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伊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徐徐拉开序幕。作为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文化改革主体——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既具有文化体制改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迈开步伐,对原文化单位进行改革,对部分单位实行政企分开,按企业化经营……这一时期,宁夏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演艺团体等不断探索,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转企改制引来“源头活水”。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期间,宁夏继续探索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09年以来,宁夏文化体制改革之路如火如荼,出版发行、电影制片、一般文艺院团等单位全部转企改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2011年底,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夏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6家转制文化企业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工商注册、事业编制核销等工作。各转制文化单位通过改革,形成了新的经营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员工积极性得到有力调动,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意识明显增强,经营业绩显著提高。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探索建立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使文化企业尽快由“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塞上大地的各种文化要素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激发下迸发出无限活力。宁夏话剧团经转企改制,成立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后,借助改革的春风,不到三年时间就创排完成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工会主席》《计生专干》《红色堡垒》等,都成为经典话剧剧目。(www.xing528.com)
为了增强文化企业的“造血”功能,宁夏在创新用人机制上实施新政策,拓宽选人视野,逐步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去”的文化人才保障机制。各转制文化单位普遍实行了竞聘上岗,打破了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用人机制。
旧的观念束缚逐步瓦解,革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宁夏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中,石嘴山市星海湖文化产业园榜上有名。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宁夏西夏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宁夏新科动漫产业有限公司荣列其中。大型舞剧《花儿》获评“五个一批”工程,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电影《画皮Ⅱ》国内票房突破7亿元,刷新当年华语电影票房排行榜纪录,荣登榜首。
石嘴山市大武口文化创意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集中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向相融发展,追求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至2021年,宁夏有15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理事会改革,并持续深化国有院团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