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中,百色市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和主动对接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采取多种工作举措,确保社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1.发挥党政机关的引导作用,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扶贫
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百色市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搭建平台、广布织网。
(1)坚持筑巢引凤,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1986年起百色开启了开发式扶贫,这也是百色进入了严格意义上的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的30多年来,百色市除了认真贯彻上级的政策外,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发展的政策,199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吸引外资的若干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给予税收优惠及用地、用工和使用基础设施的优惠,创新实行《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近期又出台了《百色市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百色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关于对广东入园企业实施厂房租金“五免五减半”优惠政策的通知》《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招商引资若干措施》等文件和政策措施。成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局、社会扶贫管理中心,营造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良好环境,为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主动“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帮扶“潜力”和资源。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百色对外开放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有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准备,但是却因资金困难,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因此,百色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办法,把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向外进行推广。1993年,组团赴香港参加广西投资介绍会和广西出口商品展销暨投资项目洽谈会,组团参加首届广西国际民族节商品交易会,把百色的商品推销出去,并吸引外资。自此,百色市各县(市、区)也都采用主动“走出去”的办法,对外进行宣传,如百色实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通过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展,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对贫困村及特色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吸引和寻找特色产业的投资及销售合作。从2015年在北京举办推介会开始,历时5年的时间,把百色芒果从南到北推荐到了全国各地,增加了芒果的知名度,也引进了与芒果产业相关的企业,延伸了芒果的产业链。西林县组织本土企业参加广东、深圳等区域性农产品展销会、商品贸易博览会。除此,根据“一县一特”的方案,各县(市、区)都开展与“特”有关的特色农产品节日或扩大民族特有节日的举办规模,如田东的“芒果节”,西林的“砂糖橘节”,隆林的“跳坡节”“篝火节”“尝新节”,德保的“红枫节”,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各县县长变身“主播”,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为本地特产代言。这个“走出去”的方式,为百色吸引到了更多的帮扶“潜力”和资源。
(3)积极传播和树立典型,激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通过媒体报道和宣传,百色对于在扶贫领域作出贡献的企业、集体、组织和个人进行宣传和报道,并如期对开展扶贫工作的成效进行宣传和报道,激励参与其中的社会力量甚至是贫困主体能继续坚持参与扶贫工作,从而鼓舞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如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大会战期间,通过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宣传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大会战的目的、意义、任务和目标,大造声势,使其深入人心,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关心和投入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大会战,在全地区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人人关注、个个支持和参与村村通广播电视大会战的热潮;从市本级到县(市、区)都表彰为扶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及组织,并向上一级推选,参与上一级别的评选:田东县扶贫开发办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百色市获“荣誉市”称号;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和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党支部书记莫文珍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平果县扶贫开发办原主任黄久汉、凌云县东和乡陇雅村党支部书记吴天来荣获全国“扶贫贡献奖”;2018年,莫文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隆林县每年都评选一批“脱贫攻坚十家民营企”;结合“千企扶千村”活动,通过广西非公经济服务平台、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宣传一批转型发展、守法诚信、积极回馈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先进典型。除此,还通过积极参与第一书记节目和各种扶贫公益广告的录制,打造脱贫攻坚的示范点、现场教学点、创作与扶贫相关的文艺作品等形式进行宣传和传播。
2.发挥各类主体作用,搭建社会扶贫的多元参与平台
多元主体参与是社会扶贫的优势所在。在百色既有中央单位(企业)、区直中直单位定点帮扶,也有粤桂协作帮扶,还有百色本级的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帮扶主体,只有搭建好相对应的联络和沟通交流平台,做好联结机制,才能发挥好各类主体的作用,更精准地为脱贫攻坚发力。
(1)建立定期联络制度,推进定点扶贫。定点扶贫是我国开展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百色市的贫困县基本都有三级定点帮扶单位,分别为中央单位(企业)、区直中直单位、百色市本级企事业单位、各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如表13-1:
表13-1 百色市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三级定点帮扶安排情况
注:表中田阳区实际有9个区直中直单位进行帮扶,其中有一个单位也帮扶了凌云县。
首先,百色市各级政府及脱贫攻坚指挥部利用定点扶贫单位(企业)对百色市各县(市、区)、村定点扶贫的工作平台,建立起百色市与定点扶贫单位(企业)定期沟通和联络的机制,加强多方密切沟通联系,统一目标,集中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其次,根据定点扶贫单位(企业)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12个贫困县(市、区)的实际,编制了全市和县(市、区)“十一五”“十二五”扶贫、“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及扶贫年度工作计划等扶贫政策体系。国家发改委先后指导或配合田东县完成了《广西田东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田东县易地搬迁扶贫“十三五”规划》《百色市田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案》等多个规划性文件。2019年4月,免费帮助完成了《田东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工作。此外,各定点扶贫县(市、区)也加大对信息、技术、智力、人才等其他要素的引进力度,不断推动与定点帮扶单位(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定点帮扶单位(企业)下派的干部提供挂职交流的渠道,推进定点帮扶单位(企业)在定点各县(市、区)开展各项帮扶活动。各定点单位(企业)通过联络机制,能更准确地了解定点帮扶地脱贫面临的问题、困难及帮扶需求,并作出因地制宜的帮扶措施。
(2)完善交流合作机制,强化帮扶协作。199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由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市。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解除广州市在省内4个贫困县的对口帮扶任务,转而集中力量帮扶百色地区,并签订了《“十一五”时期广州百色扶贫协作计划协议书》,自此到2015年,百色与广东省、广州市结成对口帮扶。这一阶段,广州主要通过经贸协作、劳务协作、技术帮扶、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百色进行帮扶。2016年,中央部署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帮扶,深圳接过广州的接力棒,继续对百色开展帮扶。深圳有6个区与百色市10个深度贫困县(市、区)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如表13-2所示:(www.xing528.com)
表13-2 深圳6个区与百色市10个深度贫困县(市、区)建立结对帮扶一览表
这一阶段,深圳各区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因地制宜,根据贫困地的特点,以整村推进、劳务协作、人才培训、经贸协作、部门协作为主要抓手,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培训、消费等方面入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对百色深度贫困县(市、区)的产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人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在这二十几年的帮扶中,百色市也逐步改变观念,主动对接。一是深化与深圳市6个区的工作联络机制,完善帮扶期间的交流互访、恳谈、协调、联席会议及对口帮扶结对县(市、区)工作联络机制,为两地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2016年以来,深圳市各级领导到百色市考察调研和互访对接2448人次,百色市各级领导到深圳市互访对接955人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51次,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推动工作,在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携手奔小康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展开对口帮扶[1]。二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紧制定扶贫协作工作清单、计划和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抓住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补齐突出短板,充分发挥协作帮扶资金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用于支持推进百色市实施精准扶贫各项措施有效地实行。三是主动借鉴周边省市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定优越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激发深圳企业到百色投资办企业的积极性。四是积极为广东省、深圳市及社会各界参与对口帮扶搭建平台,鼓励开展爱心助贫、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扶活动。
(3)开展“千企扶千村”“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注重发挥企业的优势,坚持开展“千企扶千村”“百企帮百村”扶贫工作。一是广泛动员和引导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根据百色市各贫困县的具体情况,为企业帮扶贫困村牵线搭桥,如重点动员和协调15家市直属商会分组联系帮扶那坡县城厢镇弄力村、达腊村和百省乡那翁村3个贫困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重点,改进方式方法,强化招商举措,制定优惠政策并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更多项目能够在百色落地生根,从而实现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凌云县宏鑫茶业有限公司定点帮扶那力村,通过双方签订茶园承包合同,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设扶贫基地,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发展。三是注重“扶智”的重要抓手,强化企业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企业在致富带头人及技术能人的培育的作用。凌云县宏鑫茶业有限公司免费将50亩新兴茶场承包给贫困户,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指导,让茶农真正掌握技术。四是鼓励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帮扶。如爱心捐赠、援建学校或公共设施、帮助自立等。德保县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在就业安置、项目开发、定点采购等方面,优先采购或推销贫困村农产品和服务,并在各大超市、车站、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贫困村农产品。此外,还借助统一战线的力量,充分利用好统一战线捐赠的“同心水柜”捐助款,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最需要的村(屯)建设同心水柜。
(4)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动员公众参与扶贫。打造“爱心公益超市”品牌,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物资或资金。如田阳县2018年全县完成15个“爱心超市”和12家扶贫车间建设,发起了“产业到家·牵手(留住)妈妈”工程,在铁塔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和供电等方面大力参与支持下,实行了宽带网络入户工程、手机通信网络全覆盖工程和电力供应提级工程。田东县在全县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和部分村(屯)建成12个“爱心公益超市”,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支持扶贫爱心公益事业。隆林县建成并投入使用“爱心公益超市”18家;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和组织社会各界向季节性灾区的中小学校和学生捐赠“爱心包裹”的主题活动;德保县全县已建设12个乡镇级、3个村级“爱心超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理念,认证特色农产品,打造“可追溯”、安全放心农产品品牌,并通过阿里巴巴、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络消费平台,以及“社会扶贫网”“学习强国”等App的公益宣传及力推,形成扶贫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链。
此外,还利用军地优势,联合驻边部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3.创新社会参与方式,整合社会帮扶资源
社会帮扶具有面广人多而且杂的特点,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帮扶参与脱贫和发展的需求,需要创新社会扶贫参与的方式,拓展社会扶贫进入通道,整合社会帮扶资源,让社会帮扶力量形成化“小”为“大”,以“点”带“面”的帮扶成效。
(1)发挥驻村扶贫干部的桥梁作用。百色市与全国同步,建立有中央、自治区、市、县、乡(镇)五级驻村扶贫工作机制,148个市直单位分别定点扶贫贫困村,实现向贫困村派驻扶贫干部全覆盖,实行牵头单位挂钩制、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定期情况通报制度、宣传联动制度,并建立扶贫资金投入经费保障和动力激励机制。在这些制度的执行或者发挥定点帮扶单位的作用中,扶贫干部是贫困村对接派驻单位及各级政府的桥梁。发挥驻村扶贫干部的桥梁作用一是实行了定期情况汇报制度,驻村干部需要逐层逐级对扶贫工作情况进行汇报,特别是向派出单位和后援单位进行定期汇报。二是给予第一书记2万元的脱贫启动资金和牵头单位5万元的扶贫经费,用于解决贫困村没有发展启动经费的问题。三是各级政府、部门专设有反映扶贫领域及发展等问题的绿色通道,特事可以特办。四是制定了《百色市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1234”管理办法(试行)》,对驻村扶贫干部进行管理和考核,并把驻村干部的管理作为部门考核、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措施,发挥党政引领、产业带动、部门联动、干群互动的作用,让后援单位、派出单位、定点单位组建成扶贫团队,资源形成最大的合力,实现整村脱贫。
(2)落实“一对一”帮扶政策。百色市很好地落实“一户一策”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一户一干部”。百色有11个自治区领导、34个市领导分别重点挂点联系百色11个县(市、区)和68个贫困村,实地指导村“两委”干部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等工作;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助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等发展中的难题,实现脱贫致富;农村党员致富能手“联一扶二帮三”,即联系一户示范户、扶持两户积极户、帮助三户贫困户,提高群众增收能力。在结对帮扶中本着以强扶弱、就地就近、产业互补、互利共赢原则,确定结对帮扶关系,帮助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确保各项政策及工作落到实处。
(3)借力网络平台,对接帮扶信息。百色市按照“扶贫济困、信息公开、供需互动、精准帮扶”的原则,在扶贫开发信息网开设扶贫济困“直通车”专栏,搭建社会扶贫援助方和求助方信息发布与互动救助网络平台。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和对口帮扶、定点扶贫、电商扶贫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扶贫项目规划在网上公布,让有扶贫意愿单位、企业、组织和扶贫对象信息对称、渠道畅通,推动社会扶贫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扶贫济困供需见面,援助人与求助人点对点精准帮扶,推动社会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提高社会扶贫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
(4)创新扶贫日活动开展模式,弘扬扶贫济困精神。百色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扶贫日”系列活动,弘扬助人为乐、崇德敬善、扶贫济困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奉献爱心搭建有效的工作平台,使“扶贫日”成为百色市各县(市、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号召力的公益活动。通过每年一度的“10·17”扶贫日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行动,通过有组织的展销会、技术推广、紧急援助、现场传授、示范演示、消费扶贫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特色农产品消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推广、文化下乡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如德保县以“国家扶贫日”“德保农土特产行销全国”“壮族三月三”“红枫旅游暨脐橙节”“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为契机,举办德保名特优农产品交易及开展直播带货助销售活动,通过“本地销”“社会销”“直播销”“区外销”“兜底销”等途径,集中推介、展示、销售贫困村特色农产品;鼓励引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以及后援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农产品;广大帮扶干部不仅积极主动购买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产品,还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平台大力推介,极大地帮助了贫困群众解决销路难题;开展贫困村农产品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九进”行动,组织各类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农产品流通主体到贫困村对接考察、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邮政系统、供销社系统发挥其农村网点布局广泛的优势,与贫困村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联系。
百色市在社会扶贫中,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搭建多元的参与平台,创新社会扶贫的参与方式,引入和对接来自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