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设计适合企业的控制系统?

如何设计适合企业的控制系统?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的控制必须以健全的控制系统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因此,控制目标的确定应以企业目标为依据,控制的目标体系要与企业目标体系相协调。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内的不同层次或部门、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对象,控制的目的都是有差异的。一个企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要与其特定的目的相适应,要能正确反映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和需要。控制的主体水平的高低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设计适合企业的控制系统?

有效的控制必须以健全的控制系统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企业的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控制的目标体系

任何控制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控制目标的确定应以企业目标为依据,控制的目标体系要与企业目标体系相协调。控制的目标体系反映控制与计划的关系,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企业目标和计划

在管理职能中,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工作。控制标准的确定是以计划指标为依据的,控制工作的展开也是针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计划、计划的可行性差,控制得再好,也只是无效的控制。

2.要能全面反映计划的实际要求和特点

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普遍存在的,它为企业目标服务。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内的不同层次或部门、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对象,控制的目的都是有差异的。一个企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要与其特定的目的相适应,要能正确反映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和需要。例如,对于生产冰箱彩电的企业,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及新产品的开发上;而对于从事矿产品采掘的企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则应是控制工作的重点。

3.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是控制过程中对实际工作进行检查的衡量尺度,是实施控制的必要条件。因此,实施控制工作一定要把确定控制标准作为控制过程的首要环节。为了保证企业目标和计划的实现,控制标准的确定要以企业目标和计划为基本依据。

(二)控制的主体

控制工作是要靠人来实施的,企业中承担控制工作的管理者及其相应的职能部门就成为控制的主体。控制的主体水平的高低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都有其相应的控制工作,一般中低层管理者从事的主要是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高层管理者从事的主要是例外的、非程序性的控制。

控制的主体反映了控制工作与组织工作的关系,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企业内部的权责关系明确

企业机构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及每个企业成员权责关系的明确,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基本保证。一个企业内部的结构越是明确,职责分工越是清楚,越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结构及其职责关系的不明确,常常导致出现问题后人们相互推诿责任,因而失去解决问题的时机,使工作遭受更大损失。明确的企业结构的好处就在于:一是在计划的实施中,一旦出现偏差,有利于迅速查明偏差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二是有了明确的权责关系,一旦出现偏差,有利于主管人员迅速采取措施,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2.要有专职的控制职能部门和人员

控制的对象涉及整个企业的活动,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保证对各项活动的有效监督,企业应设有专职的控制机构和人员,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权限,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以保证控制工作在企业活动中的权威性。

3.应重视对主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工作中的偏差往往是由主管人员缺乏知识、经验和判断力造成的,即由人为的管理失误造成的,如工作方法不当、领导不利等因素。越是合格的主管人员,其在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越小,即使出现偏差,也会自觉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因此,应重视对主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来达到防止和减少偏差的目的。

(三)控制的对象(www.xing528.com)

控制的对象应是整个企业的活动。确定控制对象应有整体的观点,要把企业的各种资源、企业结构的各层次各部门、企业工作的各阶段各环节都纳入控制的对象,才能使控制工作协调一致,取得良好效果。

控制对象的确定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要科学地选择控制点,突出控制工作的重点对象

控制工作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事无巨细的各种活动都是控制的直接对象。企业中的各个层次和部门及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起着直接作用,有的起着间接作用;有的一旦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的则影响作用小。这就要求控制工作应善于认识和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计划的关键点,即有效的控制应着重于那些对计划的完成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问题,以重点控制达到控制全局的目的。

2.控制工作要有经济的观点

控制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活动。是否进行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都涉及投入问题。为进行控制而支出的费用和由控制而增加的收益都直接与控制程度相关。因此,控制工作一定要坚持适度性的原则。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控制系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控制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控制系统越复杂、控制工作力度越大,意味着控制的投入越大,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投入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导致计划的更顺利实施。

3.主管人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情况上

在一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既有易出现偏差的地方,也有不易出现偏差的地方;而可能出现的偏差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偏差可能在允许的限度之内,有的则会超出允许的限度;有的偏差即使超出允许的限度,对工作造成的损失并不大,而有的偏差一旦出现则可能对工作造成较大的损失。所谓例外情况的原则强调的是,控制工作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一些重要的偏差,即应在易出偏差和偏差出现会造成较大损失的地方,这样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才能达到最高。

(四)控制的技术系统

控制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方法和手段。企业的控制机构从纵向看可分为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控制,从横向看可分为各种不同性质的专业控制。控制工作应注重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以不断提高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所面对的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化,从而对企业的控制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单纯依靠经验的控制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控制工作必须借助于各种科学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控制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应能根据各种不同的控制问题和实际条件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是应善于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有机结合,以不断地提高控制的科学性

(五)控制的信息反馈系统

控制过程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既有控制部分将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也有受控部分将反馈信息输送到控制部分,形成闭合回路。控制正是根据反馈信息才能比较、纠正和调整它发出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有效控制。

控制的信息反馈系统应能反映以下要求。

1.要有健全的信息反馈渠道

控制工作的过程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检查与调整,要随时掌握工作实际并与标准进行比较,以便从差异中寻找问题,纠正偏差。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是以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反馈为前提的,具备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2.要有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计划和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