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生态扶贫的精准策略及效果

实施生态扶贫的精准策略及效果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年来,百色集中力量落实党中央部署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从建档的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执行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机制,开启生态扶贫资金发放。表7-2是百色市各县(市、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扶贫成效一览表,数字说明百色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建档立卡贫困户从退耕还林中获得一定数量生态补偿金。

实施生态扶贫的精准策略及效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精准扶贫”,2015年10月16日,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五个一批”的方略,随后,中央又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五个一批”的扶贫措施,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实施细则。一是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让他们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稳定收入;二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公益林。2018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林业局、扶贫办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具体措施。

几年来,百色集中力量落实党中央部署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从建档的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执行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机制,开启生态扶贫资金发放。以林业系统为主体,实施“十大林业产业扶贫”,围绕“四个一批”(建设分红脱贫一批、劳动就业脱贫一批、承包经营脱贫一批、发展第三产业巩固脱贫一批),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家家有收入”的目标,生态扶贫政策和生态产业惠及18.20万户贫困农户48.98万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54.43%,累计投入生态扶贫资金526327.96万元。此外,从建档的贫困户中选聘一批环境卫生保洁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月都从生态保护中获得稳定的现金收入,现实脱贫目标。

1.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补偿精准脱贫一批

2001年,百色已经开始退耕还林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前一轮(2001—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331.9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4.2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6.57万亩、封山育林51.1万亩),退耕地补助资金60785.21万元。截至2019年底,已兑现资金54094.4228万元。

新一轮(2014—2019年)退耕还林工程,完成22.12万亩(退耕地还林21.4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0.67万亩),退耕地补助资金31455.0万元,截至2019年底,已兑现资金28929.4418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951户56581人,户年均增收400~9281元不等[3]。表7-2是百色市各县(市、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扶贫成效一览表,数字说明百色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建档立卡贫困户从退耕还林中获得一定数量生态补偿金。

表7-2 百色市各县(市、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扶贫成效一览表

2.执行生态护林员选聘制度,生态保护就业脱贫一批

全市各县均执行生态护林员选聘制度,2016—2019年四年共选聘生态护林员31890人(户),发放补助20050.21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5906个,户年均增收3600~10000元不等,如表7-3,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每年从事生态护林工作中均得到一定数量的稳定收入。

表7-3 百色市各县(市、区)2016—2019年执行生态护林员选聘制一览表

数据来源:各县扶贫指挥部和林业局

3.执行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机制,保护绿色生态脱贫一批

全市各县执行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机制,保护生态公益林1423.87万亩,涉及贫困户面积594.42万亩,2016年发放补偿金63978.74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9917个39.6281万人,户年均增收108~2000元不等,如表7-3,说明贫困户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并从生态公益林保护中每年都获得相应的收益。

4.发展林下经济,拓展生态扶贫领域

林下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百色先后出台《百色市2014—2015年林业扶贫实施方案》《百色市2015—2020年林业扶贫实施方案》,实施“林下经济、特色产业、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地开发、营造林、林木采伐、生态能源建设、林业生产劳务、森林生态旅游扶贫”十大工程,开发了“林—油、林—茶、林—药、林—禽、林—畜、林—蚕、采松脂、采草药、采竹笋、采香料、森林生态休闲游”多种经营,分片落实,精准到户,责任到人,带动贫困人口发展林下经济,成效显著。如表7-4。

表7-4 百色市2015—2020年度林下经济发展基数统计表(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市林业局

5.发展“5+2和3+1”特色产业,做好生态扶贫的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拓展和衔接

(1)围绕生态,创新产业合作发展形式,产业落实到户。2015年底,百色开展“1+10+N”的精准扶贫步骤,聚焦“八个一批”中的生态补偿,狠抓“产业到户”,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一方面,政府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从发展资金、财政、金融贷款税收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对吸收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按带动脱贫人口予以补助,同时奖励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探索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扶持资金或土地入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扶持资金或土地入股和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带动了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生态化开发,让贫困村或贫困户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积极带动了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激发内生动力,为困难群众高质量脱贫奠定基础。2015年以来,百色巩固和发展粮食、芒果柑橘蔬菜茶叶桑蚕、“双高”蔗糖油茶核桃、板栗、良种松杉、乡土珍贵树种以及林下经济等“十个百万亩”工程,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380万亩粮食生产面积、263.55万亩水果生产基地(其中,芒果124.08万亩,柑橘56.65万亩,蕉类、火龙果猕猴桃等48.23万亩)、约130万亩“全国南菜北运”等9大生态农业基地。被授予“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砂糖橘之乡”称号。建成886个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园区,自治区认证生态养殖场222个,新增规模养殖场126个。百色芒果、百色番茄、百色红茶、靖西大香糯、靖西大果山楂、田林灵芝凌云牛心李、凌云乌鸡隆林黄牛、隆林黑猪、隆林黑山羊、西林水牛、西林麻鸭等17个生态产品被农业部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百色芒果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2016年)、首推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的35个产品之一(2017年),闻名全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突破200万亩,全区第一。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分别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茶叶)”称号。截至2020年底,百色市农产品生态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数量270个,认证面积99.89万亩、认证产量82.9万吨。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7.27%,899个贫困村的“3+1”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5.1%,产业落实到户覆盖贫困户19.76万户,为2020年以后做好生态扶贫的“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拓展”和“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各县(市、区)发挥主体作用,发展生态产业,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创造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

右江区:发展生态循环、富硒、休闲农业和林下经济,“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01%,“3+1”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产业兴旺基础雄厚。2019年,水稻生态种植5.1万亩;蔬菜22万亩、38.68万吨;油茶、八角等500万亩,油茶年户均收1445元,带动贫困户3851户16326人;林下生态养殖13万亩,产值25亿多元,带动农户3.6万户,助农增收5亿元;小河、池塘稻田生态家畜养殖3.5万亩,带动农户2689户,年出栏250多万羽,产值达1.86亿元;芒果38.86万亩,年产量19.19万吨,总产值12.2亿元。

田阳区:“一果一蔬”助农持续增收,产业兴旺强基础。发展芒果、柑橘、茄果类蔬菜、养猪、养鸡5大主导产业和油茶、糖料蔗2个备选产业。“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37%。建成20万亩农林(芒果)生态扶贫产业核心区、右江河谷果蔬产业核心区、供港五丰生态养殖基地。截至2020年底,芒果面积40.5万亩,年产值15.5亿元,茄果类蔬菜面积24.9万亩,年产值14.1亿元,两类产业带动8450户贫困户33775人,分别助农增收8.3亿元和7.6亿元。

田东县:发展名优芒果、水稻、糖料蔗、油茶和特色养殖,产业走上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场化建设和有机化生产,衔接乡村振兴。“5+2”生态特色产业覆盖13104户贫困户,覆盖率为97.57%;村级“3+1”生态特色产业覆盖5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覆盖率达90%。2020年全县芒果面积33万亩,优质稻19.3万亩,糖料蔗20.5万亩,油茶12.1万亩,其中,种植芒果农户2.52万户(含2700户贫困户1.16万人),2020年户均芒果纯收入4万多元,仅芒果收入就让贫困户脱贫。2019年发展林下经济30多万亩,产值12.7亿元,其中,林下养鸡出栏1.7亿羽,产值6.87282亿元。

平果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13345”产业扶贫,带动10205户贫困户,“5+2”和“3+1”特色产业覆盖率分别达97.53%、90.9%。2020年,已建成生态水果面积11.3万亩,桑园10.2万亩,甘蔗6.5万亩,油茶3万亩;建成“12+2”林下养鸡集中区,全年出栏3756万羽,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21万张,鲜茧17万担,产值3.9亿元。全面巩固和发展石漠化治理与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红火全覆盖”火龙果、“万亩构树+养猪”和“任豆树+养羊”精准生态扶贫产业。全县有5126户25344人种植火龙果,带动贫困户1389户2624人,仅此项贫困户年人均收入5500元。

德保县:发展生态产业,巩固脱贫成果。2015年以来,精选柑橘、山楂、桑蚕、生猪、糖料蔗、肉鸡、八角等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带动贫困村89个贫困户16514户,“5+2”和“3+1”特色产业覆盖率分别达94.32%和90%。2020年,建成柑橘园14.3万亩,年产量17.5万吨,产值10.5亿元,带动贫困户1510户5889人,年人均增收4906元;建成桑园6.30万亩、山楂7.24万亩。2019年,德保脐橙、山楂、黑猪、矮马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靖西市:“引龙头、建基地、育能人”重点发展“三种二养”(烤烟、桑蚕、水果和养猪、养牛)生态扶贫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础。“5+2”和“3+1”生态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3.52万个,覆盖率分别为96.9%、95.8%。截至2020年底,种植烤烟7.2万亩,产值1.26亿元,贫困烟农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桑园19.2万亩,带动贫困户5013户;发展水果18.8万亩,带动贫困户6769个;建成养猪合作社505个,出栏29.15万头,带动贫困户9860户。此外,还带动一批贫困户参与发展优质稻糯、柑橘、茄果类和养牛。

那坡县:主推边疆特色产业,对接乡村振兴。重点发展“桑蚕、中药材、油茶、鸡+猪+牛、杉木”。2020年,“5+2”和“3+1”特色产业覆盖率分别达96.2%、95%,建成桑园12.82万亩,覆盖127个村13148户,带动贫困户5154户;种植中药材6.59万亩,带动贫困户3656户;精品油茶16.7万亩;杉木34.97万亩,带动贫困户4263户;肉猪出栏4.2178万头,肉牛出栏0.65万头,家禽出栏72.2326万羽,带动贫困户6326户。

凌云县:大力培育地方民族生态产业,巩固扶贫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础。重点发展茶叶、油茶、桑蚕、乡村旅游、八角、牛心李、乌鸡。2020年,“5+2”和“3+1”生态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72%、90%,建成茶园11.2万亩,产干茶5700吨,产值5.19亿元,带动贫困农户3325户,覆盖率达19.53%,茶农户均收入2.81万元;有油茶29.1万亩,茶籽11500吨,产值4.2亿元,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9508户,覆盖率达55.86%;桑园9.1万亩,产蚕茧4650吨,产值2.05亿元,覆盖农户5863户26386人,户均收入3.65万元,带动贫困户1720户,覆盖率达10.1%;发展乡村旅游,综合消费26.01亿元,参与乡村旅游发展611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覆盖率达3.58%;有八角21.08万亩,产果13700吨,产值0.959亿元,果农户均收入2.1万元,带动贫困户5523户,覆盖率达32.45%;有牛心李2.4万亩,产果1130吨,产值0.226亿元,果农户均收入0.8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821户,覆盖率达4.89%;养鸡,鸡出栏99.76万羽,产值0.8479亿元,户均收入0.22万元,带动贫困户3656户。

乐业县:精准施策促脱贫,产业振兴夯基础。重点发展猕猴桃、刺梨、芒果、油茶、猪、杉木、核桃“5+2”特色生态产业,带动贫困户4324户,户年均收8000元以上。“5+2”和“3+1”特色生态产业覆盖63个贫困村,覆盖率均达100%。截至2020年,有猕猴桃4.5万亩,带动贫困户8637户;刺梨2.3万亩,带动贫困户227户;芒果1.2万亩,带动贫困户2254户;油茶7万亩,带动贫困户5777户;杉木65万亩,带动贫困户3680户;核桃5.5万亩,带动贫困户1173户;养猪5.18万头,带动贫困户997户。

田林县:突出绿色发展,精心谋划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杉木、油茶、糖料蔗、猪、鸡和笋、芒果。“5+2”和“3+1”特色产业覆盖率分别达96.7%、100%。2020年,建成“五个30万亩”(芒果、甘蔗、油茶、八渡笋、用材林)生态扶贫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2193户,带贫减贫成效显著”。

隆林县:发展民族特色生态产业,拓展脱贫成果,夯实产业兴旺基础。发展“三张叶子(烟叶、桑叶、茶叶)一枝花(金银花)一株蕉(西贡蕉)”“两黑一黄一清一白”(隆林黑山羊、黑猪、黄牛、清水鸭、大水面养殖)以及核桃、油茶、板栗等,“5+2”和“3+1”特色产业覆盖率分别为95.06%和96.1%。截至2020年,种植水稻33.9万亩,烤烟1.8178万亩,桑蚕5.57万亩,茶叶3万亩,西贡蕉3.7万亩,金银花等中药材6.7万亩,油茶17.78万亩,板栗13.78万亩,甘蔗5.2万亩,杉木78万亩。存栏隆林黑猪16.97万头、黑山羊12.97万只、黄牛2.80万头、清水鸭15.71万只、家禽94.98万羽。发展林下养鸡42.13万羽,林下种植中草药食用菌等。共带动贫困户20531户,覆盖贫困户达97.56%。

西林县:凝心聚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衔接乡村振兴产业路。以“山顶林木化、山腰茶果化、田间果蔬化,林下经济化”发展砂糖橘、茶叶、油茶、中草药、特色养殖等生态产业,带动844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5+2”和“3+1”特色产业覆盖率分别达97.07%、93.1%。到2020年,建成优质砂糖橘产业20万亩、茶叶11.83万亩、油茶13万亩,获得“中国砂糖橘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等殊荣。

上述各县生态扶贫各具特色,对整体脱贫攻坚发挥了决定作用,但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加大力度推广秸秆“五料化”利用和“微生物+”“稻(藕)+渔生态+微生物”种养,以及化肥农药零施用的绿色清洁生产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