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经济形态只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社会的形态是部落化的,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分散的,呈一种作坊式的小生产方式。随后,在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的牵引下,各种分散的生产要素被组织起来了,出现了集中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大大解放了生产效能,经济形态呈现为一种工厂化的大生产方式。
随着计算机革命、互联网的兴起,人类被带人了大互联、大连接的虚拟文明时代,所有的信息都是透明的,所有的行为轨迹都是可记录可跟踪的,所有的数据都是可以存储到云端的,所有的任务都能被肢解,以最合理、最高效的分工协作方式完成,人类进入了一种虚拟信息时代的文明新阶段。互联网作为强大的生产工具,能够重组生产流程,改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时候,工业时代工厂化的大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常态,靠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带来的效能优势越来越弱,反而存在一些桎梏性的障碍。它的突出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同质化诱使恶性价格战。工业化、大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同一品类产品会出现诸多生产厂商,产品在功能特性上并无太大区隔,反而通过一些价格战、促销战、营销手段等扰乱市场的行为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每年京东、苏宁、国美都会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一个劲地鼓吹自己平台上的产品更便宜,甚至不惜亏本赚吆喝,无底线地让利。一个产品出炉后,经过渠道分发、品牌包装、市场培育之后,按理说会有一定的品牌溢价,但是由于市场同质化太严重,现在很多产品出厂后基本都是“裸奔”的,以接近出厂价的价格直接叫卖,这样使得市场上不少厂家把盈利的歪脑筋用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上,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地沟油、假羊肉卷等无底线的食品安全危机几乎都是同质化价格战带来的恶果。诚然,一个市场若想保持成熟稳健,需要同类竞品的出现来避免垄断性销售行为的出现,确保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但正常的竞争逻辑应该是不断通过品牌包装和市场培育提高它的品牌溢价,而不是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战。
第二,注意力攻坚战让消费者不堪其扰。信息时代最大的便利就是制造了大量便捷沟通、传播、交互的信息,改变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弊病,提高了沟通、协作的效率,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开放、透明。但网络制造信息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整个传播生态又是一触即发,使得平台上产生了大量冗杂、多余的垃圾信息。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让沉浸于此的人们变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脑根本无法处理那么多的信息,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这给商家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未来商场角逐,制胜的关键在于抢占用户稀缺的注意力。如何才能在信息的汪洋中泛起一朵浪花呢?一条必走的捷径就是利用消费者心理上的贪、嗔、痴,制造噱头、炒作事件等获得消费者稀缺注意力的攻坚战势必打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爆炸,一个信息生产出来的成本非常低廉,但从茫茫的信息汪洋中抵达用户的成本则是非常高的,一个产品好坏与否暂且无关紧要,确保能够出现在消费者的关注视野当中才是关键。
若想占据用户稀缺的关注力,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渠道覆盖,想办法把广告信息覆盖在用户常关注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中,覆盖面越广,被关注的可能性就越大。阿里巴巴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帝国,其盈利的核心就在于此,手里攥着用户稀缺的注意力,售卖稀缺宝贵的广告位,每一个通过关键词深入到淘宝窗口的页面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另一种就是内容炒作,靠产品本身的个性特色,炒作、制造各种噱头,通过诱导用户的猎奇心理,借助媒体的渠道,将信息放大以达到曝光宣传的效果。不过这种方法往往有很大的风险,更适宜炒作个人,对于产品和企业而言,一旦被话题引爆,言论失控,危害是非常大的。但小米手机、京东商城、锤子手机等后续一系列产品人市时都会充斥各种各样的事件炒作。 (www.xing528.com)
第三,我们正面临个性化用户的需求困境。过去的工业时代,其实也是产品大爆炸的年代,针对消费者的每一点需求,都会有提供相应功能的产品被生产出来。产品买卖的逻辑是消费者需求与产品功能的匹配。但市场竞争混乱造成的信用危机,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被挖掘了出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消费体验和服务需求的加大,产品买卖的逻辑已经升级为消费者体验与产品服务的匹配。如何确保产品能在功能的基础上转化成一种“服务”?又如何保证用户在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上转化成一种“体验”?要完成这种转型就必须改变过去产品的生产结构。
因为工业化时代的生产结构是模具化的,以效率为最大准则,在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环节比较薄弱,所以未来产品的生产结构势必会有工业化模具的基础,但会在此基础之上以实现用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为导向,延伸产品生产线,实现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从生产工序、流程重组、成本结构等各个环节做出相应改变。如若不改变这些,要实现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成本是非常高的,不足以大规模普及。
以上种种显示,过去工业时代赖以为继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反而变成了劣势,但虚拟文明的繁荣也给了时代转型一个极大的机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经济形态会重归部落化,但这种部落化的形态是建立在信息大互联的基础之上的。
部落化的经济形态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有突出品牌的产品,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粉丝,一套可完成自主供给循环的生态体系。就像过去农业时代的社区村落一样,社区内的人会自觉进行各个不同角色的分工.整个社区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这样一来,工业时代存在的三大诟病就会得以有效解决。
例如,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问题。过去一个产品并没有粉丝群体,产品上市后,最初往往是没有市场的,要面临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所以势必要在价格上做文章。但在部落化经济形态下,产品是有粉丝群体的,产品上市后会有第一批消费者,基础市场的大小取决于粉丝群体的大小,粉丝基数大的产品相对而言竞争优势就强一点,在粉丝市场的培育下,产品想开拓更大更广的市场就显得容易很多,不必处心积虑玩价格战术,产品可以在增值价值上做升级,以便抬高整个品牌溢价。
又如抢占用户注意力的问题。在部落化经济形态下,产品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推广直到步人市场都会有粉丝群体持续的关注,产品并不缺乏注意力,整个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都会成为粉丝口碑传播的内容,在粉丝群乃至网络上进行广泛传播,既解决了产品上市关注度缺乏的问题,又能产出口碑内容,帮助产品向更大更广的市场拓展。
再如个性化需求的问题。部落化经济形态呈现的是一个小系统,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产品只需服务好这个粉丝群体的需求就能很好地生存下来。产品并不需要一味地追寻销售增量,抓住产品本身做增值体验,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并产生持续不断的消费即可维持系统正常运转。过去很多小企业的活路都比较窄,未来随着部落化社群形态的普及,小企业存活下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要做的只是找准一个需求点,培育一群粉丝,努力服务好这群粉丝,在社群自运转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市场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