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求职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人生的职业发展阶段
1.探索阶段
15—24岁。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探索阶段,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学习、工作中摸索出自己的职业倾向、职业锚[2]、职业兴趣等,从而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确立阶段
24—40岁。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子阶段,即尝试子阶段(25—30岁)、稳定子阶段(30—35岁)和危机阶段(35—40岁)。
3.维持阶段
40—55岁。40岁以上的人,不宜再做过多地尝试,但应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和职业性向[3],确定自己有优势的职业并做长远打算。
4.削弱阶段
55岁以上。这一阶段,人们面临退休,应调整心态,调动自己的兴趣爱好,应对职业生涯结束后的状况。
当然,职业年龄阶段的划分还应针对不同的职业加以区分规划,例如,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30多岁就该退役了;而作为医生,30多岁还很年轻。
(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自我评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自我评估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是“5W”思考模式。
(1)“我是谁?”(What are you?)
这是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
(2)“我想干什么?”(What do you want?)
这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这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变化而逐渐固定下来,并促使自己锁定最终的职业目标。
(3)“我能干什么?”(What can you do?)
这是对自己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对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的评价。
(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What can support you?)
这是对自己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掌握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明确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以及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创造的条件。只有对环境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
(5)“自己选择的职业目标是什么?”(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清楚了“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些问题后,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又能够做的职业目标,将自己选择的职业目标的规划列出来,形成个人发展规划书,通过系统地学习、培训,实现这一职业目标。
2.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
确定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并选定职业发展的路线后,要给自己制定出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规划,太长或太短时间的规划都不利于自身的职业确定。一般而言,主要根据年龄或者根据职业中的职位阶段性变化作为时间规划目标的阶段,制定不同时期的努力方向。
对应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可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一般可分解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为3年,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目标一般为3—5年,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中期目标;长期目标规划时间是5—10年,主要是设定长远目标。
确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职业生涯行动计划后,就应尽早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如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
3.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调整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
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清楚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状况以及10年后该职业的需求前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所具备的职业优势是在加强还是在削弱等。
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环境的变化,要及时调整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以期维持生活,体现人生价值。
4.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
制定和调整好一系列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后,就要在不断变化的职场信息背景下,将自己所定的职业生涯计划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
(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将个人、事业与家庭统筹考虑,增强职业竞争力。
●快速适应工作,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大学生毕业前的求职准备[4]
2013年5月《新京报》的调查数据显示:30.62%的受访学生在大四开学后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11.4%的学生在考研失利后才选择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25.73%的受访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为求职做准备,其他的受访学生则对求职准备茫然无措。
关于何时做求职准备,观点不一。
专家认为一进大学就要做清晰的职业规划
针对该调研结果,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分析说,就业难与多数大学生准备时间晚有一定关系。如果大学生计划今后就业,一入学就需要考虑毕业后的择业情况,具体而言,需要利用休息日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学习英语口语、面试技巧、多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增进交流等。
英才网联职场专家苑航认为,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应该做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如果想考研,就可以专注于学习,而如果想毕业直接工作,就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如果不想跨专业求职,就找和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大学生就业培训机构“优职英才”人力资源部总监蒋玲认为,一些只注重学习但未做求职准备的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中因目标不明确、性格问题等往往会遇到各种困扰,最终导致求职失利。
大学生认为大三或研二前应只抓学习
一入学就确定择业情况,是否为时过早?已经拿到7个offer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届本科生于同学有着和专家不同的观点。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说你想吃饭,但还没吃到饭,就要吃面了,会丧失掉尝试很多东西的机会。”于同学说,他刚进大学时,就没打算确立职业目标。直到大三与好友创办一个影视工作室后,他才考虑最终毕业去向。
他参加过7次面试,且“逢面必过”,根据他的经验,他不希望过早地框死在一个领域内,比如过早确立就业目标乃至方向。要不断涉猎其他东西,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求职方向。他认为大三确立目标比较合适,因为大一和大二给了你充分的时间去发掘自己。
清华大学应届硕士生毕同学也认为,不应如此早地为就业开始做准备,大学前两年、硕士的前一年都是学基本课程,应该不要考虑别的。不过,尽早确定求职行业方向还是应该的,如果决定以后做金融,就可以前两年多读金融书,多考证书,大三、研二再做相应实习,也会让用人单位感觉规划得有条理,不是盲目的。
企业认为没实习经验难获雇主青睐
《新京报》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受访者曾参加过与就业相关的实习,时间为半年内,有26.48%的应届生参加了半年以上的实习。然而,仍有26.71%的应届生未参加实习。
“没有实习经验的多不予考虑。”北京一家预算公司经理古先生介绍,相对而言,他会选择聘用有实习经验的大学生。
在古经理眼中,大学生在四年中会有许多实习机会,但如果到头来没有任何实习经历,或只是蜻蜓点水,他会怀疑该学生的职业态度问题。
“毕业前一年开始实习一点都不晚。”清华大学应届硕士生毕同学经过和同学们交流求职经验后总结,此时开始实习,每次实习至少三个月,会比从大二、研一开始做四、五份仅有一、两个月的实习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也更能让学生对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乃至整个行业更有了解。
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故事:海投百份简历仅一个offer
一名受访毕业生从未实习过,面试20次没找到合适工作,感叹准备太晚。
参加了20多场面试,武汉某所高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张玲(化名)的工作仍没有着落。虽然一到大四就投入求职大军,可回看自己大学生活,张玲觉得自己准备得还是太晚了。
“投没投简历都不记得”
张玲的专业是广播电视,但比较“宅”的她并不太喜欢这个专业。大学四年,从未参与过专业方面的实习。她找工作的方向是商务运营。
“我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喜欢。”张玲所说的经验,是大二、大三时的两、三次网络推广兼职经历,分别是给一家眼镜店和一个微博营销团队的网帖、微博回帖,“发一些‘这家的东西效果很好’之类的话,有点像网络水军。”张玲坦言,她并没有去学习过商务运营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张玲一共投出约百份简历,绝大部分简历是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的,“招聘网站会推荐很多相关的招聘信息,看着差不多的单位我就打钩。”张玲说,她总共参加了20次面试,大部分是网络投递的结果,“有时接到面试通知电话,我都想不起来这是个什么单位,就连投没投过简历都不记得。”(www.xing528.com)
张玲接到过一份offer,不过由于不太理想,她并没有与公司签约。
虽然专注的求职领域是商务运营,张玲说,一年前,她才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时尚,但由于不太自信,求职过程中,她没有向时尚方面岗位投过简历。
“就业准备做得有些晚”
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张玲也有些着急了。“可能是我准备得不太好。”她也开始总结其中的原因。
张玲说,面试时,有时是群面。通过他人的自我介绍,她发现,竞争者中有的是商务“科班”出身,有的能“列出”长长的实习、实践经历,“跟他们比,我能介绍的经历太少了。”在这两者中,张玲觉得实践经历对找工作的影响更大。
张玲说,回看自己大学的经历,发觉自己就业的准备做得有些晚了,“这四年不该碌碌无为,要多参加实习,多积累经验。”作为“过来人”,张玲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大二暑假就开始做就业准备,计算机、外语或考取从业资格证等专业技能也是她认为重要的就业准备工作。
张玲说,下一步她会继续投简历,找一份过渡性的工作,给自己提供物质保障,在此前提下,她打算去学习一些时尚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参加培训班,为自己今后向时尚界“进军”做准备。
案例思考:不论你现在处在哪一职业生涯阶段,你认为应该何时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保障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具体落实?
二、了解企业招聘的基本流程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一个流程来保障招聘的顺利进行。标准的员工招聘工作流程有确定人员的需求、确定招聘计划、人员甄选录用等。
(一)确定人员的需求
当企业的某个部门员工离职或因工作量增加等因素造成岗位人员空缺时,部门会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列出人员需求的缘由、岗位任职的资格条件、工作内容等。人力资源部门接到部门的人员需求申请后,会检查各部门人员的配置以及企业的人才储备情况,决定是否从内部调动人员。如果内部调动不能满足岗位空缺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会将企业人员补充计划提交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后,人力资源部门才能对外进行招聘工作。
(二)确定招聘计划
企业根据招聘人员的资格条件、工作要求和招聘数量,结合人才市场情况,选择招聘渠道来发布招聘广告(广告内容包括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招聘岗位、应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应聘方式、时间、地点、应聘时应带的证件、材料等)。主要招聘渠道有:
●大规模招聘多岗位时,可通过招聘广告、学校和大型的人才交流会招聘。
●招聘人员不多且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不高时,可通过内部发布招聘信息或参加一般的人才交流会。
●招聘高级人才时,可通过网上招聘或通过猎头公司推荐。
(三)人员甄选录用
人员甄选录用是整个招聘工作计划中技术性最强、难度最大的环节。
招聘单位收集应聘者的资料后,进行初步筛选,符合基本条件者参加面试,由各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确定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复试通过人员由总经理最终面试确定。
三、筛选、了解应聘的企业
求职者对搜集到的几家招聘企业进行对比,然后了解和筛选企业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目前的经营状况、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等情况,这有助于应聘者把握现有情况和增强面试时的信心。
一般来说,了解应聘企业的方法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与应聘企业的员工交谈
与应聘企业的员工谈话,能帮助求职者了解到应聘单位的概况。如公司人数、业绩、环境、工作报酬、员工福利等基本情况。
(二)查阅报纸刊物
在商业贸易杂志以及报纸的版面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营运状况、公众形象、经营范围、服务项目、行业地位、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资料。
(三)利用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查阅行业信息,在应聘企业的主页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了解清楚招聘单位的性质和背景、业务情况、发展前景、招聘单位的内部组织等。
四、准备求职书面资料
求职前,书面资料的准备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是先通过应聘者的书面资料来决定应聘者是否能进入到面试环节的。准备一份有说服力且能吸引用人单位注意的书面资料是成功应聘的第一步。求职的书面资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简历、在校学习或者曾经工作的业绩、各种获奖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等。求职前,应聘者要整理好书面资料,按照应聘单位的招聘程序发送或递交这些书面材料给招聘单位。
五、做好求职前的心理准备
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调整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些对有过工作面试经历的人来说依旧很重要,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更是一种考验。
(一)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通过自我比较、别人的评价以及实践中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等途径,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人格、能力、特点、长处、不足以及是否适合从事某一项工作或自主创业等。
(二)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求职前,因对未来的未知,很多人都会有失眠、紧张、情绪低落、茫然、焦躁不安、烦乱等不良情绪。为了身心健康和求职面试的顺利进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不良情绪。
1.自我激励法
主要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自觉克服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一次求职失败,要勇敢地面对下一次,坚信未来是美好的,不要被灰心、失望、悲观的情绪所控制。
2.心理暗示法
暗示自己求职应聘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可以通过自言自语、在无人处大声疾呼、书面语言等形式暗示自己放松,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3.注意力转移法
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方面去。例如,在消极、苦闷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体育运动等方式排遣不良情绪。
4.行为补偿法
当所追求的目标受挫或因个人的某种缺陷而失败时,可及时改变方向以其他可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
5.宣泄法
当不良情绪积郁在胸时,可以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或通过比较剧烈的运动来排遣不良情绪。
6.幽默调节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是一种绝妙的心理防御机制,幽默常能给人带来欢乐。幽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借助幽默能使人减轻恐惧压力,有助于放松心情,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三)主动咨询、请教师长
主动咨询、请教师长是一条有效的排除不良情绪的途径。一个人的视野、思维、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对自我的审视也带有主观色彩,一旦出现心理失调的情况,单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不能全部解决,这时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四)从友情和亲情中寻求力量
亲情和友情是一个人保持就业积极心态的重要因素,从亲情和友情中寻找力量,把内心的压抑、不满、隐痛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宣泄出来,获得鼓励、信任和希望。
六、求职前进行礼仪模拟演练
通常,招聘的企业会通过面试环节考察应聘者的仪容、仪态、专业知识、口才、谈话技巧、性格和人际关系等。通过面试谈话,有助于招聘方进一步了解应聘者的情绪状况、人格成熟度以及应聘者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和责任心、上进心等。
无论是等待谋求新职的人,还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人,都要面临应聘面试。每一个求职应聘者,都希望在面试时能留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从而增大被录取的可能性。因此,事先了解、演练面试过程中所需注意的礼仪细节,让自己在面试中表现得体、轻松自如,是求职者迈向成功的重要环节。
[1] 杰奎琳·惠特摩尔,美国享有盛誉的礼仪专家,棕榈滩礼仪学校校长。
[2] 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实际上,职业锚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职业锚理论由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提出。
[3] 职业性向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有利于其在某一职业方面成功的素质的总和。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亨利·霍兰德认为,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六种基本的“人格性向”分别为实际性向、调研性向、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和艺术性向。多种职业性向驱使人们在多种不同的职业之间进行选择。
[4] 许路阳、卢漫、申志民:《调查显示:仅3成学生大四前做求职准备》,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 05/26/c_124764089_2.htm。内容有所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