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ERP类SaaS服务商:探究市场优势和发展趋势

ERP类SaaS服务商:探究市场优势和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arket Research Engine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ERP市场总额有望超过495亿美元。另一方面,定制SaaS成本过高。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影响到SaaS服务商对于客户的获取、续约和留存。周宏明教授和王理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都不看好ERP SaaS发展前景。周宏明教授指出,“ERP领域不大可能产生优秀的SaaS服务商。企业跟变形虫一样,组织架构怎么可能标准化?”作为一个老牌SaaS服务商,赛捷自2001年进入中国后,就在向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公司提供管理系统,譬如CRM、ERP等。

ERP类SaaS服务商:探究市场优势和发展趋势

作为SaaS行业中的传统业务,ERP由信息咨询公司高德纳在1990年创造出来,如今已几乎覆盖了记账、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等业务管理领域,把前台和后台所有的系统都连接起来。

通过ERP系统,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共享数据和流程之后,采购、财务销售、市场、供应链、生产、库存和分销等部门就能更好地协作。Market Research Engine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ERP市场总额有望超过495亿美元。

这个市场不小,但企业们对ERP系统用户体验不好的抱怨总是层出不穷。抱怨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企业的需求和SaaS套组软件提供的功能不完全匹配。传统意义上的SaaS是套装软件,软件套组内的功能深度耦合,企业无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企业最终只用到SaaS套组内的其中几项功能,却只能为全套软件买单。另一方面,定制SaaS成本过高。企业在类似Salesforce这样的公有云平台上注册账号后,再通过本地服务商做开发定制,成本高企。

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影响到SaaS服务商对于客户的获取、续约和留存。周宏明教授和王理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都不看好ERP SaaS发展前景。因为ERP一般做的是通用软件,而中国的企业并非那么标准化,没有办法复用,这就会导致成本高企。周宏明教授指出,“ERP领域不大可能产生优秀的SaaS服务商。企业跟变形虫一样,组织架构怎么可能标准化?”王理平教授则表示,“软件要挣钱,一定要复用”。

作为一个老牌SaaS服务商,赛捷自2001年进入中国后,就在向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公司提供管理系统,譬如CRM、ERP等。但赛捷(中国)的副总经理宋轶雄表示,赛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SaaS,而是“下一代SaaS”。具体来说,赛捷不存在一整套深度耦合的系统,而是由许多微应用组成。

微应用实际上就是嵌套在应用程序中的小程序,“APPs中的APPs”。这样的趋势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明显:数量飞速增长的微信小程序近两年成了微信流量的核心入口,越来越多商家开始入局,小程序的数量也超过了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

在协同办公(OA)市场,阿里钉钉也可以算作微应用。作为OA领域的头号应用,目前它的活跃度已经超过了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活跃度总和。不过当企业使用钉钉时,只能选择相应的应用,没办法拥有一个统一管理应用的后台。(www.xing528.com)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微服务化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宋轶雄表示,谷歌能够即用的INSTANT APP可能是微信的鼻祖。iOS也加入了这场游戏,比如iOS的PWA技术也在拥抱“去应用商店化”。

在赛捷的客户中,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手机APP就采购了一套“微应用”,由200多个小程序组成。

微应用有不少好处。对于关注应用本身的公司来说,它关注SaaS的实际作用,只希望买下解决自己需求的那部分应用。同时,它能降低开发难度。阿里腾讯等大公司网罗了一批好的工程师,但像招商银行这种并非单纯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并没有足够能力再开发一套APP。而赛捷能提供一个应用平台,将微应用这项技术产品化。

招商银行的企业开发人员只需要符合规范,就能开发出微应用。银行总部也能看到管理后台的界面,并在后台中实现应用的一键发布。例如,赛捷的应用平台融合了科大讯飞的技术和旷世的视频面部识别技术,企业开发人员可以调用这些技术接口,开发无感打卡微应用。这种技术能适配多个企业需求,就解决了王理平教授所说的SaaS“复用”的问题。

微应用的基础是容器技术。简单来说,这种技术能保证云的测试环境和正式环境完全一致。过去,测试时用的是虚拟机方式,但它没有办法保证正式环境和虚拟机的CPU等各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另外,因为很多应用不能真正承受住大流量的压力,而容器技术能在微应用的流量突然增加时做到弹性伸缩。即便单个应用锁死,其余独立的功能都不会受到影响。

目前,赛捷在帮不少企业做云环境,既有垂直行业的公有云,也有私有云,包括欧莱雅西门子这样的大型国际客户都在往云上迁移。“下一代SaaS”这些解耦合的、轻型的应用能让制造业企业和供应链灵活应对环境的变化。整条供应链的参与方都能及时知晓生产规划的变更。这样一来,管理层就可以用准确的销售和市场数据来管理企业,改进生产规划。相应地,收款周期也缩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