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来看,泉州市分为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沿海区域包括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丰泽区、泉港区、洛江区和惠安县,内陆地区包括鲤城区、安溪县、德化县和永春县。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其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冲突也就更激烈,如晋江市的金井镇,南安市的官桥镇、石井镇、水头镇等。内陆地带的德化县、永春县等,经济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其土地利用冲突虽然也存在,但没有沿海地区那么明显和剧烈,地类的冲突作用力还不强。
耕地与建设用地发生冲突可以用城镇化水平来体现。一方面,由于各个区县市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表8-6),建成区面积的比例随之提高,依次为鲤城区>丰泽区>石狮市>德化县>晋江市>南安市>洛江区>惠安县>永春县>泉港区>安溪县;另一方面,依据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Northam)提出“S”形城镇化描述曲线,他认为:城市发展过程的轨迹是一条被拉长的“S”形曲线,而拐点是城镇化率30%和70%的时候(图8-13)。
表8-6 泉州市2006—2009年城镇化率
图8-13 诺瑟姆“S”形城镇化描述曲线
具体来说,两个拐点将城镇化分为三个阶段,在城镇化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而当城市人口超过30%以后,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当城镇化水平超过70%后,发展速度又开始趋慢,进入城镇化水平较高且发展平缓的最终阶段。泉州市各区县市均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快,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还是工业型经济,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等,个别地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如鲤城区和丰泽区。
30多年来,泉州市产业结构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个别的地区已经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其中鲤城区、丰泽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已接近或超过第二产业产值,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为各个区县市解决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和惠安县产业升级和转型相对较慢,土地利用粗放,冲突较为明显。另外,从2010年各个区县市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差值来看,最高的是鲤城、丰泽区,其次是南安市、晋江市、石狮市和洛江区,与耕地、建设用地的利用空间冲突的空间结构分布基本一致。(www.xing528.com)
此外,地形地貌、交通等基础设施等因素也是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利用空间冲突空间异质性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利用空间冲突加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小盆地区域和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道路两旁及延伸的区域。
(二)随着发展,泉州市的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冲突在加强
地处东南沿海的晋江口三角洲,主要有石狮市,晋江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南安市的水头镇、石井镇、官桥镇、丰州镇,惠安县的东园镇、百崎乡、张坂镇,是泉州市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人文条件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高度发达。这些地区的耕地与建设用地冲突明显且强烈,而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安溪、永春县等地方的土地利用冲突也在增强。一是安溪县加强县城建,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中心,一些乡镇,如湖头镇,拟建成以重工业为主的中心城镇,官桥镇、龙门镇,将建成以轻工业、加工业和贸易为主的中心城镇。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形成茶叶、林竹、畜牧等几大基地和茶果加工、建材、电力等支柱产业;以漳泉肖铁路、福厦高速铁路沿线的乡镇为依托,形成铁路沿线商贸集镇群和资源开发产业带。二是永春县正在重点发展轻工、食品饮料、林产品加工及矿产开采等。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建成柑橘、茶叶、大麻竹等基地;形成能源(水电、煤炭)、建材、茶果加工等支柱产业。三是德化县坚持和拓展“小县大城关”之路,实施“强化城关,发展集镇,推进东西,共奔小康”的发展战略,以“大城关”为先导,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更快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开发企业和农、林产品深加工企业,建成全国重点陶瓷产区和“一流瓷城”。四是南安市以中南部经济繁荣区为重点,以三线、两溪为纽带,强化向北部和西部开发区的辐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基地;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形成建材、水暖器材、雨具鞋革等支柱性产业。以上这些内陆的县域的经济建设导致其土地利用发生变化,使得土地利用出现冲突,并且越来越明显。
(三)中心城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冲突也不同
泉州市的中心城区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和泉港区。其中鲤城区,位于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区逐步发展为“梯航万国、商船辐辏”的港口城市。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鲤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洛江3个市辖区。鲤城区农业主要分布于江南新区江南街道、浮桥街道、金龙街道、常泰街道4个街道,拥有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市级龙眼无公害示范栽培基地500亩。“延陵丝瓜”“坂头应菜”“新步黄瓜”“田中金瓜”及“东璧龙眼”等本地品牌农产品享誉市场。1978年以后,实行特殊政策,大力发展电子、食品和轻纺工业,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1978年工业总产值2亿元。1986年鲤城区成立时,原泉州市(县级)的国营工业、二轻工业全部划归泉州市(地级)。鲤城区开始重建重组国民经济,明确工业的重要地位,并把发展乡镇、街道集体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作为振兴鲤城经济的重要途径,大力创办乡(街道)、村(居委会)企业,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创办“三资”企业,扎实开展企业质量、品种、效益活动。至1992年,全区有乡镇(街道)工业企业2826家、“三资”工业企业70家,建成以六大行业为骨干的新的工业体系。当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9.3亿元)。2011年鲤城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35.4%。鲤城区的土地利用冲突非常明显,由于其开发历史悠久,又从其中析出丰泽区和洛江,使得原本狭小的辖区面积更加紧迫了。相对而言,丰泽区和洛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冲突没有鲤城那样剧烈。泉港区原系惠北地区。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12月28日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其主要是开发重要的石化基地。算起来,泉港区的历史不算悠久,其土地利用矛盾还不明显。
总之,中心城区中,鲤城区的土地利用冲突最为明显和强烈,其次是丰泽区和洛江区,最小是泉港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