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标的物的创新
本书的写作思想萌发于2000年。初始时期一方面大量浏览关于虚拟经济和金融相关文献以获得主见(虽然当时此类文献罕见),另一方面反复对包括中国经济实践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虚拟经济问题和表现进行自我提问,希望尝试性地解析、解读中国和世界经济问题。事实上,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研究,确实不同于其他学科,或许是因为虚拟经济本身在不断发展,其表现形式、内容组成和研究对象也在动态拓展之中。以至于在前期研究中,甚至连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认识都不能做出定论,因此在对虚拟经济的关注、思考和研究进程中发现,不仅需要较为宽泛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同时着实还需要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最为敏锐的观察、认识和发现。而最后定下这个研究标的物,或许较多原因还是基于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之际,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的积极态度,这些给予我积极深入的动力,坚持该主题研究。同时,从个人角度出发,希望在虚拟经济理论研究上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填补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某些空白。
2.理论研究中逻辑上的创新、思想阐述上的创新
本书从虚拟经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开始,通过比较狭义的和广义的虚拟经济定义,来认识虚拟经济的本来面目,揭示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虚拟金融,而且泛指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从而,对市场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能够更为深入。如,从技术外溢性到技术锁定分析;从市场驱动力分析到市场效率分析;从企业竞争策略到政府管制思想分析等。如此,多个方面的思想追溯和理论剖析有效叠加,并连续地、将本研究置于坚实的理论背景和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之上,来充分体现于虚拟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逻辑上的合理、严密安排。而这些计划和思路,在虚拟经济或虚拟经济理论方面以往的文献中似乎没有见过,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
本书作者喜欢读书,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感受和认识也非常多。总体感觉是这样的:于虚拟经济研究上,国外的文献中实证一般做得较好,但文献综述,或者说思想阐述上不够成熟,抑或是存在国情差异,有些结论存在较大偏差[14];国内的文献则较多缺乏科学的实证基础,使得思想阐述上即时再怎么样逻辑严密,但仍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本书创作过程中,特别注重相关思想的适度阐述。在第二章中对金融衍生品、次贷,第三章对数字产品、协同效应,第四章对预期管理、临界容量,第五章对声誉机制、虚拟货币,第六章、第七章对虚拟货币、金融管制和反垄断,第八章、第九章对互联网金融及形态,作者均做出刻意、精心的阐述和解析。并且在写作进程中,努力找到国内外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并认真体会,敢于修正一些错误观点,表明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提及次贷危机的源头时,作者认为,虚拟经济不是金融危机的祸害源头,而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发展过度及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缺失,才是全球金融危机得以形成和扩散的根本原因。再如,在论述虚拟经济下,独有的需求方规模经济规律作用之时,作者认为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规模收益递减就不存在了。反而是,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还有,在本书的第五章,关于虚拟市场中企业声誉策略的研究中,以往的经济学家只是理论上提出声誉能够带来投资或零售业上的若干“溢价”。而本书建立模型,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明声誉能够在若干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传统市场中产生“溢价”。这些认识或许就是创新,就目前所看文献而言,确实还没有看到其他人这样做。(www.xing528.com)
3.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极为重视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的结合。除了运用基本的计量、数理等研究工具外,在大量章节中,创新性地运用了学术界中较为领先的研究工具。
在书中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将政策解读、数理分析及博弈分析和动态分析等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结合运用。[15]以更为准确地发掘研究对象随着时间(也可以是其他要素)的推移所显示出的各种发展、演化的规律,从而得出虚拟经济研究中较难解析的答案。在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上,以数理和诸多数据比较分析来解析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和路径。在第三章中,对消费者新旧技术选择进行动态博弈分析,比较成功。而作者个人以为更为突出的是在本书中的第四章和第六章,创新性地运用目前国内罕见、国外也属领先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也彰显出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较大创新。
这里有必要多一点墨笔介绍实验经济研究方法。应该说,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模仿自然科学的信念从来没有弱化,实证研究方法始终为主流经济学所倡导。但其范式似乎固定于先提出理论假设并力图避免和消除人类行为或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之后建立模型,以数理观点导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对政策和经济进行理论分析。不可否认,这种假说演绎方法有科学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有重大缺陷。理论前提和假设、数学推导排斥了人类行为和经济的非理性和不确定因素,而后者正是现代经济中活跃的要素,不能被忽略。实验经济学拓展了现代经济新的范畴,将人类行为过程纳入研究领域,实验者在设计中可以再造实验变量,控制实验条件,用现实数据代替历史数据,使得被动和不确定性因素效应可控。当现实不能总结出清晰的数学规律的时候,这种方式就变得难以表达。此时,面向对象的思想就是解决这一数学困难的有效途径。在本书中,两次运用实验经济研究方法:第四章是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第六章是依托matlab7编程建立一个随机实验。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无缝结合,使得研究成果独特和更为科学、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