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产业尚未形成长远的发展规划。加之缺乏技术指导,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发病率高,防控难度大,种植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高,严重威胁农副产品生产;扶贫产业重眼前、轻长远问题依然存在,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尽匹配,出现低端农产品供过于求和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农产品加工率低,农业供给质量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二是贫困区域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低下。对扶持的企业而言,主要问题是龙头少且带动作用不强,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也就难以下更多功夫和资金到扶贫方面;对合作社而言,各地还存在应付考评思想,对合作社发展重视不够,没有制定相应扶持办法,大多运行不规范,部分有名无实,较难发挥示范带动扶贫的作用。三是贫困地区第三产业不发达。百色的消费市场仍以传统的旅游、餐饮、住宿、零售行业为主,新兴消费尚未形成规模。服务业活力不足,营利性服务业支柱行业大类过于单一,抵御风险能力比较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物流、仓储、冷链等设施设备不完善,应对产业规模逐年增大和产品数量逐年增多措施不力。边境贸易发展滞后,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连接通往越南河内、芒街等相对发达地区的交通较差,运输成本高,连接边民所在村镇到互市点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对百色互市贸易发展及边民参与边境贸易影响较大。2019年底龙邦口岸始通高速,平孟等一些口岸至今还是低等级的二级路,一些边民互市点仅通砂石路,导致物流时间长、成本高,直接影响边境贸易发展聚集。四是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基础投入结构性短缺,产业基地(园)水、电、路等设施不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突出表现在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和劳动者智能化等方面严重滞后。特别是边境地区的交通、区位及发展基础等条件短板突出。虽然经过四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边境地区特别是距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村(屯)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经济发展也有长足进步,但与国内、区内其他县市相比,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还有很大差距。如那坡县,2010年人均GDP为6818元,是广西人均水平的33.7%,到2017年人均GDP为16696元,仅是广西人均水平41955元的39.8%,差距没有明显缩小,仍存在巨大差距。五是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百色是一个以喀斯特岩石为主的山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土地分散,农户流转土地意识不强,集中连片土地规模流转不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仅为38%,机械化作业少,效率低,除了右江河谷外,生态产业以“小、散”经营方式为主,生态产业科技人员少,层次低。存在生态产业规模小、生态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低、创业致富带头人少且能力不足、生态扶贫产业链短或缺、风险防控能力差、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少的问题。“村庄—产业—基础设施”缺少全域统筹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资源利用—处理”没有全面展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停留在示范阶段,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