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新定义社群:估值一亿美元的罗辑思维价值

重新定义社群:估值一亿美元的罗辑思维价值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辑思维”也由此衍生成为一个主要服务于有“读书求知”需求的80后、90后的互联网知识型白媒体社群。25000名会员,其中包括年费200元的普通会员和年费1200元的铁杆会员,每年会员费收入近千万元。李天田认为,作为社群,“罗辑思维”最强调的是价值观,比如独立思考、自我负责,这也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必备条件。结合“罗辑思维”的实际运作,李天田归纳了社群的几个必要要素。

重新定义社群:估值一亿美元的罗辑思维价值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前一天,罗振宇与申音合作打造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上线,此后每周更新一期。这档“简陋、粗糙”的视频节目,以罗振宇一个人跷着二郎腿对着镜头“狂喷”——分享个人读书所得、启发独立思考——为主要形式,其丰厚的知识积累和独特的表达风格,是其最大亮点。

很快,《罗辑思维》就被舆论推为最火的自媒体之一。“罗辑思维”也由此衍生成为一个主要服务于有“读书求知”需求的80后、90后的互联网知识型白媒体社群。2014年1月13日,凤凰视频与凤凰卫视资讯台携手打造的首届“视频新闻盛典”,将自媒体奖授予《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罗辑思维》正式被主流舆论认可。

“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罗辑思维》是资深媒体人、前央视《对话》栏目制片人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联合打造的视频脱口秀节目。

美国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有一个理论,叫作“1000个铁杆粉丝”,即只要你能创造高质量的内容,借助社会化传播的通路,拥有1000个愿意为你1年付出100美元的粉丝,你就能在美国过上体面的生活。罗振宇和申音觉得凯文·凯利的思路相当靠谱,但他们的野心更大,他们需要10万铁粉。于是《罗辑思维》就这么问世了。

2012年年底,《罗辑思维》开始在优酷网上上传,截至2013年12月共上传92期视频,单期视频点击超过100万次,总覆盖人群规模达到一亿。而同期上线的“罗辑思维”微信账号,运营不到1年粉丝即突破100万。“罗辑思维”的微信账号每天早晨推出60秒钟的微信音频,用渊博的知识、新颖的选题、自嘲的语言风格、亲切感性的个人魅力,造就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传达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文化情感体验。

“罗辑思维”的奇迹

从2008年到2012年,短短4年,世界已经被乔布斯苹果彻底改变,iPhone的兴起,让智能手机成为主流,也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进程。雷军说:“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那么,“罗辑思维”是否也赶上了风口?在罗振宇与申音相遇的1个月前,微信用户突破2亿,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罗辑思维”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也成为第一只找到白媒体风口的“猪”。以下几组数据则可以在不同维度上显示上线不到两年,“罗辑思维”已经飞得有多高,或者为什么飞得这么高。

(1)25000名会员,其中包括年费200元的普通会员和年费1200元的铁杆会员,每年会员费收入近千万元(有人因此给予“罗辑思维”一亿美元的估值)。这25000名会员也构成了“罗辑思维”社群的核心,交200元的普通会员有优先参加“罗辑思维”活动的权利,交1200元的铁杆会员每月还能获得一本赠书。

(2)250万微信订阅用户,每日平均新增数千。对此,“罗辑思维”给出的正式说法是:目前新增粉丝没有固定规律,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发一篇心灵鸡汤类文章,但他们极为反对这种方式。其他就是活动涨粉较多,销售类的活动对涨粉影响最小,以一次卖月饼的活动为例,第一天有不少粉丝甚至会员“愤然离去”,但第二天又新增大量订阅用户。

(3)几百个微信大群。这些微信群都属于非官方性质,完全南各地会员自发组建,“罗辑思维”内部称为“朋友圈”。目前效果最好的是按行业和城市组建的朋友圈,比如“律师圈”“IT圈”“成都朋友圈”“上海朋友圈”等。

(4)每天推出的60秒钟语音内容,是罗振宇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是一件别人无法替他完成的事儿。通常情况下,一段60秒钟的语音会录七八次,而最耗神的是这段录音内容的构思、成稿过程。据透露,有一次罗振宇在沙发上坐到凌晨2点,才有了比较满意的内容……

(5)“罗辑思维”视频在优酷上的总点击量已轻松过亿。其实,其制作团队只有3个人:一位刚毕业的90后摄像师,一位只做过杂志、没做过视频的前媒体人,再加上罗振宇本人。录像设备以及编辑设备的成本是5万元。

(6)“罗辑思维”目前进行的典型商业化实验有2次,累计收入超1000万元。第一次是90分钟售罄8000箱单价为499元的图书包,第二次是中秋前累计售出4万多盒单价为199元的特供月饼。

定义社群

如今,移动互联网几乎已彻底解构传统媒体,取而代之的是人人皆媒体。有魅力的人和事,在这个时代特别容易凸显出来,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个性化存在和表达。

那么,社群到底是什么?

作为成功的自媒体人,罗振宇曾说,“罗辑思维”不是自媒体,不是纯视频,不是粉丝经济,而是一个联结诸多商业元素的社群,是一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试验。亿级点击量的视频节目是罗振宇建立社群的人口和名片,通过视频的大范围传播,持有与他相同价值观的人才能够在微信上聚集,参加各种互动。

李天田认为,作为社群,“罗辑思维”最强调的是价值观,比如独立思考、自我负责,这也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必备条件。“罗辑思维”的典型会员有两个“密码”,一个是死磕,一个是连接,这是典型会员聊天时被提及最多的两个词。结合“罗辑思维”的实际运作,李天田归纳了社群的几个必要要素。

第一,提纯。说得通俗些,提纯就是把不能愉快玩耍的小伙伴踢出去。提纯是一个社群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经过“提纯”的社群是不能称为社群的。“提纯”非常简单,就是把那些不认同“罗辑思维”价值观的人踢出去,“罗辑思维”每个月都给三四个会员退费,其中包括在“罗辑思维”拿过奖品、获过奖励的。很多人以为拉一个微信群、聚一个圈子或者一起买过同样的东西,就可以成为一个社群,其实根本谈不上,甚至交了钱的会员,都不代表就是社群的一分子,除非建立了必然联系。

第二,共同的任务与多样性的成员。“我们都知道粉丝群和社群不是一回事,但鹿晗的粉丝群就非常接近社群,因为他们可以完成共同的任务,以鹿晗生日那天的微博事件为例,鹿晗的生日是4月20日,在这一天,这条微博的评论数到了420万。以现在的社交用户规模而言,达到420万条评论是可以做到的,但保持在420万条不再增长,则是非常困难的,这说明他们背后有一个巨大的连接体系,能够保证谁都不再多发一条。”除了可以完成共同的任务,李天田认为社群成员的构成还要具有多样性。多样性会大大提高社群的外延,可以展开很多“分舵”,而不是大家在一起只能做一件事或一类事。(www.xing528.com)

第三,自由人的联合。自由来去,不是强制性的。

另外,“罗辑思维”在很多细节上都进行了创新尝试,比如“罗辑思维”的会员福利叫“罗利”,“罗辑思维”的粉丝福利叫“罗丝福”,会员来信有事的简称为“会来事”……微信公众号也是花样频出。“罗辑思维”在通过一些可能的细节行为实现罗振宇当初的那句口号:我有本事让你们喜欢我。

商业化探索

从上线那天起“罗辑思维”就是奔着商业化去的。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也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其在4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人账会员费近千万元的探索,也让观察者开始承认社群商业的力量。

罗振宇更是把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而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打造“所有会员为所有用户服务的众筹平台”。

有关“罗辑思维”的商业化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

内容只是“罗辑思维”脱颖而出的一个基础。如果仅仅停留在优质内容的生产并以此来卖广告的阶段,那“罗辑思维”无非是又一个披着新形式外衣的传统媒体,最终还是要依靠广告来赚钱。

“互联网把广告模式给十掉了,从底层代码上瓦解一切强制性相邻关系,强制性相邻关系才是广告的生存之所,你看电视剧结束字幕前切进去的广告就不得不看,你看头版就绕不开报眼广告。在代码时代,技术上的强制捆绑已经不存在了。”关于未来,罗振宇有一个基本判断,推荐和信任将构成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因为交流的成本越来越低。

有了这个基础,罗振宇骄傲地喊出:“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社群的逻辑。”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商家将自己的产品“赞助”给“罗辑思维”的会员享用,这样会员有福利,又能制造口碑效应,可谓双赢。

第二,单品逻辑,突出社交属性。

到目前为止,“罗辑思维”的商业化探索还在坚持“单品逻辑”,每次只卖一个商品,每次都是爆款。

罗振宇对此也有过非常形象的比喻:传统企业都是在造塔,就是一个商品尽可能多地生产。但新经济是个造浪的过程,一波高潮接着一波高潮,而每一波都是一个全新的商品。“罗辑思维”目前的商业化实验,初步证明了罗振宇的判断是可行的。

“罗辑思维”的商业化探索还有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卖“不需要”,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比如图书包基本上卖给了不读书的人,月饼更是人们买来直接就送给朋友了。

为什么会突出社交属性?这也和“罗辑思维”目前的实际发展阶段有关。“罗辑思维”的产品渠道还是主要基于微信,这就决定了任何一款商品想要引爆,都必须能在很大程度上占据朋友圈。

第三,把“魅力人格体”卖到极致。

在罗振宇看来,万物有灵,人会重新回到一个情感交互的时代。“以前我们需要把能力、禀赋转化为无形商品进行实现,但未来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重要了,因为你的能力、禀赋可以直接变现,其实也是一种魅力人格体。”对此,李天田简单举了几个发生在会员身上的例子:

“现在很多公司、个人有举办派对的需求,但通常很少有人有能力做好,怎么办?到市场上去寻找特别擅长策划派对的人。比如糖蒜电台的创始人,很会策划派对,虽然收费很贵,但是生意好得不得了,包括王菲的个人派对都会邀请他策划。”

“我们在广州还有一个会员,很让人惊讶。他是单身,但是饭做得特别好吃,然后他就开始重酬家宴,500元钱一个人,6个人开一餐,自己开一个微信账号就把这件事做了。我们就发现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儿,完全可以让他有很高的收入。”李天田说“罗辑思维”商店接下来就会卖这个“商品”,起名为“厨房里的林徽因”。

事实上,“罗辑思维”未来即将贩卖的商品,和传统商业意义上的标准化、量产没有任何关系,但这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