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与演进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与演进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二)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学术之争。但是,报告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严肃忧虑”以及唤起人类自身的觉醒,其积极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它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与演进

(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利“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春秋时,在齐国为相的管仲,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他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天下王。”(《管子·地数》)战国时期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为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意遵从生态系统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西方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李嘉图和穆勒等的著作中也是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二)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等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研究。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美国著名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全世界的《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对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一个新境界即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

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通过对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她告诉人们:“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只有人类出现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清除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进入了生物组织内。”她还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道路,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超级公路,但实际上,这条路的终点却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这“另外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样的,卡逊没能确切告诉我们,但作为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卡逊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较早地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反思。

2.《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www.xing528.com)

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等学者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它的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国际社会对人类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现有全部知识的基础上推动釆取能扭转不利局面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受俱乐部的委托,以麻省理工学院D.梅多斯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于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以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报告在促使人们密切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同时,因其反增长情绪而遭受到尖锐的批评和责难。因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学术之争。一般认为,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增长的极限》的结论和观点,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但是,报告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严肃忧虑”以及唤起人类自身的觉醒,其积极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它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迎接环境问题的挑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它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换回的损失。因此,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也是人类的紧迫目标。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为全体人民和自身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

作为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尽管大会对整个环境问题认识比较粗浅,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尤其是没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责任,但是,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向前迈进了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