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经济市场效率探析

虚拟经济市场效率探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者之间对产品网络的选择是非合作的动态博弈,从而对技术选择存在着不一致的偏好,将可能出现与过大惰性和过大冲力相联系的无效率。这种无效率的选择在转移成本高昂的条件下,可能会沿着一条次优路径被正反馈的作用不断强化,使得整个市场进入一个并非最有效率的均衡状态。

虚拟经济市场效率探析

1.偏好差别和产品共存——兼容提高消费者福利

从最终的市场结果来看,必然有一种产品将垄断市场,也就是说必然有一类消费者因为技术外溢性的作用而选择了他们更不偏好的产品。公共政策在这方面似乎无能为力:即使能够通过控制所有因素,保证某一种市场结果的出现,总会有另一类消费者因此遭受损失,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FM和AM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频广播技术,但是它们之间的可兼容性使其可以长期共存。如果模型中产品X和产品Y是可兼容的,网络效应将不再影响消费者在两种产品之间的选择,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得到φ(qx+qy)的协同价值,他们只根据个人偏好选择相应的产品,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提高。

Katz和Shapiro就产品兼容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8],他们的结论是:在兼容环境下产业的总产出水平要高于存在一些不兼容企业的任何均衡行业总产出水平。也就是说,对于所有生产者而言,当兼容成本低于兼容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实现兼容对整个产业和社会都是更有效率的。

但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是否愿意实现产品间的兼容呢?修改生产者的利润函数公式:

我们考察生产产品X和产品Y的两个企业对等兼容性的态度。在可兼容的情况下,市场对产品X的需求函数变为:Pximgq ey

其利润函数为:(www.xing528.com)

可以看到,兼容性引发了两种效应:一种是竞争效应,由于产品X与Y可兼容,产品X的市场份额变小了,这体现在Y产品的销量qy对产品X利润的负影响上;另一种效应是网络效应,由于可兼容,产品X获得了更大的网络规模,这体现在网络效应由img增大为img对利润的正影响上。因此,企业不同的市场地位将决定他们对兼容性不同的态度:在市场上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已经拥有巨大的网络规模,如果允许其他产品与之兼容,必然侵蚀其市场份额,竞争效应大于网络效应,他将对兼容采取抵制态度;而市场的新进入者、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则相反,他们欢迎并千方百计地试图与在位产品实现兼容,获取网络效应争取市场。

在位企业可能抵制兼容,但是兼容又有利于消费者福利的提高。那么公共政策是否可以强迫在位企业接受兼容策略呢?我们知道兼容实现的最终结果是争取市场份额的价格竞争,企业的利润水平会大大降低,这可能会损及对创新的激励。但可以肯定,在某些技术相对成熟稳定的产品市场上,政策应积极鼓励兼容。

2.次优技术占领市场的无效率

随机模型中产品X和产品Y是同时推向市场的,并且它们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它们有不同的偏好而已。但是,如果把企业争取市场份额的各种竞争策略(渗透定价、夸大网络规模、零件预告[9]等)、可能存在的先发优势或者公共政策倾斜等因素考虑进去,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推定,次优技术完全可能通过网络效应引发的正反馈作用而占领市场,更优的技术可能被淘汰,潜在的竞争者可能难以进入市场。

Farrell和Saloner[10](1985)设计了一个连续时间模型来说明次优技术可能无效率的产生情况。在模型中,用户随时间推移而到达市场。在时间0时,大概只有老技术;稍晚的T(T>0)时,可以得到新技术,新用户在两个技术中做出选择,经历动态博弈之后,这种模型表现出由于技术外溢性而出现的多种均衡。新用户也许买老技术,这样,新技术的扩散永远不会开始,这会产生过大惰性(excess inertia);或者新用户都采用新技术,对老用户施加负的外部性(如安装基础和转移成本的存在将不对称的价格强加于具有沉没投资的用户和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沉没投资的用户之间),这时尽管新老用户事先都偏好新技术,但由于转移成本导致的锁定,使得也许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更优的新技术在经济上却是次优的。

消费者之间对产品网络的选择是非合作的动态博弈,从而对技术选择存在着不一致的偏好,将可能出现与过大惰性和过大冲力(excess momentum)相联系的无效率。这种无效率的选择在转移成本高昂的条件下,可能会沿着一条次优路径被正反馈的作用不断强化,使得整个市场进入一个并非最有效率的均衡状态。[11]由于判断哪种产品或技术是最优的是件困难的事情,而公共政策不论支持哪一种技术都不能保证杜绝过大惰性或过大冲力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公共政策在促进网络市场的动态效率上,应该在各种技术和产品标准中持中立态度,只能将着力点放在支持或补贴所有的研发和创新工作,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上,而把技术选择的决定力量留给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