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政联手,厂兴旺拔新高

党政联手,厂兴旺拔新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7月27日上午,乡党委来厂召开管理干部会议,宣布我兼任纱厂厂长。邀请南通纺织工学院的2名教授和某国营纺织厂常务副厂长及相关专业人员来厂为生产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上业务、技术课。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派了2名年轻的高中生去南通纺织工学院脱产培训3年,选派6名年轻的高中生到南通纺织技校脱产培训1年,先后选派20余名青年职工到某国营纺织厂培训了3—12个月。

党政联手,厂兴旺拔新高

1988年7月27日上午,乡党委来厂召开管理干部会议,宣布我兼任纱厂厂长。那时企业已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运行状态,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压力都非常大,经营面临极大困难。厂房简陋、设备陈旧、人才缺乏、销售困难、资金拮据、净资产少、人员素质差、产品档次低。但是,我想不管难度多大,只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将企业搞上去,绝不能辜负上级党委政府对我的信任。我着重做了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招聘专业人才。乡办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人才是前提。当时招聘人才很不容易,国营大厂的专业人才,有的不愿意丢掉“铁饭碗”来捧“泥饭碗”;有的人才本人及家属、亲友认为来乡办厂工作没有面子,怕别人笑话。我们绞尽脑汁采取了相应的办法:一是上门拜访、反复劝说,做招聘对象及相关亲友的思想工作。二是请招聘对象来厂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规划及实施细则,让他们真正感到来厂后有用武之地、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三是尽量安排厂级干部与招聘对象接触、交流,培养感情。四是明确招聘待遇,约定《招聘合同》签订后来厂工作,每月工资比原单位增加50%;年终奖比原单位同类型同岗次人员增加一倍;来厂半年工作表现好,奖励摩托车一部,油费、维修费一概由厂承担;来厂工作2年,为企业解决2—3个生产难题,企业年利润在30万元以上,可在主城区购买一套商品房供其租住;能解决好生产、经营中4—5个突出问题或连续在本单位工作满10年、工作表现好、能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其租住的商品房产权无偿转让给本人。到1990年底,我厂先后招聘了4名专业人才。

对招聘人才的福利待遇,厂内有些人不能理解,总觉得自己与招聘人才的待遇差距大,对招来的人才有抵触情绪,工作上不支持、不配合。我积极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疏导工作,加深他们对招聘人才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继续想方设法招聘人才。通过我奎枢表哥找了某国营纺织厂厂长,请求他们援助我厂生产管理。1991年春节前,该厂派了7人组成的技术咨询服务组进驻我厂,分别负责我厂前后纺4个主要工段的工艺技术、运转生产、设备管理。两年中,技术咨询组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我厂“三项制度”改革、生产管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的过程中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培养厂内人才。邀请南通纺织工学院的2名教授和某国营纺织厂常务副厂长及相关专业人员来厂为生产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上业务、技术课。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派了2名年轻的高中生去南通纺织工学院脱产培训3年,选派6名年轻的高中生到南通纺织技校脱产培训1年,先后选派20余名青年职工到某国营纺织厂培训了3—12个月。通过对各类人员培训,我厂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得到了提高,生产骨干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得到了增强,从而奠定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第三,深化内部改革。1991年下半年企业发展遇到了新困难,国家对万锭以下的小棉纺厂等“五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且企业内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相当严重。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在南通率先砸“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一是变100%档案工资为100%岗位工资、向生产一线倾斜,做什么事拿什么钱,工龄只记档案不加钱,这样较好地解决了“轮班工人要做常日班、常日班工人不愿做轮班”的问题,充分调动了生产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二是变“干部只能上不能下”为“干部能上能下”,先后精减管理人员21人;三是变“工人只能进不能出”为“工人能进能出”,共清退借留用人员29人,44名45岁以上的富余女工提前下岗回家、享受退休待遇,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在政府规定的59.5元基础上增加15.5元。干部一级聘用一级,工人“双向”选择,组长可以选择工人,工人也可以选择组长。为落聘干部、没有班组接受的工人举办了20天的培训班,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再行选岗。(www.xing528.com)

改革前我们编写了一万多字的企业改革方案,征求了厂内上上下下的意见,请示了各级领导。区委书记还为我厂改革在内部刊物《港闸情况》上作了批示,并转发给区人大、区政协、政府各部门和区直单位,这为我厂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使企业管理开始走上正轨。

第四,实施设备改造。历时7年多,先后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购了12000多锭设备和我市乡镇企业第一套精梳纺纱设备,淘汰了7500锭旧设备,对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辅助设备及检验仪器也进行了更新,对厂房进行了改造,使纱厂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第五,建设企业文化。1995年,我们组建了一支60人的职工腰鼓队,参加了区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花费10000多元购买了腰鼓、表演服装及鞋子,并请专业人士来厂进行辅导,利用近两个月的业余时间进行排练。开幕式那天,当我厂腰鼓队开始表演时,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们更是赞不绝口。时隔不到两年,我们又组建了60多人的职工合唱团,利用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请本市两名顶尖的文艺人才进行辅导培训。合唱团先后多次代表全乡参加全区歌咏比赛和文娱会演,次次都荣获一等奖,企业对参与人员给予奖励。合唱团还多次参加本市举办的“濠滨夏夜”演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培养了企业团队精神,增加了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营造了非常有利的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