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基于功能冲突诊断与权衡,对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保护两者协调共生进行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主要以土地资源管理学、经济地理学、空间冲突理论和博弈论、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选取闽南地区的泉州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两者冲突研究
本书立足于国内外城镇化过程,剖析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耕地资源相互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数据定量计算研究区建设用地、耕地资源具体变化趋势;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典型地区建设用地情况,分析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基于生态位等角度来分析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功能冲突。
1.构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诊断模型
第一,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类型划分。确定区域土地功能冲突的类型,建立研究区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功能冲突的类型体系。理论上存在以下三种功能冲突类型: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生产功能主要从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三大产业方面考虑;生活功能主要从影响人居环境舒适性、交通便利度等方面考虑;生态功能主要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平衡、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考虑。
第二,冲突表征指标的选择与冲突强度水平的测度。①根据每种功能冲突类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和适用性分析,选择各种功能冲突类型的表征指标,并明确相应的量化方法。②建立各表征指标指数化模型,确定相关因素之间关系,从而构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
第三,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的空间表达。根据以上计算出的各类型冲突强度指数,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冲突级别,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编制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单项分级图和功能冲突综合分级图,科学、直观地显示出功能冲突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2.冲突的动态变化与演变机制研究
通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探讨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的演变规律,把握两者冲突关键驱动因子及作用机理,为研究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土地功能冲突权衡分析奠定基础。
第一,在掌握研究区近期历年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序列比较,探讨区域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时空动态演变的规律性特征。
第二,结合前面研究结果,应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实地调查分析其功能冲突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功能冲突时空变化的主导原因。
(二)构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权衡理论框架(www.xing528.com)
从城市系统内部矛盾对立统一性角度考虑,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冲突维度间不是一种尖锐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关系,要解决这种冲突既要满足它们之间的条件,又要寻求各自发展的“度”。正确处理冲突维度之间的辩证关系,权衡不同冲突维度间满意的结合点、平衡点,是功能冲突和解的重要方法。本课题拟在对研究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冲突的权衡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格局优化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第一,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权衡的概念界定,为达到土地为人类提供较为理想的“三生”(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目标,可以适当地放弃或减少某土地类型竞争要素,从而获得更多其他竞争要素的产品和信息,使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最优。权衡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和资源管理的权衡关系理论之上。
第二,冲突权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功能冲突权衡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包括冲突的形式和内容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各类功能冲突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作用因子和作用机制、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功能冲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研究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的功能冲突和解方案的建立与选择研究等。
(三)构建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1.应用协调度模型
结合研究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建设与耕地资源协调度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做深层分析,并运用研究区1990—2014年的统计数据估计了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数量关系模型。
2.研究区域选择
根据研究区泉州市的特征,首先进行全市的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利用冲突分析,再进行协调性分析,进而总体分析基于功能冲突权衡的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的协调共生,然后选择泉州市作为案例研究区域,对全市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耕地,进行功能冲突诊断分析,并采用相关的权衡决策模型,确定解决功能冲突的最优方案。
3.成果应用
基于以上研究,运用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等基本原理,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与耕地资源进行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