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文中对货币流通市场规律的推导及其分析,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或认识。
首先,电子货币通过对现金或存款的替代效应,来实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其过程就是电子货币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和改变货币储蓄银行的准备金总额,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同时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其次,在电子货币发展初期,或者说,在虚拟金融和虚拟经济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时,电子货币对V0层面没有任何影响,而只是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并且是降低。这一结论,伴随着电子货币的继续发展和虚拟经济的继续深入而得到印证,此后,派生功能增强,不仅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而且影响货币供给量,其原因在上文中归结为e/r2≥c。
从纵向上分析,电子货币确实对于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从分析中看出,这一影响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减缓。这一结论似乎和理论上的分析结果有所矛盾。因为,对于大多数传统经济学家来说,在进行金融货币领域的研究时,多数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进入实体经济之后,其影响应该是加快货币供给流通速度。
出现的矛盾,或许折射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联。至今为止,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仍然不是那么清晰,即便是金融市场上虚拟金融、金融衍生品对于市场的影响,包括流速、量能的计算仍存在困难,或许就是因为两者研究的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差异。
1.传统研究中,基于纯经济理论的分析或许更多的是反映长期趋势。
纯理论分析者非常注重整体市场的分析,纵然于电子货币及其变化轨迹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缺乏,但是理论的研究意义仍然突出。
纯理论的研究重心,或许更多地基于电子货币的主观属性及其对传统货币(纸币)的替代作用。传统经济理论的研究突出两点。一方面,电子货币对于市场上通货[8]在形式上实施了替代,必然使得各项金融业务速度加快,客观上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减少对通货的需求,因而直接导致对货币供应量M的下降。而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物理属性被传统经济学家单独研究,数字化、虚拟化似乎就是高流动性、不可依赖性的另一含义,相比而言,这种研究或许更多地偏向了主观理解。
由此看出,在纯理论分析过程中,由于虚拟金融和虚拟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中可能忽视了对电子货币发展阶段的因素及影响分析。一如上文对电子货币的封闭式和开放式区分一样,电子货币在世界各国发展阶段差异化程度极大[9],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货币替代现象和效应表现不一,只是纯理论分析难以考虑此因素。(www.xing528.com)
并且,在传统理论研究中,可能也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可能混淆了“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流通的速度”这两个概念。纯理论分析者主观认为,电子货币的物理属性会导致电子货币比一般通货具有更快的流通速度,这种观点在当时对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思想中曾经大量传播,并一度成为主流[10]。但是目前来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2.虚拟经济下的数理推导则可能更为侧重和体现市场的短期表现
虽然基于纯理论的传统研究在阶段分析上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它们对于电子货币长期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及其趋势仍然是较为科学的。相比较而言,或许本书中所坚持的数理推导更多的体现短期关系。即强调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阶段性,也就是说,更加侧重对电子货币初期阶段的影响和分析。
有一个问题可能应该被揭示出来,那就是,在本书的数理推导中,可能没有对电子货币替代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模型在推导时仅分析了直接体现实体经济的现金和存款等高流动性货币,并没有涉及那些低流动性货币,如某些在次贷危机中显现出来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11]。
纯理论分析方法更为注重其长期趋势,数理推导更为注重阶段性分析。如此理解的话,可以设想,电子货币对于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结论或许是,电子货币短期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而长期来看,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显然,为了这一假设的成立,需要特别考虑几个重要因素。这就是:
①金融电子化程度指标。用于在纯理论分析和数理分析之间衡量电子货币的阶段性。可以用公式来说明:FEt=(M2-M0)/M2。式中所得结果越大,说明金融电子化程度越高,这也似乎可以佐证电子货币的应用是金融衍生发达程度的衡量指标之一,通过观测FEt指标可以大致反映电子货币对现金替代效应的程度。
②货币供给流动性指标。或许更多研究表明,狭义的货币供给相对于广义的货币供给的比重更值得关注。关于货币供给流动性指标也由此得出,即MLt=M1/M2。显然,如果MLt下降,表示现金、活期存款等变现能力强的货币在广义货币中比重下降,也就意味着M2的流动性货币资产减少,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电子货币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现金、活期存款极强的替代作用,所以MLt指标可以反映出电子货币的发展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作用。
③金融相关率指标。表达式为:FIRt=(M2+L+S)/GDP。这是用于说明一国金融资产或价值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反映的是宏观意义上,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联系,它大致也引申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较中。应该说,这个指标是宏观意义上的,但在微观数值上也能反映高流动性资产向低流动性资产转化的趋势,一个国家在虚拟金融更为发达的阶段,这一指标数值将会上升。这是因为,微观主体更愿意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1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金融资产流动性和收益性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