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与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无论是企业自有人才,还是引进人才,其综合素质、业务技能总是相对于一个时期而言的。如果不及时教育、培养与管理,人才很快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所以根据人才的成长特点,我们坚持“重培训内强素质、严管理外树形象”,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是继续教育强素质。对于人才的培训,我们主要做到四个努力:努力为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努力为人才提供必备的学习条件,按实际支付学习、资料费用;努力为人才提供讲座、培训、考试等不定期的“充电”机会;努力为人才创造院校深造、基层锻炼的机会。近年来,公司先后选送了2名青年员工到南通纺织工学院脱产培训3年,6名青年员工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培训1年,1名副厂长到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半脱产培训2年,32名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到国营纺织厂脱产培训3—12个月。公司内部还举办了近2年的棉纺中专班,并多次举办纺织知识讲座。在抓好业务培训的同时,我们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完善考核促提高。我们主要实施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做到任务要求明确、考核细则明确、权限责任明确、配套措施明确。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们主要采用逐月百分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办法。逐月百分考核,是指公司管理人员每月根据岗位职责、考核细则及工作实绩进行自我评分,然后由主管领导审核评分,对扣分多的,及时做好教育、帮助、引导工作,同时考评分与本人奖金、职务津贴紧密挂钩。年度考核,是指年底对企管人员进行的包括工作小结、述职、测评、公示在内的考核评议,年底考核结果在年终分配中体现。
三是以人为本抓管理。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这不仅是我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我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要求。特别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管理员工时注重方式方法、注重尊重鼓励、注重人性化管理,努力将人际关系调节到最佳状态。对于管理人员,我既注意严格管理,又注意有情操作。有一年春节后上班,一位科室干部邀请一位招聘的副厂长中午出去“打拼伙”,后来他们误了上班时间,干脆自作主张轮休。事后,我及时找这位副厂长谈话,指出他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的有关规定,在员工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责成他做出书面检查,扣除他当月奖金和职务津贴210元,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全厂。同时,我不是一罚了之,而是事后进一步做好该同志的思想疏导工作,最后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公司的处理。在他后来的工作中,也没有发现任何消极的想法和行为。(www.xing528.com)
四是和谐相处谋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对企业人才的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如何促使人才与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和谐相处,我认为必须做到“四个理顺”:一是理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人才与企业的关系,不是鸟和笼的关系。企业好比舞台,人才就是演员,把舞台与演员聚合到一起的,是产品、项目、效益。人才与项目紧密相联,人才与企业互相发展。二是理顺外引人才之间的关系。注意防范他们相轻相斥、相互戒备的不良倾向,想方设法让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谋发展。三是理顺引进人才与自有人才之间的关系。坚持做到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喜新厌旧,不让自有人才产生失落感和抵触情绪,促进自有人才与引进人才更好地合作共事。四是理顺引进人才与全体员工之间的关系。注意避免引进人才中自认为是“救世主”的傲气和部分员工中的“排外”思想,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和谐相处。近几年纺织行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但我们惟越集团的人才队伍基本保持稳定,绝大多数人都能安心工作,乐于奉献。正是有了这样一支人才队伍,才使惟越集团逐步壮大。
长期的企业人才管理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获得了省市各级的荣誉。2004年12月,我参加了省总工会、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举办的“江苏工人阶级在实现‘两个率先’中的地位与作用”高层论坛,本人撰写的《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争做开明务实的民营企业家》论文荣获一等奖。我还获得省、市优秀乡镇企业家,省、市劳动模范,市十佳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市政府还授予我“伯乐”奖。这些对我来说只代表我曾经做过的工作和取得的一点成绩,惟越今后的路还很长,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只有牢固树立“惟才是举,追求卓越”的理念,才能将惟越打造成一个技术装备精、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员工素质高的民营纺织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