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治保障: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必备条件

法治保障: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必备条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参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基本方式。在今后解决相对贫困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法治手段开展扶贫工作,统筹扶贫力量、规范扶贫方式、调节扶贫各方关系、解决扶贫工作中的矛盾,实现“依法治贫”。通过“依法治贫”,为巩固全面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制度基础,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法治保障: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必备条件

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物质资源总量也相当丰富,人民生活走向小康,但同时仍有一部分人因个人自身条件、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等因素影响,生活水平仍然低下,处于相对贫困状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把蛋糕做大,重点和难点是还要把蛋糕分好。只有把蛋糕分好,才能让每一个公民在社会发展中感受到平等价值,才不会偏离我们党的初心,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第一个百年到来,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尤其是刚脱贫的农村,为解决好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下一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年。这是重大的新民生工程,其主阵地在农村,其对象仍然是农民,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百色市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乡村早已实现水、电、路、网络全通,农民生活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全面脱贫,这离不开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和物质资源,是举全党全国之力开展精准扶贫的结果。不少贫困户和扶贫干部不免担忧:脱贫摘帽后是否还有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后续扶贫,如果没有,很可能有一部分刚脱贫的农民又返贫,前期的投入都会成为竹篮子打水,脱贫攻坚工作将前功尽弃。因此,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坚持“四不摘”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那么,如何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保证脱贫农民稳步走向富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当构建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法治体系。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目前最为先进和科学的社会治理方式就是法治方式。法治强调法律至上,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法治的核心是公平,通过法治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提供权威的制度性供给,为全社会共同参与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定行为规范。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参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基本方式。在今后解决相对贫困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法治手段开展扶贫工作,统筹扶贫力量、规范扶贫方式、调节扶贫各方关系、解决扶贫工作中的矛盾,实现“依法治贫”。通过“依法治贫”,为巩固全面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制度基础,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