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百色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一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必须从源头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存在的“思想贫困”问题。在当前的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不认为自己处于贫困”“不愿接受扶贫”的思想在部分贫困群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这种思想更为普遍。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等原因,一些深度贫困乡镇、乡村群众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十分有限,其对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等方面的了解,仍停留在十年前甚至更为久远。长时间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使得这些地区的贫困群众非常适应和习惯当前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不想也不愿了解“外面的世界”,导致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举措落实不下去,即便落实下去,也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百色脱贫攻坚实践表明,要想真正在这些地区落实脱贫攻坚的诸项政策,关键要从源头上解决当地贫困群众的“思想贫困”问题,要对当地贫困群众进行思想观念的洗礼,教育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一方面,贫困地区应通过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逐步摆脱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跳出传统农村农业发展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综合发挥各级党政职能部门、挂点干部、包户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脱贫摘帽群众的教育引导示范作用,通过创新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促使当地贫困群众在认知、理念等层面加快思想转变。二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必须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关保障性政策与机制不断完善,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的现象越来越少。当前,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一些地区出现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有的扶贫干部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出现了消极执行上级政策和一味等待任务摊派的情况;其次,一部分贫困群众在兜底性政策和困难资金补助标准提高的情况下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而且在部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还出现了“逆向”攀比的心理。这两种情况,在百色一些地区早期的脱贫攻坚实践中也曾出现过。百色脱贫攻坚实践表明,彻底摆脱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从脱贫攻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从扶贫一侧出发,针对扶贫干部,尤其是扶贫一线干部建立更为明确具体的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以此激发扶贫干部积极主动作为和创新开展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从脱贫一侧出发,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的重要论述,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这一群体持续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进行系统的理论和文化教育,使其在行动层面有更多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境况的机会与能力,对摆脱贫困有更为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感受,以此提高其追求上进、谋求发展的自觉意识。
总之,百色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个成就凝聚了壮乡儿女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乡村振兴。要结合百色实际,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