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林地野外栽培是指采用人工接种,培养大量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返回到林地等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地方,在全天候的天然林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环境中培养出菇,采收子实体。利用郁闭的树林下空气相对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线弱、昼夜温差小的特点,种植竹茹、双孢菇、木耳、平菇、香菇、草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是湖北省主要的林菌模式,其优势有:①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②基础设施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相对于传统设施农业,林地食用菌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种植户在基础设施上的一次性投入较少;③生长期短,投资回收快,食用菌生产周期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三个月,部分品种生长周期甚至只有一个半月,生产期短,降低了投资风险,加快了林农增收致富的步伐;④促进林木生长,食用菌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大面积的食用菌生产有力地延缓了水分的蒸发,使林木生长对水的需求有了保障,从而促进林木生长。目前比较成功的林菌模式主要有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下面仅就林下种植双孢菇,说明其关键技术。
(一)建棚
选择地势较高的林地(便于排水),建简易拱棚。棚高1.4 m,宽2.5 m。用竹竿支撑棚的重心,棚上先盖塑料布,再盖草苫。棚中间留50 cm宽的过道,两侧为种植带,用土将过道与种植带隔开。
(二)备料
双孢菇生长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27℃,春、秋两季均可种植。种植前先要备料,冬季的1月初或夏季的7月初开始备料。将玉米秸秆、棉花秆、小麦秸秆或落叶等粉碎后与动物粪便以及磷肥以一定比例(玉米秸秆500 kg、干鸡粪100 kg、棉籽饼25 kg、尿素2.5 kg、磷肥15 kg、石灰12.5 kg)加水混合,发酵1个月左右,腐熟后作为底料。
(三)种植
春季2月或秋季8月底,将底料与水按一定比例均匀搅拌后使底料含水量为60%左右,将底料平整地铺于棚内种植带。底料厚度为20~25 cm,宽80 cm。再将菌种按0.6 kg/m2的量播种于底料中,5天后覆土2~3 cm。
(四)管理
1.控制温、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2℃,最适温度为22~24℃,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6~22℃,最适温度为14~16℃。菌丝生长阶段底料含水量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底料含水量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不能超过95%、低于70%。温、湿度过高,要及时通风,可以通过棚内或草苫上喷水来调节温、湿度。(www.xing528.com)
2.光照与通风
菌丝体与子实体的生长均不需要光线,郁闭林内建棚只有散射光照射,这样即能满足双孢菇生长要求。双孢菇属于好气性菌类,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菌丝体、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阶段CO2浓度要控制在0.1%以下,否则直接影响双孢菇产量。
3.控制酸碱度
双孢菇生长宜稍碱性。菌丝体生长阶段pH值为5~8,最适pH值为7.0~8.0。进棚前底料的pH值为7.5~8.0,土粒的pH值为8~8.5。每采收一期双孢菇,喷水时适当放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抑制杂菌滋生。
4.病虫害防治
双孢菇棚内生长时易生线虫,用菊酯类药物杀灭即可。
5.收获与保存
播上菌种40天左右,开始出菇。双孢菇以鲜食营养价值最高。双孢菇常温保存只有3~5天,大量采摘可冷藏10天左右。另外可腌制保存:双孢菇煮熟后,用盐以1∶2的比例腌制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