第三支烟要用另一根火柴点。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士兵在战壕里吸烟,点第一支烟时,德国士兵拿起了枪;点第二支烟时,德国士兵进行瞄准;点第三支烟时,德国士兵开枪了,所以,第三人是牺牲者。

2.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忌讳数字“13”与“黑色星期五”。

3.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忌讳黄色与墨绿色。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法国人把黄色花朵看做是不忠诚的表示,墨绿色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军服的颜色。

4.忌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统治;忌打听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职业、年龄、子女、健康等个人隐私。

5.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视孔雀为祸鸟;仙鹤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

6.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士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菊花意为哀悼。

五、俄罗斯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公元9世纪末,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基辅罗斯。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分裂成多个国家。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成统一的国家。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1812年,俄罗斯击败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致力于经济发展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成立了俄罗斯联邦。1993年12月12日,新的独立的俄罗斯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的名称为“俄罗斯联邦”,与“俄罗斯”意义相同。

俄罗斯实行法国式的半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与平衡:总统是国家元首;俄罗斯联邦政府是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由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联邦部长组成,各联邦主体的权利和地位平等;俄罗斯联邦议会是俄罗斯联邦的立法机关,采用两院制,上议院称为联邦委员会,下议院称为国家杜马。

俄罗斯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共产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统一俄罗斯党。

2.国名、国旗、国徽

国土面积17 075 40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元9世纪,在建立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古罗斯部族人(东斯拉夫人),并成为此后国家的名称。

俄罗斯国旗

俄罗斯国徽

俄罗斯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北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代表亚寒带气候区,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1993年11月30日,俄罗斯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双头鹰的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俄罗斯的总人口为1.431亿(2012年),有193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77%,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莫尔多瓦、白俄罗斯、德意志等。

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但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俄罗斯人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等。

4.对外经济贸易

前苏联曾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俄罗斯的主要出口产品有能源、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和设备、粮食、木材及纸浆制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工产品、纺织制品、鞋、机电产品等。

2012年,中俄贸易额创历史新纪录,达881.6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1.2%,俄罗斯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预计2015年的中俄贸易额会达到1 000亿美元, 2020年前将达到2 000亿美元。

2012年,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为中国、荷兰、德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国,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制造业和金融是俄罗斯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截至2012年底[4],俄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 360.2亿美元,对俄投资较多的国家有塞浦路斯、荷兰、卢森堡、中国、英国等。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仪

俄罗斯有“左主凶,右主吉”的传统说法,因此,俄罗斯人会面时,不能伸左手和对方握手或递送物品。握手的力度表示关系的亲近与否,同不熟悉的人握手,只能轻轻地握。俄罗斯人一般不与初次见面的女士握手,而是鞠躬。握手时,忌依着门槛或隔着门与他人握手。

久别重逢时,俄罗斯人大多会与对方热情拥抱。迎接贵宾时,俄罗斯人通常要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主人手捧面包,客人躬身接过面包,先对面包示以亲吻,然后掰一小块,撒上一点盐,品尝一下,表示感谢。在古俄罗斯,盐很珍贵,只有款待贵宾时才能在宴席上见到,而面包在当时则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征。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男士会对女士行吻手礼,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女士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男士好友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则拥抱亲吻。

俄罗斯人也有见面、道别行鞠躬礼的传统,他们认为人的头是生命的体现。低头象征把头伸到外面,推出自己,献给对方;鞠躬有降低自己、突出他人地位之意,不论对象是谁,鞠躬是向土地躬身,因为是土地养育了人。

俄罗斯人在家里迎接客人的仪式也有规定:重要的客人由主人在屋子的过道迎接,一般的客人由主人在房间里等待。客人进门后要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摘下墨镜。最尊贵的座位位于家中的圣像下,主人坐在贵宾的右手。告别时,客人要先向圣像祈祷,然后与主人行吻礼。主人则视客人的尊贵程度决定是否将客人送至屋门外。一般说来,年长者是不到年幼者家中做客的。

朋友久别重逢,寒暄问候时忌论胖谈瘦,俄罗斯人觉得这是在形容其臃肿、丑陋。见面打招呼忌问“你去哪儿?”俄罗斯人认为这是在打听别人的隐私。

2.称呼礼仪

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节组成,即本人名+父名+姓。女性结婚后一般随丈夫姓,有的保留原姓。在俄罗斯人当中,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在正式公文中要写全称,非正式文件中一般是名字和父名缩写;表示有礼貌和亲近关系时,用本人名+父名;平时长辈对晚辈或同辈朋友之间只称本人名;对已婚妇女必须称呼其名+父名,以示尊重;工作关系中可称呼姓和职务。

在正式场合,俄罗斯人使用“先生”、“小姐”、“夫人”的称呼。俄罗斯人很看重社会地位,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则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

(三)服饰礼仪

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有属于本民族的服饰。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是:男子斜襟长袖衬衣,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衬衣一般是用麻纱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裤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是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头戴毡帽,脚穿皮靴。

女子的服装一般是用麻布做的有垫肩的长衬衣。在俄罗斯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已出嫁的女子在衬衣外面要穿一件无袖长衣“萨拉方”,在南部地区则穿一种手工编的带有方格图案的毛料裙子。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

俄罗斯人十分注重仪表,在商务等正式场合,男士、女士都穿着正装,他们认为不扣好纽扣或把外衣搭在肩上是不文明的表现。

(四)馈赠礼仪

送俄罗斯人礼品最好送名牌,特别是西方名牌货,从一盒万宝路香烟到一条LEVIS牌牛仔裤都会使他们十分满意。俄罗斯商人认为礼物不在于贵重而在于别致,太贵重的礼物反而使受礼方过意不去,常会误认为送礼者另有企图。

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赠送鲜花是最好的礼物。花要为3枝、5枝或9枝单数(只有在追悼亡人时,花才送双数),颜色以一种为宜,两种也可,花束越鲜艳、数量越多越好,但忌讳多种花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五)餐饮礼仪

1.餐饮特点

(1)俄罗斯人讲究餐台设计,注重菜品要量大、实惠。一般以咸、甜、酸、辣、油大为适口,天热时,吃菜乐于清淡些。偏爱炸、煎、炒、烤、焖、煮、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喜欢中国的京菜、粤菜、川菜、津菜。

(2)俄罗斯人爱吃黑麦面包、黄油、酸牛奶、酸黄瓜、咸鱼等食品;喜欢用盐来招待客人,常用面包夹盐待客,以示热情和礼貌。俄罗斯人一般对晚餐要求较为简单,对早餐和午餐较为重视。

(3)受地理环境影响,俄罗斯人爱喝烈性酒、啤酒、茶、“格瓦斯”[5]饮料等。

2.餐饮礼仪

(1)注重餐饮细节礼仪

俄罗斯人吃饭不用碗而是用盘子,盛汤用深盘。用餐左手持叉,右手持勺或刀子。如果只用叉子,可用右手。吃饭时刀不能乱响,不能嚼出声来。汤剩不多时,左手向外抬起盘子,右手用勺子向外盛汤而不是向里。喝茶时,茶勺用完后应放在茶碟上,不能把勺留在茶杯里喝茶。

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2)注重饮酒、茶的礼仪

俄罗斯人爱喝酒,特别爱喝烈性酒,其中,最爱喝伏特加。一般会喝酒的人酒量都很大。他们也爱喝红茶,茶里一般放柠檬片和糖,喝茶时吃果酱、面包、黄油、点心等。水火壶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自古以来,用水火壶煮茶喝一直为俄罗斯人所喜爱。俄罗斯人常说:“水火壶一开,就把客人留下来了”。

(3)其他餐饮礼仪

虽然俄罗斯政府是不赞成收小费的,但在现实中,不论餐饮、住宿还是坐出租车,一般结付账时都要加10%—15%的小费。

(六)商务礼仪

1.注重遵时的礼仪

节假日、4—6月是俄罗斯人的度假季节,不宜进行商务活动。俄罗斯人很守时,商务拜访等要事先进行预约。

2.注重见面的礼仪

俄罗斯商人有着俄罗斯人特有的冷漠与热情的双重性格。商务活动初次交往时,他们非常认真、客气,见面或道别时,要握手或拥抱以示友好。俄罗斯商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片,一般不轻易散发自己的名片,除非确信对方的身份值得信赖或是自己的业务伙伴时才会递上名片。

拜见俄罗斯客户时要清楚地介绍自己,并把同伴介绍给对方。进入俄罗斯客户会客室后,要等对方招呼才能入座。吸烟应看当时的环境并征得主人同意才行。

3.讲究着装的礼仪

多数俄罗斯商人做生意的节奏缓慢,讲究优雅。俄罗斯人较偏爱灰色、青色,在商务谈判时衣着庄重、保守。在俄罗斯商人眼里,衣着服饰考究与否不仅是身份的体现,还是此次谈判是否重要的主要判断标志之一。

4.注重谈判行为细节的礼仪

在商务谈判时,俄罗斯商人对合作方的举止细节很在意。站立时,身体不能靠在别的东西上,而且最好是挺胸收腹;坐下时,两腿不能抖动不停。在谈判前,最好不要吃散发异味的食物;在谈判休息时,可以稍放松,但不能做一些有失庄重的小动作,如伸懒腰、掏耳朵、挖鼻孔或修指甲等。

5.注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俄罗斯商人不在意商务宴请的排场、菜肴,而主要看是否能尽兴。俄罗斯商人十分注重建立长期关系,尤其是私人关系,在酒桌上,这种关系最容易建立。

(七)风俗礼仪禁忌

1.忌数字“13”,偏爱“1”、“7”。在俄罗斯,“13”被人们视为是凶险、不吉祥的象征;“1”代表开始,标志着从无到有;“7”被认为是个完整的数目,通常被视为最吉祥、最幸福的数字,最受俄罗斯人的偏爱。

2.忌交谈话题是政治矛盾、经济难题、宗教矛盾、民族纠纷、前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以及大国地位问题。

3.俄罗斯人认为知道产妇产期的人越多,婴儿出生就越困难,甚至会招致邪恶。所以,在婴儿降生前,对产期绝对保密。

4.俄罗斯人有右吉左凶的观念。他们认为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时左脚先着地的原因;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签;穿衣时,俄罗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颊长痣是吉痣,左颊长痣是凶痣。俄罗斯人至今还有向左肩后吐三次唾沫消灾的习俗。

5.俄罗斯人对盐十分崇拜,视之为珍宝,也是祭祖用的供品,认为盐有驱邪消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不小心将盐撒在地上,便意味着家庭可能发生不和,是一种凶兆。一旦发生此事,为了防止不吉利,他们总习惯将打翻的盐捡起来一些撒在自己的头上消灾。

6.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破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打破一面镜子会招致七年噩运,因此,不要打破镜子。万一打破了镜子,其消灾避祸的万法是:抓一把盐从左肩扔向自己身后,或摸一下木头,或向碎镜片上吐口水。他们还认为,婴儿不满一岁不能照镜子。相反,打碎杯、盘、碟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他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祝贺。

7.俄罗斯人认为,在家里打扫卫生时,如果径直往门外扫会把家中的好运气扫走,所以要往里扫,往房子中间扫,然后用簸箕装好带出门外。新年和周五忌讳打扫房间,否则会给家里带来严重不幸,甚至有人死亡。5月间不能用老式白桦长扫帚扫房间,也不能过早地清扫客人曾经停留过的房间。

8.俄罗斯人认为猫用爪洗脸意味着有客人来;猫全身缩成一团,预示着天气要变冷。乔迁之喜时,猫第一个跨过新房的门槛。因为传说俄罗斯人的祖先把保护家宅的责任托付给了猫,猫有四只利爪,如第一个进新房,就能制服新房中可能隐藏着的魔鬼和恶神,保护家宅安宁。但早晨出门过马路时碰上猫预示着不吉利。

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但如果有一只陌生的黑猫进入住宅,尤其是不请自来的,则是好兆头,千万不能把它赶跑,否则会把屋内的好运气带走。

9.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避灾,会给人带来好运气,所以对马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们相信马掌表示祥瑞,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在农村,不少农民喜欢把马头形的木雕钉在屋脊上,以示吉祥如意,祈求四季平安。

10.俄罗斯人视蜘蛛为吉祥动物。当傍晚时分,蜘蛛在地板上、墙上或窗上爬行时,不能吓它,千万不能弄死蜘蛛,哪怕只是一只,否则会招来极大的不幸或灾难。

11.俄罗斯人不喜欢兔子,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当兔子从自己面前跑过时是不幸的预兆,也不能带兔子(死活都算)上船;忌用一根火柴点三根蜡烛,也不能在同一房间内同时点燃三根蜡烛,这些都是不吉利的。如果有人不注意点燃了三根蜡烛,那就得赶紧熄灭一支,否则就将招来灾祸。

12.忌送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忌送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若是两个人用同一手帕擦汗,那就预示终会分离;忌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吹口哨,口哨声会招鬼魂;忌在桥上或桥下告别,这样的告别意味着永远地离去。

13.不论任何场合,都忌用手指指点他人,俄罗斯人认为这是对人的莫大污辱;在他人面前,忌将手握成拳头,大拇指在食指和中指间伸出,俄语中称此手势为“古基什”,是蔑视和嘲笑的粗鲁行为;美国人常用的OK手势,在俄罗斯则是非礼的表示。

六、美国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美国原住民为印第安人。15世纪末,欧洲各国开始殖民美洲。16世纪至18世纪,英国在北美洲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了《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最终废除了奴隶制。1776年以后的100年内,美国的领土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

1917年,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快速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政治体制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司法机构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美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民主党、共和党、绿党、改革党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民主党。

2.国名、国旗、国徽

领土面积9 629 09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915.9万平方公里)的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时,将美洲的名称作为了国家名称。1787年,美国宪法正式肯定了这一国名。

美国国旗

美国国徽

美国的国旗为星条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主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忍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国现有50个州。

国徽主体为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秃鹰),秃鹰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盾面上半部为蓝色横长方形,下半部为红、白相间的竖条,其寓意同国旗。鹰之上的顶冠象征在世界的主权国家中又诞生一个新的独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顶冠内有13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鹰的两爪分别抓着橄榄枝和13支箭,象征和平和武力。鹰嘴叼着的黄色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意为美利坚合众国由很多州组成,是一个完整的联邦。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美国的总人口为3.1亿(2012年),白人占80%(包括拉美裔白人),其余分别为非洲裔、亚裔等。

英语是官方语言。截至2011年,美国有近290万人说汉语,汉语成了继英语、西班牙语之后的美国第三大语言。

4.对外经济贸易

美国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的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石油和铀,但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中西部大平原地区的农业产量使其被誉为“世界粮仓”,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糖和烟草等。美国的工业产品主要有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等。

美国是飞机、钢铁、军火和电子器材的主要输出国。美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加拿大(19%)、中国(12%)、墨西哥(11%)、日本(8%)等。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 846.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5%。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仪

美国人见面礼仪很简单,美国商人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时常是点头微笑致意,礼貌打招呼,互相问安。

美国人握手遵循“尊者先伸手”的原则,握手时不可用力。男士间见面,忌攀肩搭臂。美国人说话往往做手势,与他们谈话时一般应保持120—150厘米的距离,最少也不得小于50厘米。

因为美国人时常搬迁,他们认识新朋友的常用办法是见面可能会问“你在什么地方工作?”、“有几个孩子?”、“房子有多大?”、“有没有假期?”等。美国人认为这些问题不算是纯粹的私人问题,他们只是想以此作为交谈的开始,本意是友善的。

美国人见面打招呼可能就只是“嗨”,答话时,往往也是简单地说“是”、“不是”、“当然”、“对”等,但这并不表示美国人怠慢、粗鲁。美国人见面时,如果遇到别人特别客气的称赞或道谢,他们可能会难为情地不知该如何回答。

2.称呼礼仪

美国12岁以上的男子都可以称作“先生”,但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类的称呼,认为太郑重其事。美国人注重友好的、不拘礼节的关系,不注重地位头衔,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美国人认为自己称呼一个人的名字,仍一样可以表示对他的尊敬。美国人相互介绍时会连名带姓,但认识后,他们喜欢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并视之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三)服饰礼仪

美国人衣着总体比较随便,穿衣以宽大、舒适为原则。春秋季,美国人一般下身着长裤,上身在衬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夹克,宽松舒适。夏天也会穿短裤、短裙。

在正式的商务、社交等场合,美国人比较注重服饰礼节。着装正式整洁,服装质地好,特别讲究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洁。美国多数公司要求职员上班时穿职业套装。职业套装一般选用色调柔和的毛料质地,以蓝、灰、棕色和青色居多。

美国一些场合仍有一定的着装规范和要求。去歌剧院时,女士习惯穿礼服,男士也要衣冠楚楚,打蝴蝶式领结。参加重要聚会时,男士要身着西装,打领带,女子则以裙服为主,质地考究。在宴会和舞会上,也都要穿着比较讲究的正式服装。

拜访美国人时,进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在室内不摘墨镜的人,被美国人视作“见不得阳光的人”;穿睡衣、拖鞋会客或外出是失礼行为。

在美国,穿黑皮裙的女性会被认为是特殊职业者;女士不可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撩动自己的裙下摆,否则有故意挑逗之嫌;女士在公共场合艳妆或补妆,会被视为缺乏教养或“身份可疑”。

(四)馈赠礼仪

除了节日和特殊情形(圣诞节、生日、婚礼和探视病人等),美国人通常不送礼。美国人接到别人的礼物时很难为情,如果他们又没有什么东西回礼,就更加如此。

应邀去美国人家作客或参加宴会,最好给主人带一些小礼品,如化妆品、儿童玩具、本国特产或烟酒之类。对家中的摆设,主人喜欢听赞赏的语言,而不愿听到询问价格的话。

美国人在商务交往中,彼此关系没熟之前不要送礼。送礼宜在双方关系融洽和谈判成功之后。礼品价格最好在20—30美元间,讲究礼品包装。

(五)餐饮礼仪

1.饮食特点

(1)喜欢咸中带甜的菜肴,喜吃甜食,口味清淡。美国烹饪吸收了美国原住民的烹饪法和食材,如火鸡、马铃薯、玉米、南瓜等都成了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苹果派、比萨饼、汉堡包来源于或改良自欧洲,是美国速食文化的象征。

(2)主食是肉、鱼菜类,副食是粮食。一日三餐比较随便,没有过多讲究。一顿简单的早饭一般是果汁、麦片、烤面包及咖啡;午餐(12—14点)是三餐中最简单的,主要有蔬菜、三明治、汉堡、馅饼、热狗以及一杯饮料;晚餐(18点左右)比较丰富(美语中dinner也有正餐之意),一般都会先来一份果汁或是浓汤,然后再上牛排、猪排、烤牛腩、炸鸡、炸虾、火腿和烤羊排等主菜。美国人普遍喜欢海味和蔬菜,水果经常是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配料。美国人很喜欢中国菜。

(3)美国人一日三餐要喝饮料,喜欢在饮料中加上糖和冰块。正餐中多配葡萄酒、啤酒或牛奶,而烈酒只在酒吧中饮用。餐后喜吃甜品、喝茶或咖啡。

2.餐饮礼仪

(1)注重餐饮妆容礼仪

用餐前,会简单梳妆,让自己既不太正统,也不太随便。进餐时不戴帽子,女士专用帽例外。

(2)注重餐前的宗教礼仪

在美国,饭前主人要做谢饭祷告,此时,客人要么加入谢饭祷告,要么保持安静,以示尊敬。如果被邀请的客人有不同的信仰,主人的谢饭祷告不会进行宗教仪式。

(3)注重餐饮中的细节礼仪

在正式的宴会上,食物应该同时送到餐桌上的每一位,但还是要等主人拿起餐具之后客人才能拿起餐具进餐。用餐时,不能拿着餐具指人或手舞足蹈地说话。

美国式的用叉法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右手不拿刀时,可以拿叉。按美国人的习惯,你不一定要吃餐桌上所有的菜,但到最后你盘子里的菜没有吃完,是不礼貌的行为。

美国人习惯喝点加冰的饮料和葡萄酒,大型宴会喝鸡尾酒。美国人一般不喝烈性酒,喝酒不能大口大口地喝,不能发出响声,宴请中不能喝醉,不能劝酒。吃饭时也尽量不要发出响声,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行为。

(4)注重用餐后的礼仪

用餐结束时,美国人会把自己用过的餐具整理好,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并把剩下的东西收拾干净。

如果你被美国人邀请在餐厅就餐或者参与一个正式的宴会,在结束的时候不要提出把剩余的食物打包的要求。虽然主人常常会客气地请客人把剩余的食物带回家,但是作为客人不可先提出此要求。

(5)其他餐饮礼仪

美国是小费国家,不论餐饮、住宿还是坐出租车,一般结账时都要10%—15%的小费。晚间用餐小费需比白天多一些。

(六)商务谈判礼仪

1.重视遵时的礼仪

商务活动时间不宜选在6—8月以及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这是美国人度假的时间段。凡事都要提前预约,美国人不喜欢事先没安排妥当的不速之客来访。商务访问即将抵达时,要先通个电话告知。

美国人注重效率,时间观念很强,谈判风格干脆爽快、直入主题。美国商界流行早餐与午餐约会谈判,因此,与美国人谈判时必须遵时,过早去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

2.注重沟通礼仪

美国商人喜欢表现自己的随和与幽默感。在谈判开始前的相互介绍时,擅长幽默风趣沟通的人,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

3.注重谈判明确性的礼仪

美国人在谈判中,“是”、“否”的回答明确。当无法接受对方提出的条款时,会很明确告诉对方,不含糊其辞,让对方产生不明确的感觉。商务谈判结束时,美国人会及时地把有关计划或反馈意见告诉对方。

4.尊重人格的礼仪

美国人喜欢“一对一”谈判。谈判中,他们会顾及不损伤对方的人格,绝不指名批评某人。

5.重视谈判过程的礼仪

美国人在谈判中关心商品的质量、包装和报价后价格的兑现。不喜欢那些态度傲慢、小单不做大单做不来、猜忌心重、电话邮件不讲礼貌(邮件中要用could、would、please、I'd like to等谦词)、对生产工艺一知半解的谈判者。

6.重视合同守信的礼仪

美国商人关注利益,积极务实,在谈判中尽量做到全面平衡。他们法律观念很强,重视合同签订的内容。合同一旦签订,会严格按照合同行事。

(七)风俗礼仪禁忌

1.忌讳“13”、“星期五”、“3”。美国人认为这些数字和日期都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

2.喜欢猫头鹰、白猫,忌讳蝙蝠、镰刀、锤头等;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厌恶吃狗肉的人;喜欢驴、大象,驴代表坚强,大象代表稳重,它们分别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标志。

3.忌盯视他人、冲着别人伸舌头、用食指指点交往对象、用食指横在喉咙之前。美国人认为这些体态语言都具有侮辱他人之意。

4.忌个人空间受到侵犯。在美国,碰到了别人要及时道歉,坐在他人身边要先征得对方认可。

5.忌听别人说自己长胖了。美国人大多认为“胖人穷,瘦人富”。与黑人交谈时,忌讳“黑”一词和打听对方的祖居之地。

6.忌谈年龄、宗教信仰、私生活等。如有人向美国人提出这些问题,他们通常会回答“不知道”。

七、巴西

(一)基本国情

1.简史

巴西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1500年,葡萄牙人将此命名为“圣十字架”。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在巴西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独立,建立了巴西帝国。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了巴西合众国。20世纪30年代,巴西开始工业化。1960年,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1964年,巴西发生军人政变,建立了右翼军人独裁统治,直到1985年才结束。

巴西政体是总统联邦共和制。总统是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巴西的立法机构是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巴西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劳工党、工党、民主运动党、自由阵线党等。目前(2013年)的执政党为劳工党。

2.国名、国旗、国徽

面积8 514 877平方公里的巴西联邦共和国简称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一词出自巴西海岸的红木,巴西红木在葡萄牙语中称为“pau-brasil”,brasil意为“像炭火一样红”。

巴西的国旗为绿色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0∶7,中央为黄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蓝色圆形天球仪。圆形白色绶带上书以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圆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26个行政区,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点50分新政府成立当天里约热内卢星星排列的位置。绿色和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矿藏和资源。

巴西国旗

巴西国徽

国徽图案中间突出一颗大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团结;大五角星内的蓝色圆面上有五个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圆环中有27个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联邦区;大五角星周围环绕着用咖啡叶和烟草叶编织的花环,背后竖立一把剑,剑柄在五角星下端,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巴西联邦共和国”和“1889年11月15日”。

3.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巴西的总人口为1.91亿(2011年),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巴西人口中的47.7%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其余为亚洲人和少数印第安人。

巴西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为其主要外语。巴西是世界上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83%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数居民信奉新教和犹太教。

4.对外经济贸易

巴西是金砖国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其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巴西属于自由市场经济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美洲第二大经济体。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和蔗糖的生产国及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巴西主要的进口产品有石油、化工原料、光学仪器、小麦等;主要的出口产品有钢材、交通运输设备、铁矿砂、纸浆、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巴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欧盟、日本、中东及拉美邻国。2011年,中国与巴西的双边贸易额达到842亿美元,巴西的顺差为206亿美元,继续排名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金砖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之位。

(二)日常礼仪

1.见面礼仪

在正式场合,巴西人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是微笑、握手、赠送名片。

巴西人性格热情奔放、幽默风趣。一般场合相见,巴西人往往以拳礼相互表示请安和致敬(行此礼要先握紧拳头,然后向上空伸出拇指);巴西人与亲朋好友、熟人相见时,大多都习惯施拥抱礼或吻礼;妇女之间最常用的见面礼是吻礼,即脸贴脸用嘴发出空吻声,以此表示她们的亲热之情,吻时嘴不接触脸;男士与女士见面和分手时一般总是握手为礼。

沐浴礼是巴西土著居民迎宾的特殊见面礼。当客人抵达,主人便邀请客人入室(河)洗浴。客人沐浴的时间越久,次数越多,就表示越尊重主人。有时,主人还会陪同客人一边沐浴,一边交谈。

巴西土著居民在欢迎贵宾时,通常还会善意地举行专门的仪式。先由一名巫师朝客人的脸上吹气,以驱除对方有可能带来的疾病。接下来,由男主人泪流满面地发表欢迎演说,他们认为眼泪是对和平使者最好的欢迎。最后,由女主人使用一种以树汁、唾液调制而成的特殊颜料,把客人的脸蛋涂抹成红色或者黑色。

2.称呼礼仪

巴西人的姓名一般都是葡萄牙式的,通常由三个部分所构成,即本人名+母亲的姓氏+父亲的姓氏。一般情况下,巴西人喜欢彼此直呼其名,有时则会采用以本名加上父姓组合而成的简称。一个人的姓名全称,只有在极为正式的场合才有可能使用。

巴西赤道森林里的印第安人有不把自己名字告诉陌生人的特殊习俗。他们认为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三)服饰礼仪

在商务、政务等正式场合,巴西人一定要穿保守的西服套装或套裙,领导人则穿三件套的西服套装。商务女士则要特别注意修剪指甲。

在一般的公共场合,巴西男性穿短衬衫、长西裤,女性则穿高领带袖的长裙。巴西女性爱戴首饰,喜欢色彩鲜艳的时装,通常都喜欢赤脚穿鞋。巴西黑人妇女的着装独树一帜,她们爱穿短小紧身的上衣、宽松肥大的花裙,身披一块又宽又长的披肩。

在巴西的那简斯第地区,妇女们所戴帽子的方式是情感的标志。按照当地风俗,帽子戴得偏左,表示“未婚”;帽子戴得偏右,表示“已婚”;帽子扣在前额上,则表示“别理我,烦着呢。”

(四)馈赠礼仪

巴西人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馈赠礼仪。与巴西人在建立友好关系前,不要送公务或商务性礼品。选择礼品的首要考虑要素是符合收礼者的需要和口味,而不是礼品的昂贵程度。送礼最好在商务会谈后、气氛轻松时或者吃饭时。

在双方已建立较好的个人关系以后,不应再送商务范畴的礼品,应改送最受巴西人欢迎的“给孩子的礼物”(巴西人特别喜爱孩子)。受邀去巴西人家里做客(给客人的一种最高礼遇),要带些礼物送给主人,如鲜花(忌送代表死亡的紫色花)、玩具、书籍等。他们在接受别人送礼时,习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致以谢意。不要特别赞赏巴西人家里的物品,否则他们会坚持将此物品送给赞赏者,不接受是失礼的表现。

巴西人不论在什么地方买了礼品,首先要把原来包装的纸剪掉一点。因为他们认为包装纸是管运气的,不要把别人的好运气都带走。

商务女士给异性同事或客户送礼时,要选择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礼品。送礼时忌送数为“13”的礼物,忌送刀子等尖锐物品。巴西人还忌送手帕,他们认为手帕与眼泪是联系在一起的,容易带来令人悲伤的事情,也可能引起吵嘴等不如意的事情。因此,当有人不经意将手帕作为礼物送给巴西人时,他们会非常有礼貌地当场付钱,表示是自己花钱买下这块手帕的,以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

(五)餐饮礼仪

1.饮食特点

(1)巴西人以欧式西餐为主,讲究菜肴量少而精,注重菜肴的营养成分。一般不喜太咸,爱麻辣味道,喜欢中国的川菜。偏爱用清蒸、滑炒、炸、烤、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

(2)主食以黑豆饭为主。巴西的国菜“脍豆”就是用猪蹄、杂碎和黑豆做原料,放在砂锅内一起炖制的。烤肉是巴西人最喜欢吃的风味菜之一。副食喜欢鱼、牛羊肉、猪肉、鸡和各种水产品;喜欢西红柿、白菜、黄瓜、辣椒、土豆、洋葱等各种蔬菜。调料喜用棕榈油、胡椒粉、辣椒粉等。

(3)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巴西人最爱喝咖啡,也喜欢红茶、葡萄酒、香槟酒等。

2.餐饮礼仪

(1)注重用餐时间的安排

巴西人的宴会安排多选择在晚上,地点在旅馆、私人俱乐部或夜总会里进行。巴西晚餐很迟,最早也得到晚上8点,安排在餐馆里的晚餐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所以要有熬夜的准备。设晚宴请客,要礼貌地询问男士是否愿意与夫人同来。

(2)注重饮酒的礼仪

虽然巴西人喜欢饮酒,但不劝酒,不灌酒。进餐时,要入乡随俗、热情、礼貌,但不要醉酒。不管男女,喝醉酒在巴西上层人士看来是粗俗的行为。

(3)注重与异性共餐的礼仪

女士最好不要邀巴西男士共进晚宴,除非有其他人一起赴宴,否则,邀请可能被误解;女士也不要接受巴西男士的单独邀请。

(4)其他餐饮礼仪

巴西是收取小费的国家。大多数餐厅通常会在账单上加10%的服务费,但如果服务特别好,给服务生小费也是可以的。如果账单里不包括服务费,一般按惯例要付消费总额10%—15%的小费。

(六)商务谈判礼仪

1.守时的礼仪

去巴西进行商务活动的最好时间是4—10月,要避开12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酷暑时段,此时是巴西人的度假期。

商务等会谈事先一定要预约,会晤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12点或下午3—5点。和巴西商人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准时赴约。但巴西人和大部分拉美人一样,对时间和工作的态度比较随便,他们通常会比预约时间迟10分钟或15分钟到。不过,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商人非常注重效率,很守时。

2.讲究商务会谈地点的选择

与巴西人进行商务会谈最好约在办公室,而绝对不能约在饭馆或酒吧。会晤时,要备有咖啡。

3.讲究名片的礼仪

与巴西人商务见面,互相握手后要赠送名片。名片的印刷要精美,内容要简洁,质地要好,巴西人很在乎这一点。

4.注重签名的礼仪

巴西人极为重视亲笔签名的礼仪,对使用图章落款的做法,巴西人很不习惯。不论是写便条还是送礼物,巴西人都会亲笔签下自己的姓名,否则会被认为是不重视交往对象的行为。

5.信赖重视中间人

巴西商人愿意随着信任和长期关系的发展而保持商务往来。初次见面时,带上一张双方共同认识人的名片或者找一家双方都信赖的中间商,对商务谈判极其有益。

6.重视沟通交谈的礼仪

虽然巴西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但商务谈判时不要急于将谈话内容转向商务,最好花几分钟时间谈谈天气、运动等话题,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七)风俗礼仪禁忌

1.巴西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少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新教、犹太教以及其他宗教。他们忌讳数字“13”、“666”(基督教中,“666”指上帝赋予世上未得救的人的象征性数字)。

2.喜欢兰花(国花,代表爱情),认为蝴蝶是吉祥物。不喜欢紫色、棕黄色、深咖啡色等颜色。巴西人认为紫色表示悲伤;人死恰似棕黄叶落下;深咖啡色则会招来不幸。

3.忌吃奇形怪状的水产品和用两栖动物肉制作的菜品。

4.忌用拇指和食指连成圆圈,并将其余三指向上升开,形成“OK”的手势。巴西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下流的表示。

5.忌未经许可私入他人宅门。巴西人认为不怀好意的歹徒才会有如此举动。

6.忌开带有种族意识的笑话,忌谈论阿根廷、政治、宗教以及其他有争议的话题。

[1] 荷兰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分布于荷兰、苏里南和比利时(比利时也称弗拉芒语)。南非、加勒比海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也有使用。

[2] 1609年至1664年,纽约为荷兰所占,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占领后,定名为纽约。有纽约州与纽约市之分。

[3] 张春燕、刘艳秋:《中英经贸关系2012年逆势而上,今年潜力巨大》,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3 01/18/content_16138626.htm。

[4] 商务部:《2012年俄罗斯对外经贸表现欠佳》,http://intl.ce.cn/sjjj/qy/201303/13/t20130313_24195024.shtml。

[5] “格瓦斯”是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格瓦斯”最早起源于俄罗斯,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