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的积累,也就意味着这种新的市场机制的基础转移到了临界容量概念或理论上来。而关于临界容量,不同学者论述的方法和角度都是极为创新的。Artle和Averous(1973)在研究中利用相互需求(interdependent demand)建立了动态需求模型(dynamic demand model)。他们将外部性经济理论运用在通信行业中,并且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说明了具有外部性的商品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需求关系。并且,这种相互依赖需求在固定的人口及固定的所得中将会持续不断地增长,以至于达到一定的临界点现象。1974年,Jeffrey Rohlfs在临界容量的研究上取得关键进展,科学界定了临界容量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即“使市场驱动,并达到一个非零均衡的最小市场规模”。他对电信市场新技术扩散进程中的消费者效用和规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均衡消费集”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路外部性作用下的需求曲线形状以及社会福利增进中的临界容量问题。如图4-1所示。
图4-1 Rohlfs的倒U形需求曲线
图4-1中,标出了在既定技术价格(或成本)条件下,市场上存在着三个均衡点:零均衡以及非零均衡点E和B。其中,B是稳定的均衡点,是帕雷托最优的;零均衡点与任何价格相对应都是稳定均衡点;E是不稳定的均衡点。显然市场最终处于什么样的均衡状态,与市场既有技术的初始规模相关:(1)若初始规模为fA,均衡价格高于实际价格,不仅该技术占有的市场规模内的消费者被满足了,还将会有新的消费者加入,在P不变条件下,既定技术的市场规模最终将扩张到稳定的均衡点B;(2)若初始规模为fc,实际价格超过均衡价格,则既有技术所占有的市场规模将萎缩到B点;(3)若初始规模为fD,实际价格超过均衡价格,消费者不满促使其逐渐退出消费,该技术所占有的市场规模将逐渐萎缩到零。
详尽的描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初步给出了市场驱动中临界容量值的定量测算思路。也就是说,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E点所对应的初始规模就是临界容量,市场最终的均衡状态以此为分界点走向零均衡和非零均衡,这一结论具有开先河意义。
Oren和Smiths(1981)将Rohlfs具有技术外溢性条件下的独特倒U形需求曲线,应用在互连互通的通信产业上,以探讨在不同产品定价结构下,临界容量的起始点与形态的不同点。结论表明,在三阶段定价模型中,存在多个关键值,这些值可能在不同阶段构成市场上均衡点的变化或者形成。Cabral(1990)延续了这个研究,他分析认为,具有外部性的创新技术或者产品,其扩散路径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是较为陡峭的S型路径。
强化和验证上述结论的当属Joseph Farrell和Garth Saloner(1985,1995)。在构造一个可能造成次优技术占领市场的市场失灵的假设环境下,他们研究了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含技术市场占有率预期)和社会福利的变动。在这个假设环境中,可以潜在地看出政府促进福利增进的预期与现实效率之间的差距,感知公共政策对社会福利的重大促进意义。更具体地说,新技术扩散中,临界点的获取就是选择权的确定,也就是在消费者的选择中,消费者的既有技术规模和对新技术的预期比较。研究发现,政府政策可以施加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力图避免产生潜在的低效率:过大惰性和过大冲力。[7](www.xing528.com)
之后,Nicholas Economides和Charles Himmelberg(1994)在延续以往学者分析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需求模型,最终也得到了一个类似的倒U形需求曲线。但是,与Jeffrey Rohlfs等人不同的是,Economides和Himmelberg更直接认为临界容量在定量测算中是“给定价格和市场结构条件下,能够在均衡中存在的最小用户数量规模”。这个看法显然就更为关注新技术市场驱动过程中,其规模、时间上的总体均衡水平。临界容量的启动和静态分析一度成为理论研究重点。
于此,有比较意义的是Detlef Schoder(2000)的观点,在他的模型的构建上,最大的特点是用概率论的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线性模型,使得分析从静态转向动态。
图4-2 动态分析中的市场规模变化
参见图4-2,在Schoder的动态分析中,临界容量被表现为正负反馈的转折点。所谓的“Critical”更是从动态角度上体现出来,它意味着数量的些微波动,就会对扩散路径的后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这个结论的得出,暗含着临界容量的研究由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这也是临界容量研究的极端跨越。图中,假设某种技术1在t时刻的市场规模为Ft(t),存在这样一个临界容量,在(0,)区间内市场规模对时间的导数为负,市场规模则萎缩,而(,1)区间内的市场对时间的导数为正,技术市场规模将扩张。这种现象被诠释为正反馈[8]现象,而临界容量也被Detlef Schoder定义为介于正反馈、负反馈效果之间的转折点。
从以上综述中可以看出,学者对以网路外部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予以了不同角度的动态过程分析,实质上对虚拟经济下新的市场机制的本质表现,即对市场驱动力的直接表现(临界容量)的研究已经定出了基本轮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