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柯达:从胶片帝国到式微的殇

柯达:从胶片帝国到式微的殇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1月19日,成立130多年的柯达公司向美国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和业务重组申请,一时间,曾经沸沸扬扬的“柯达破产”的传闻成为现实。由于担心数码业务可能冲击柯达利润丰厚的胶卷业务,柯达把数码相机产品束之高阁。同在1975年,柯达已经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柯达胶片还曾一度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从而使“柯达”几乎成了“胶片”的代名词。

柯达:从胶片帝国到式微的殇

2012年1月19日,成立130多年的柯达公司向美国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和业务重组申请,一时间,曾经沸沸扬扬的“柯达破产”的传闻成为现实。此时的柯达,账面上有58亿美元资产,而负债却达68亿美元。曾经辉煌无限的胶片巨头柯达,就此走到了穷途末路。从传统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迟钝的反应速度、犹豫不决的战略转型,以及对旧产品生命周期终结的忽视,让柯达再次上演了一幕百年老字号巨型企业从兴盛到衰落的警示录。

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他自幼家境贫穷,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乔治·伊斯曼通过此前在保险行业打杂、推销书架以及在一家银行工作,积累了一小笔钱。于是,他决定外出旅游,并买了一套照相器材。这套照相器材非常笨重,而且使用非常麻烦和不便,这不由让热衷于摄影的乔治·伊斯曼颇为扫兴。于是,他决定,要努力改进摄影器材,简化拍摄手续,让照相技术面向大众化。

于是,在1881年,乔治·伊斯曼在自己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1886年,乔治·伊斯曼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结束了此前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照相底片的历史;1888年,乔治·伊斯曼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1892年,乔治·伊斯曼把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即此后简称的“柯达公司”);1895年,柯达公司开发出售价五美元的口袋式照相机并投放市场,立即轰动了世界,至此,乔治·伊斯曼先生的“让照相技术面向大众化”之梦变成现实;1900年,乔治·伊斯曼又开发出便携式布朗尼(Brownie)相机,人们出行时携带起来非常方便,彻底改变了人类出行时观察世界的方式,也催生出了一种新奇且利润丰厚的商业模式:虽然柯达大批量廉价出售自己研制的相机,但通过开发相机必需的胶片,以及相机的普及使用又需要使用胶片,使得柯达赚得盆满钵满。此后,柯达公司长期依赖这种商业模式运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乃至于柯达公司迟迟不愿终结这种商业模式,不愿终结使用胶片的相机时代,哪怕是数码相机悄悄“革命”,也是能拖延就拖挺。

的确,柯达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在那个胶片相机盛行的时代,记录了柯达的辉煌经历,并让柯达无处不在。比如,从1928~2008年,每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是用柯达胶片拍摄的;1942年,柯达开发出全球第一款真正的彩色底片,进一步在世界摄影史上掀起一场彩色照片的技术革新;1966年,随月球轨道1号探测器进入太空的柯达胶卷,拍摄出了首张地球深空照片,这是人类首次从外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

1975年,柯达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彻底颠覆了摄影的物理本质,使得相机完全不再需要胶卷的支持,某种程度上来说为柯达长期畅销的胶片和相机挖下了“坟墓”,然而当柯达管理层看到这台数码相机后却说:“干得很漂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由于担心数码业务可能冲击柯达利润丰厚的胶卷业务,柯达把数码相机产品束之高阁。同在1975年,柯达已经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柯达胶片还曾一度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从而使“柯达”几乎成了“胶片”的代名词。

比柯达研制出数码相机稍晚几年,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也研制出了数码相机,并进行市场推广;1988年,富士东芝展出了合作研发的数码相机产品;此后,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公司也相继推出数码相机的试制品。1994年,柯达推出数码相机;1995年,卡西欧推出25万像素的低价数码相机,引发了数码相机市场的火爆,同年,佳能也正式推出数码相机。可以说,1995年正式拉开了相机数字化的序幕。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后参与了数码相机的研发与生产,各自推出了数码相机。(www.xing528.com)

其实在1995年时,柯达公司董事会也做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定,然而在具体落实时,由于柯达在胶片市场仍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润,因此仍将经营重心放在胶片市场上。实际上,到20世纪末,民用胶片市场的发展已经到达了顶峰,在顶峰之后,全球相机的主流市场明显向数码相机倾斜。比如,1999年,柯达民用胶片营业额为74.11亿美元;2000年,这一数字是74.06亿美元,柯达的民用胶片业务出现了负增长

正是在2000年,数码相机在主流市场开始迅速普及。比如,对于曾经在2000年及之后照过相的人来说,可能会有比较清晰的记忆,那就是摄影师手中的相机不再用胶卷了,而是改用了数码相机。可即便如此,对于眼前利润丰厚的胶片业务,柯达仍是“一往情深”,在公司业务方面仍然侧重胶片业务。

直到2003年,柯达传统胶片业务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越来越“难看”的财报数字,以及利润的重跌,可谓惊醒了柯达仍然幻想通过销售胶卷来维持巨额利润的领导层。在这一年,柯达郑重决定,公司的业务重点将从传统胶片业务向数码领域转移,并且今后将不再向传统胶片业务进行任何重大的长期投资。然而,柯达长期在胶卷领域部属的生产线和资源,以及长期弱化数码相机的发展现状,还有其他竞争对手抢先进入数码相机市场的现状,又岂是柯达短时间内就能改正过来的!据统计,即便到了2006年时,在柯达的总营业额中,传统胶片业务的营业额仍占比高达69%,柯达由于积重难返而迟迟未完成向数码业务转型。同时,随着数码相机市场格局的划分,意味着柯达将随着胶片业务的没落而没落。

从柯达的兴衰之路中,希望每位产品经理汲取经验,做好新旧产品线的部署,勇于舍弃现有商业模式的利润诱惑,主动拥抱大势所趋的全新市场,抢占市场先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