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分析:泉州市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之冲突

经济分析:泉州市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之冲突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资源竞争来说明泉州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竞争程度。式中,RCI为建设用地与耕地间资源竞争指数;OV二三产业为单位土地面积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值。总之,非农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农用地(耕地),从而形成对农业土地资源的有力竞争,而竞争难免发生冲突进而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另外,具体分析城镇发展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冲突可知,城镇的拓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非常尖锐,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

经济分析:泉州市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之冲突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先天禀赋不同,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等条件下,不同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会根据自己目的和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来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从而使得区域土地具有竞争性,这种竞争性往往导致效益低的土地利用方式被效益高的所代替,使得土地类型发生改变。在现实中,建设用地由于其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耕地的效益较小,使得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在经济效益方面呈现巨大差距,农业用地(耕地)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建设占用耕地已成为它们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摸清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竞争关系,本书构建了建设用地与耕地的资源竞争指数(resource competition index,RCI)。其数值越大说明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利用效率差距越大,表明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发生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本书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资源竞争来说明泉州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竞争程度。

式中,RCI为建设用地与耕地间资源竞争指数;OV二三产业为单位土地面积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值。这是从侧面角度,即经济效益上来表示建设用地与耕地利用效率,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非农业(以工业、服务业为代表的建设方面)与农业(以农业种植为代表的耕地方面)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反映了两者冲突可能性大小。

通过图5-1可知,泉州市2006—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5876公顷,2017年为1193公顷,其中惠安县规模最大,为300公顷/年;晋江市其次,基本维持在250公顷/年;规模最小的是永春县和德化县,平均每年40公顷左右。

依据相关指标计算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资源竞争指数,从总体来看,全市都在增加,由2006年的19.192206增加到2017年的37.12112,11年间增长了近2倍;从具体的各个区县市来看,鲤城区增长最为迅猛,由2006年的385.672878增长到2017年的3521.416667,11年间增长9倍多;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鲤城区是泉州市最早的市辖区和中心城区,其发展历史悠久,区位条件非常优越,2017年纯粹的农村都基本改造为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原有的耕地可以很容易通过征收等方式变成建设用地,导致其建设占用耕地资源规模和速度都很大;变化最小的是安溪县,2006年资源竞争指数为9.9807923,2017年为11.3427781,11年间增加了1.3619858,其原因是安溪素以农业为主,其境内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甘薯次之,是中国乌龙茶主产县,名茶铁观音故乡。到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20多万亩,茶叶产量10023吨,居全省首位,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年向国家提供出口乌龙茶4000多吨,是畅销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拳头商品,年创汇1500多万美元,成为全省农业创汇大户;变化不太大的还有永春县和德化县。(www.xing528.com)

图5-1 泉州市2006—2017年建设占用耕地及资源竞争指数

可以用建设用地与耕地为主要的土地资源竞争指数的变化说明2006—2017年泉州市非农用地(建设用地)的扩张与农用地(耕地)冲突的可能性的变化,实际上这种冲突在这些地类已成为事实。本书以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来说明非农业与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冲突;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变化基本上与RCI值的变化一致,说明随着建设用地与耕地比较效益逐渐拉大,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潜在冲突性增大,耕地被占用数量增多,而这种情况与泉州市实际基本相符。总之,非农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农用地(耕地),从而形成对农业土地资源的有力竞争,而竞争难免发生冲突进而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另外,具体分析城镇发展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冲突可知,城镇的拓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非常尖锐,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城市扩展所占土地主要是城市周围最好的地,也是光、水、热条件比较好的耕地,所以在这些地方城市的快速扩展和农用地资源的保护之间矛盾非常突出。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城镇)规划时不切实际地把城市(城镇)做大做强,盲目扩大建设用地,有些城市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低而粗放。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城市中3.4%左右的土地属于闲置建设用地,另外低效利用的土地更多,一些城市城镇化的区域不协调,造成了宏观土地利用的失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