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角色
金融危机下,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现象在美国再次出现。或许这是对美国一直坚持的所谓自由资本主义极大的讽刺。但是一个事实是,通过次贷危机,美国政府也已经完全认识到,没有政府监管的市场,必然会失灵,政府干预是必须的。
在中国,政府的经济角色是非常明显的。主张在基于市场的发展中,进一步处理好、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均衡。并且,这一理念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一直得到强化。可以这样说,金融危机让全球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认识到虚拟经济的适度、适时发展的必要性。虚拟经济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自身功能的发挥,以及角色的拓展,更加孜孜以求经济发展中的实体基础和组成。
或许中国能够在未来发展成为一个强国,但是有一点,中国政府自己也意识到,中国不是虚拟经济下关于金融危机的世界性“救世主”,中国首先应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对于这一点,中国政府的主张是一贯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的立场,但是外界似乎怂恿着中国力当金融危机拯救领头者。[18]对此,中国政府显然感受到,但感受更为深刻的是,面临经济危机,中国政府确实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要实现自身关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内部各种制度建设。
有关中国的经济数据表明,这一说法是值得关注的。为避免采取冒险金融行为,并保持经济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目标,进一步证实中国政府的明智和稳健,虽然有若干西方媒体的怂恿和政界的迷惑,中国政府至目前为止,内需计划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仍然是最为科学的坚持。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遭受金融危机波及的中国,其政府的作用是突出的,并且在刺激经济内需、稳定出口贸易、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有着独立的政策体现。
或许中国可能是个最早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走出来的国家之一。但基于历史和经验的双重基础,中国政府应充分意识到,中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增长道路、发展方式。虚拟经济已经充分显示出和传统经济不同的运行机制,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发展,使得在经济发展主张上,更为坚信这样一个原则:中国应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因为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巨大的国情差异,这些使得中国必须意识到,在虚拟经济下,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政府必须基于自己的道路,定位科学。
因此,不管是G20国集团峰会、亚欧首脑会议,还是博敖论坛上,中国政府都坚持权责明确、稳健发展原则,在虚拟经济的发展路径上更为强调国际金融市场及其体系应有着更为透明的制度设计,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IMF的改革充满期待,因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关于虚拟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变革。中国政府以事实证明,虚拟经济下,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政府的角色是恰如其分的。
2.政府政策
即便是金融危机已经形成,在虚拟经济下,政府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或许应该是,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显然,任何国家都想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经济发展的任务尤其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上。而为了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的经验是,必须充分稳定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虚拟经济。这个稳定手段或措施,并不是单纯去抑制其虚拟经济下某些金融产品的诞生和流通,不是抑制金融市场上关于价格的波动或规模,而是应该将包括金融市场及其衍生品发展在内的整个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充分加以理顺。这个原则是如此的鲜明,但又富有内涵。有一点很突出,这个原则在本书中多次体现,既要了解虚拟经济的本来面目,也要充分把握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力。以至于在金融危机面前,这种处理原则完全可以拿来运用。当各国政府充分注重自身对于虚拟经济的监管职责之后,那么虚拟经济实际上能被有效地认识,并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显然,目前状态下,政府应该认识到的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虚拟经济更是跨越国界,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更加强调国际监管、市场监管。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能够在其政策中充分体现的,或许就是:把握好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性,认识和运用虚拟经济规律,超越虚拟经济局限,综合发展国民经济。
虚拟经济下的金融市场是全球的,这里应该特别提及中国政府对待国际金融组织的态度和政策。应对危机,显然需要投入,中国政府愿意,也认为应该基于国际金融组织的公开性、透明性、公平性进行。目前很显然的事实是,金融国际监管的权利及其监管的有效性取决于IMF等一类国际金融组织,而这类组织仍然被美国独家主导。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难以介入。对于这一点,中国政府必须考虑,在此基础上,或许可以考虑更多时候、创新性地提出虚拟经济下全球新的金融监管组织或者新体系等政策,如此来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
3.进入国际体系
上文已经提及,在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催化下,中国政府似乎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国际体系,特别是表现在国际金融体系构建上。事实上,当G20峰会召开之时,中国已经表现出积极的进入国际体系的态度了。而之后的博敖论坛中,胡锦涛和奥巴马的会谈更是彰显中国对国际体系参与的决心、信心和能力。
有一点必须强调,在以往的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局势中,中国政府极为主张自身的发展中国家角色,注重自身的经济制度建设更为重要。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确实需要超越以往旧有模式,或许这也是世界赋予中国的职责。面临着的金融危机及其世界经济复苏,需要中国参与,或许还必须是主要参与。
有一个观点必须予以认识。进入国际体系,并不意味着中国要称霸,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或威胁论的出现和扩散。可以被广为认可的事实是,中国,是愿意负责任的大国。相对于世界各国而言,中国这样一个发展水平相对仍然落后的国家,在世界贸易、全球金融和对世界经济总体贡献上却发挥着重大作用。
长远来看,在国际金融体系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革,或者中国自身能力尚不能对现有国际体系做出实质性变革之前,中国的重心还应该是自身的建设。应该说,即便是考虑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能否将国内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责任有效结合,这些对一个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富有时代意义。
或许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如中国在进入国际体系时,应充分理解和坚持经济全球化、和谐化、均衡化发展路径和目标。面对金融危机,包括东盟国家[19]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充分展现自身的作用,各国发展的原则是,应力保自身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在国际金融体系上,中国更应坚持全面改革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观点和原则。只有产生有责任和稳健的货币、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全球金融体系才能真正体现其经济宗旨和存在意义,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特色道路将会充分展现。
[1]美国金融学家乔治·绍罗什,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杰弗里·萨克斯均认为,虚拟货币的出现,改变了全球金融秩序,金融市场也被迷惑,经济体的增长受到新的制约。(www.xing528.com)
[2]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例子或许就是DigiCash和PayPal,使用时,用户通过账户向银行输入匿名电子现金,之后,用户可以通过Email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支付,收款方再通过结算系统,通过银行划拨电子货币至自身账户。其间,这一额度可以被用户激活,并再度以电子货币方式履行支付。
[3]网络现金、数字现金、第三方支付、移动商务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都可以被归为此类。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值得思考,电信通话时间的定价就是虚拟价格的体现,也是“预付”的本来面目的映射。
[4]BIS从1996年到2004年,8年间发表了6份关于电子货币的研究报告,对世界各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进行全面的介绍,而且十分注重研究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风险和监管措施。.
[5]Dorn,James A.The Future of Money in the Information Age[J].Nlanda Digital Library press,1996;Sullivan,Susan M.Electronic Money and Its Impact on Central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R].Hamil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No.02/1,2002;Gormez,CH Budd.Electronic Money Free Bank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Banking[J].Central Bank Review,2004.
[6]式中,用GDP可以替代PQ,V为货币流通速度,D为活期存款,TD为定期存款,C是现金。
[7]现实中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在中国更多的居民视储蓄为第一选择。
[8]在研究中,也有许多学者认真追溯通货及其形式,本书不再赘述。
[9]这似乎也说明了另外一种现象或事实,那就是,为什么有些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之所以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第一波中得以少许波及,主要原因是自身金融市场的封闭和市场体系的不发达。
[10]有趣的是,本书在绪论和第一章中也曾经提及,刘骏民、成思危等人在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上,之所以坚持fictitious economy,就是因为他们更多地以为,virtual economy更多地体现出虚拟的物理属性而不是经济,尤其是货币属性。现在来看,显然这种想法是有瑕疵的。
[11]谢尔盖·谢列布罗夫(2008)认为,不动产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固然表面很好,实际上在一个较长时期来看,这种流动性呈现“跳”状态。
[12]对这一事实的理解可以这样看,在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包括衍生品市场),高流动性更多地表现为对高收益率的追逐,这是典型的虚拟经济下关于资本市场的定价方式和方法,所以有更多的人会选择股票、债券、期货或不动产等资产持有方式,而不是现金或储蓄。
[13]这一说法对于中国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温家宝在2009年两会期间说,2008年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它的影响还没有结束。
[14]马丁·沃尔夫.自我毁灭的种子[N].金融时报,2009(1).
[15]艾伦·拉斯金说(2007.12),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还在声称,这些金融衍生品是安全的,并怂恿国际投资者购买。
[16]书名为«资本主义并不重要»。
[17]即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18]也有学者认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让中国当金融危机的“替罪羊”。所以特别扩大关于周小川新国际储备货币一说的国际效应,认为中国想从美国主导的金融系体中获取更多的领导权,那么也就必须负担更多的义务。
[19]以«东盟宪章»为例,东盟的经济将整合,目标是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东盟希望在2015年前能够稳步实现这个目标,东盟也描绘了相应的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