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情感化”也已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主要设计趋势之一。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情感是人格的核心,产品真正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带给人们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为此,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逐渐从“功能控”的思维中走出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的情感化需求上来,将情感化设计融入产品之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这将有利于激发起用户使用产品的“欲望”。
通常情况下,情感化设计的核心主要在于引发用户认知愉悦,从而为用户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引发用户愉悦的元素主要如下:
1.可控感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控制感能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会更愿意接受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据调查显示,对于一款APP来说,在界面无提示的情况下,80%的用户等待超过两秒后会立即关闭窗口,但如果界面有等待提示一类的文字(如“拼命加载中,请稍候”等),则会极大地降低用户离开的概率。可见,等待提示增加用户对当前界面状态的可控感,从而减弱了用户对等待时间的感知,增加了用户留存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我们进行UI设计时,通常会设计进度条、及时的错误提示和等待提醒等,让用户明确感知当前的界面状态,产生可控感,形成操作预期,减少迷茫和等待,引导用户继续操作。
2.社会互动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可以满足个体的归属感、尊重感以及自我实现感。因此,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我们运用社会互动因素,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界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一般来说,引发用户参与互动的形式主要有参与和共鸣,比如,让用户积极参与到当前界面的内容,完成操作;让用户看到界面就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情绪体验,用户与界面产生情感互动,引导用户积极操作等。我们以百度在2012年圣诞节时的首页为例:
图3.1 百度圣诞节首页(www.xing528.com)
其实,百度首页会经常根据一些热门事件或者节日进行更新,采用涂鸦、动画、图片等形式,从而受到用户的欢迎。这种方式迎合用户的“热闹”心态,还能让用户更深层次地认同产品品牌和文化,引起了用户的积极互动。
3.可用性
产品可用性旨在设计让用户“好用、易用”的产品。比如,可用性强的界面不仅方便用户操作,带给用户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在实际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诸如“这个信息提示我没看见”“我不知道可以这样操作”“到底要点几次,好麻烦”等,这往往是在产品可用性方面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用户弃用,更别提让用户“上瘾”了。所以,我们要在产品设计中重视产品的可用性。
4.社会参照
在当前信息时代,我们会经常面对各种复杂或者矛盾的信息,大多数人都希望付出较少的认知资源来获取最大的回报。于是,人们通过参考他人的信息,以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即便出现错误,但是由于他人也一样,便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错误信息带来的伤害。
在社会参照中,人们往往采用“品牌关联”和“参照他人记录”的方式。比如,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将其他品牌的概念移植到本产品中,会使得用户在决策时,不自觉地参考对其他品牌的感受和评价。举例来说,现在不少电脑和手机在产品设计中采用了诸如英特尔、高通、华为等品牌的CPU芯片,这样的话,用户会把对这些品牌的情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移植到那些电脑和手机产品上;还有些电商平台网站会在产品设计中呈现实时滚动购买记录或数量,当其他用户看到别人的购买记录时,会在心理上产生较强的从众压力等。
总的来说,通过掌握一定的设计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根据用户的情感认知来改进产品设计,从而激发出用户使用产品的“欲望”,并获得用户持续的好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