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分析
耕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条件。泉州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地质构造以火山岩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重峦叠嶂,丘陵、低山、河谷、盆地、平原交错其间,高山、谷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4/5,导致其耕地分布多在丘陵、河谷之间和盆地、平原内,规模小,形状各异。其中,泉州平原为福建第四大平原。泉州平原又叫晋江中下游平原,面积345平方千米,东北侧以清源山断裂为界,西南侧以亭店断裂为界,是开口呈箕状的平原。
总体上泉州耕地少,土地质量较差,以中低产田为主,人均耕地240平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70%多,面积约为10.27万公顷,高产稳产田不到30%,面积约4.4万公顷。
泉州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其中水田面积最大,其次是旱地,水浇地面积最小。水田大致占耕地面积的68%,从2005年的157.80万亩,占当年耕地面积的66.97%,逐渐减少到2006年的156.40万亩,到2007年的155.90万亩,到2010年的155万亩,达到峰值,之后年份逐渐减少,到2016年的149.30万亩,占当年耕地规模的68.75%。旱地大致占耕地面积的24%,从2005年的59.52万亩逐渐减少,到2009年的52.50万亩,再到2010年的52.40万亩,之后旱地数量有所增加,到2011年的53.40万亩,之后基本维持54万亩左右。水浇地面积较小,占耕地规模的6%左右,从2005年的18.30万亩,持续减少,到2006年的17.80万亩,到2007年的16.7万亩,到2008年的15.90万亩,到2010年的14.80万亩,到2013年的13.80万亩,最后到2016年的13.30万亩(表4-3、图4-15)。
表4-3 泉州市耕地数量情况(2005—2016年)
图4-15 泉州市耕地数量变化趋势(2005—2016年)
(二)泉州市耕地空间格局分析
泉州市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原以及山区的河谷盆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安溪、惠安和晋江4个县(市),按2017年底耕地面积来看,其合计面积为9.91万公顷(148.6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量70.38%。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泉州市耕地分布比较分散,面积较小,还有很多分布山间和山坡之上,形成了山垅田,又称坑田,系山丘受流水侵蚀成谷地,被泥沙堆积和填高后,经农民垦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山谷水田。这种山垅田主要是农民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顺着山坡地势开出来的地,不少是梯田形式的,当地农民也称为角山田或叫梯田(图4-16)。山垅田在泉州山区耕地面积中的占比很高,该类耕地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5%左右。该类耕地耕作历史悠久,潜在肥力较好,基本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可以称得上一片净土,但是山区的山垅田比较分散。很多山垅田基础设施差,有的甚至仍维持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大雨来时无法防洪,大旱来时无法灌溉,抛荒不可避免。不少通往山垅田的机耕道路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没有机耕道路,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投入,影响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加之农村人口外流多,山垅田全年抛荒、杂草丛生的现象随处可见。
图4-16 山垅田(坑田、角山田或梯田)(www.xing528.com)
具体区域分布来看,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最大的是南安市,其规模为3.4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1.96%。其次是安溪县,面积为3.16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11%。中心城区的四个区耕地面积都比较小,鲤城区面积为0.0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0.32%;丰泽区面积为0.08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0.51%;洛江区面积为0.42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7%;泉港区耕地面积为0.63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01%。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中,南安市规模最大,为3.33万公顷,其次是安溪县,为3.14万公顷,再次是晋江市,规模为1.99万公顷。到2017年,全市耕地面积最大的是安溪县,规模为3.09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1.95%,其次是南安市,耕地面积为3.06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1.73%,再次是晋江市,面积为1.79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2.71%(表4-4)。
表4-4 泉州市各区县市耕地分布情况(2005年、2010年、2017年)
资料来源:泉州市国土统计数据整理
从2005到2017年全市的耕地面积在减少,由2005年的15.71万公顷,降到2010年的15.11万公顷,再降到2017年的14.08万公顷。总体来看,全市的耕地面积集中在南安市、安溪县、晋江等县(区、市)。
另外,从补充耕地来看,补充耕地来源于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所补充和改造的耕地。这些方式得到的耕地资源,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耕地的非耕地资源。补充耕地是指对未开垦、产量低、损坏的土地,以物理、生物、化学等工程手段进行改造增加的土地,土地来源含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被抛荒的农田、菜园,因采掘、发电、冶金、建材等各项生产建设过程中损毁和压占的废弃土地,自然灾害损毁的农田等,被临时占用建猪圈、厕所等的土地。泉州市耕地后备资源大多数零散破碎。
2016—2018年耕地补充来看,全市要补充耕地合计36800亩,补充水田合计50900亩;从具体区县来看,区域中安溪、永春和德化三县面积最大,规模为21160亩,占全市补充等地规模的57.50%;面积最小的洛江区,为720亩,而中心城区中的鲤城区和丰泽区由于后备耕地少,导致其没有补充耕地任务量。耕地中补充的水田,安溪总量最大,为10110亩,占全市规模的19.86%,其次是南安市,为8915亩,再是永春和德化,分别为7425亩和7035亩,规模最小是石狮市,为1385亩(表4-5)。
表4-5 泉州市2016—2018年补充耕地任务
资料来源: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16年、2017年、2018年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作者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