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可分为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
(一)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保证
设计试制过程是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准备过程,包括市场调节查、设计、试制、鉴定等阶段。这一过程的各项工作的质量称为设计质量,它是制造质量应达到的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如果设计过程工作质量不好,草草投产,就会给产品质量留下后遗症,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会影响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优质的设计不只是产品结构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功能设计,设计要符合用户使用要求并且具有较好的工艺性。
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保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确定质量目标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充分研究顾客的需求,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分为技术目标和经济目标。技术目标要求技术上先进课型,其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目标都尽量符合市场需要和企业实力;经济目标要求经济上合理实用,能保证在时间、费用、资源和人力等条件限制范围内生产出达到该质量水平的产品。
2.产品的正式设计
产品设计时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使设计的质量与顾客的要求一致。设计工作完成后,企业要组织由销售、科研、制造和质量管理部门参加的设计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可检查性(如尺寸、公差等)、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安全性及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审查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设法弥补设计上的缺陷,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3.产品的试制和鉴定
试制是对设计的验证,它可以确定产品设计中有无缺陷、有无必要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和校正。鉴定是企业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人员对产品进行的综合评价,它是从设计过程转移到制造过程的一个关键性环节。通过鉴定,对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及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做出评价,以保证设计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质量。
(二)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
产品制造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交验合格入库的全过程。它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中心环节。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主要是指搞好工序的质量管理,通过控制生产过程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来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减少不良产品和浪费,建立起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这一过程的质量保证包括以下内容。(www.xing528.com)
1.质量把关——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企业借助各种手段或方法,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检验是企业保证出厂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职能。
质量检验工作包括对处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材料、工艺装备及在制品和产成品的检验,“自检、互检、专检”多层次检验。检验的方式有全数检验、抽样检验,有预先检验、中间检验和最终检验等多种方式。企业要将在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做好记录,整理分析形成质量信息,为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2.质量的预防——工序控制
质量的预防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现场分析,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督促生产部门和操作者采取预防措施,把不良品减少到最低限度。质量分析时要灵活运用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和其他方法。质量的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工艺质量管理。细化工艺文件,严格工艺规律,实行工序质量管理,提高工序能力,保证工艺加工质量,防止废次品产生,使之处于良好稳定的控制状态。
第二,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通过对质量的统计分析,可及时准确地掌握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统计分析的核心在于确定质量指标,包括确定产品质量分析指标和工作质量指标两个方面。产品质量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已检查的合格产品的质量水平,如抽样合格率、优等品率、平均等级率等;工作质量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如废品率、一次交验合格率、返修品率等。做好质量分析工作,必须以准确详细的原始记录为基础,对废次品进行原因分析,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废次品。质量分析不仅要进行技术分析,还要进行经济分析,要考虑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与功能的最佳匹配及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三)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
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是企业质量保证工作的继续和归宿,是实现企业生产目的、评价产品实际质量的过程。在产品销售以后要通过加强服务工作,保证产品在使用中正常发挥作用,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开展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如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说明产品的功能、结构、安装、维修、注意事项等),传授安装、使用和维修技术,提供备品配件和设立维修网点等。
(2)通过各种渠道对出厂产品进行使用效果和使用要求的调查研究并及时反馈,将调查结果与保证和改善质量紧密联系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