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漆的夜里,我急匆匆翻过一座山,前面又有一座山,一不小心掉进冰冷的河水里……被吓醒了才知道是在做梦。”这段文字摘自宁夏小学生张恒的作文《上学路上》。
张恒的梦魇源于上学路上的经历。“上小学得走5公里,上初中15公里,还要翻大山,穿深沟。”张恒的父亲张志荣回忆说,在老家彭阳县孟塬乡高岔村,娃娃们早上5点出门,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如果遇上雨雪天,还要绕道走更远的路。大人们每天都提心吊胆,直到晚上看见娃进入家门才能把心放下。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地区孩子命运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起学”,让更多孩子“上好学”,宁夏创造性地实施“教育移民”,把一部分中南部山区的孩子有序搬迁到教育资源相对优越的川区,对中南部山区九县(区)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即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并为农村户口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此外,宁夏在西部率先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享受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
从营养早餐到免费午餐,从创建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育才中学到“两免一补”,宁夏一一破除入学的门槛,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提升空间和优越的受教育条件。
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转变。徐塬村地处宁夏与甘肃交界处,是彭阳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在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中,徐塬村村民的眼界打开了,不少村民发现,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低,搞养殖、学技术接受能力差,干事创业受限多。于是,村民开始转变观念,重视起了娃娃的教育,甚至有家长喊出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的肺腑之言。
在徐塬村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学生花名册上有这样一组数字:全村59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共有学生49人,其中大学生15人。(www.xing528.com)
一个家庭走出一名大学生,就能带动一个家庭的变化,亦能影响整个村。这样的优势传导,就是一条积极的曲线,可以辐射到更多人,改变更多人。
宁夏中南部地区孩子们的免费营养午餐
曾经,西海固一度穷到跟知识绝缘。一位中学教师回忆,十几年前,好多娃到了初中还不会乘法口诀。家长急得挠头,可自己大字都不识一个,咋要求娃学?
而今,人们主动走出去,学习一技之长,丰富知识阅历,大做特做“智”文章,新知识新技能在西海固成了致富催化剂。
在发展路上,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是时代之需,更是发展之要。只有“种植”知识,才能彻底改变命运,消除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