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可持续发展定义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或对相关问题有所侧重,或强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同属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类。
(一)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征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二)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自下而上战略》(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9条基本原则。在这9条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生存战略》认为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发展”的内涵中应包括有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获得必须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拥有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发展”只有使我们的生活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
(三)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少表达方式。不管哪一种表达,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Edward 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然,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四)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之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无从谈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率低的表现。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力。同时,应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更有效地使用矿物能源的技术,提供安全、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来限制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过恰当的技术选择,停止某些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以保护臭氧层,逐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五)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
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及她所主持的有21个国家的著名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定义。布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在最概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