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从收支平衡到需求管理的转变

财政政策:从收支平衡到需求管理的转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为政府的各项开支筹集资金,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它所影响的主要是收入分配,以及资源在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配置。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被视作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借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从收支平衡到需求管理的转变

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为政府的各项开支筹集资金,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它所影响的主要是收入分配,以及资源在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配置。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被视作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借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这种财政政策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选择:第一,选择开支政策,即开支多少,以及用于哪些方面的开支;第二,征税,即征收多少税,以及采用何种手段征税;第三,赤字政策,即确定赤字的规模和分配。

(一)西方国家的财政体系

西方国家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三个重要方面:效率、公平和稳定。西方国家政府的作用都直接与财政联系在一起,财政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收入体系和政府支出体系。

1.政府支出体系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的支出。如在美国,政府支出就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的总支出。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的政府支出普遍而迅速地增长,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不断加强。

(1)政府支出内容:①社会福利支出。指对失业者、老年人、残疾人和生活贫困线以下的穷人给予的救济和补助。②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包括给退伍军人的津贴与医疗补助,给丧失劳动力的退伍军人的救济等。③国家防务和安全支出。指对军队、警察法院以及消防所用设施与装备的购买,以及这些部门人员的薪金与工资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指支付政府发行的国库券的利息。⑤教育和职业训练支出。⑥公共卫生保健支出。⑦科学技术研究费用。包括对基础科学、空间科学等方面研究的支出。⑧交通、公路、机场、港口和住宅的支出。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支出。⑩国际交往与国际事务的支出。各项支出所占比重与增长速度都不同,不同的国家社会福利项目支出差别很大。

(2)政府支出方式。政府支出方式有两种: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第一,政府购买,是指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以维持政府正常活动,如购买军需品、警务装备、机关办公用品及支付政府雇员报酬等项费用。政府购买的特点是以取得商品和劳务形成有偿支出,它是实质性的支出。西方经济学认为政府购买取决于政治因素,可以作为独立变量。政府购买可以使经济资源的利用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从而强有力地影响经济生活。第二,政府转移支付,即政府对社会福利保险、失业补助、农业补贴和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的特点是不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报偿的支付。它是货币性支出,是通过政府把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给另一部分人,整个社会的收入总量并没有变化,变化的仅是收入总量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政府转移支付不能对资源的利用发生影响,也不能够强有力地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

2.政府税收体系

西方国家的政府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相当大,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一直呈现递增趋势。在政府收入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是税收。在现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税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经常占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政府税收十分复杂,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1)按征税对象不同,分为三类:财产税、所得税和货物税。①财产税是对私人财产如住宅、土地等征收的税。如对留给后代和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作为遗产的财产,征收遗产税;对赠送别人礼物的财产,征收馈赠税。②所得税是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收的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即对个人收入的征税;公司所得税,即对公司利润的征税。在美国,所得税是对纯收入征税。所得税在西方国家政府的总税收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所得税税率的变化会给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影响。③货物税是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征税。如对烟、酒、汽油、枪支、赌博等消费的征税。对销售商的征税称销售税或零售营业税。

(2)按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还是按数量或重量征收,分为从价税从量税。①从价税是按征收对象的货币价值的固定百分比征收的税。现在,财产税、货物税和大部分关税实行从价税。在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从价税不会受损失。②从量税是按征收对象的实物数量和重量征收的税。一部分关税实行从量税,即不需对进口商品进行估价,只需按数量或重量征税。在价格水平上涨时,从量税会受到损失。

(3)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①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税,如所得税、财产税等。②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作为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原来纳税人能转嫁给最终消费者的税,如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4)按照从收入中扣除的比例不同,税收可分为:累退税、比例税和累进税。①累退税是税率随着征收对象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税。即收入越高,税率越低。间接税是累退的。②比例税是税率不随征收对象的数量变化的税,即按某一固定比例而征收的税。比如,财产税、营业税和大部分关税。③累进税是税率随征收对象数量的增加而递增的税。直接税属于累进的。西方国家的所得税都是累进税,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例如,英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收入为5000英镑的税率为35%,5500英镑收入中新增的500英镑收入的税率是40%,最高税率达93%。

税率分累进和累退,因而区分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很有意义。边际税率是对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等于税收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平均税率是对每单位收入平均征收的税,等于税收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

西方经济学关心税收的转嫁和归宿问题。税收转嫁是指原纳税人把税收负担转给别人承担;税收归宿是指税收最终由谁来真正负担。直接税不能转嫁,间接税能部分甚至全部转嫁。直接税的归宿是纳税人,间接税的归宿不是纳税人,而是最终不能转嫁的人。原纳税人转嫁纳税负担可分为:向前转嫁,即作为买者的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方;向后转嫁,即作为卖者的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买者。

(二)自动(内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的能够调节政府收支、减缓经济周期波动的功能。

自动稳定器的特点是,在经济出现衰退、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反之,国民收入增加时,它会自动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能够避免出现经济的过度膨胀。它对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内部时滞为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主要有:

1.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

在经济出现衰退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都要减少,在不改变税率情况下,政府税收的所得税会自动下降,税收下降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幅度,从而抑制消费需求的降低。反之,在经济出现高涨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都增加,在不改变税率情况下,政府征收的所得税会自动增加,税收增加幅度会超过收入增加的幅度,从而抑制消费需求的提高。政府税收在通货膨胀时提高,在经济衰退时降低,这种自动伸缩性与政府意图符合,起到了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成为有助于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政府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及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在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增加,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要增加,其他社会福利支出也要增加。如果失业人员就业,就不发救济金。在经济高涨时,失业率降低,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减少,其他社会福利开支也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在经济衰退时增加,在经济高涨时减少,这种自动伸缩性符合政府意图,起到了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也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

除财政制度自身有稳定经济的作用外,人们的某些习惯行为对经济也有稳定作用。如公司和家庭个人储蓄也起着相似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在长期生活与经济活动中,公司形成了维持股息稳定的习惯,家庭或个人形成了力图维持与提高原来生活标准的习惯。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和家庭的储蓄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在经济衰退时,公司和家庭的收入减少,他们的储蓄也要减少,会抑制社会需求降低;反之,在经济高涨时,公司和家庭的收入增加,他们的储蓄也会增加,会抑制社会需求提高。因此,公司和家庭的习惯行为对经济波动会起到缓和作用,也有稳定经济的作用。

此外,社会保险、维护农产品价格等也对经济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认为,自动稳定器是政府稳定经济和缓和周期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轻微的经济衰退和经济高涨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或具有减震作用。但是,在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和通货膨胀时,自动稳定器不但不能使经济恢复到没有通货膨胀状态,而且还会起到阻碍作用。如:政府采取扩大支出办法对付严重的经济衰退,刺激社会需求,会使就业人数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这时,自动稳定器又会使税收和储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减少,与政府意图相反。所以,西方经济学认为,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缓和周期波动的稳定作用,并不能完全消除波动,其作用是有局限的,是辅助性的。要保持经济稳定,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

1.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和手段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按照既定目标,利用政府收支变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定义有不同表述,如:“一般指运用税收和政府支出,以调节经济活动的总水平。”[2]“财政政策即是政府购买变化、转移支付的变化或税收的变化。”[3]与自动稳定器自动发挥作用不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主动采取的增减政府收支的决策。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应“逆经济风向”行事。在总需求不足、失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需求,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反之,在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不断上涨情况下,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需求,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通过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调节总需求的行动,通常被称为“经济微调”。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采取了这种“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其目的在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6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则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基调,强调通过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来刺激经济。特别是在1962年肯尼迪政府时期,曾进行了全面的减税。个人所得税减少20%,最高税率从91%降至65%,公司所得税率从52%降到47%,还采取了加速折旧、投资减税优惠等变相的减税政策。这些对经济起到了有力的刺激作用,造成6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70年代之后,财政政策的运用中又强调了微观化,即对不同的部门与地区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制定不同的税率。个别地调整征税范围以及政府对不同部门与地区的拨款、支出政策,以求得经济的平衡发展。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之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也是减税。但应该指出的是,供给学派的减税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是为了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而供给学派的减税是为了刺激储蓄与个人工作积极性,以刺激总供给。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上台后,又采用了增加税收的政策,以便利用国家的力量调节和刺激经济。

(2)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指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收支预算方案。这里指的是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可分为三类: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职能财政。

年度平衡预算。它要求每一个财政年度的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凯恩斯主义反对健全财政原则,认为年度平衡预算会使经济波动更为严重。原因在于,经济衰退时,税收要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重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时,税收要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会加剧通货膨胀。所以,应抛弃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它是指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个财政年度都平衡,只要求在一个周期内平衡。用经济周期替代财政年度,是20世纪30年代最先在瑞典出现的一种预算,又称瑞典预算。

职能财政。它是一种财政制度,要求政府财政不仅要考虑收支平衡,而且还要考虑整个经济活动水平。财政政策要保证社会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在经济衰退时,要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时,预算要有盈余。在政府要增加开支时,往往主张增发货币,不要只限于增加税收和公债。主张职能财政的学者认为,职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方面应该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

(3)财政政策手段。按凯恩斯主义理论,政府要进行需求管理。影响总需求或总支出的财政手段主要有:①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提高购买水平,刺激经济回升;反之,通货膨胀时,政府应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抑制经济膨胀。②改变转移支付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政府要增加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刺激经济上升;反之,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以抑制经济膨胀。③改变税率。在财政收入中主要是税收,所得税占税收的比重最大,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当经济衰退时减税,可增加总支出,是反经济衰退的办法;通货膨胀时增税,可减少总开支,是反通货膨胀的办法。

2.各项财政政策的效果

西方经济学认为,各项财政政策手段对经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为此,提出了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概念。

(1)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的变化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倍增作用。如用KG代表政府购买乘数,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ΔG代表政府购买的变动,则有:

一般情况下,1<KG<∞为正数。政府购买与投资的变化一样,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增。

(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倍增(减)作用。如用KTR代表政府转移支付乘数,ΔTr代表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则有:

(3)税收乘数,也叫赋税乘数,是指税收的变化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倍增作用。税收乘数是负值。如用KT代表税收乘数,ΔT代表税收的变化,则有:

(4)平衡预算乘数。如果政府支出没有转移支付,都是政府购买,而且增加的收入等于增加的税收,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同等数量增加或减少的状况,叫作平衡预算。这时,增加的政府支出和增加的税收都会影响收入水平。收入的变化(ΔY)等于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收入变化KGΔG与税收所引起的收入变化KTΔT之和,公式表示如下:

根据假设,ΔG=ΔT,且在边际消费倾向相等时,政府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之和等于1,即:

ΔY=1×ΔG=ΔG,即收入的变化等于政府支出或政府购买的变化。在平衡预算下,政府支出增加多少,收入就增加多少。

(四)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哲学

1.预算赤字和结余

预算赤字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预算结余是指政府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差额,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www.xing528.com)

西方经济学普遍认为,要用反经济周期代替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来看待赤字和结余。他们认为,经济衰退时,扩大开支或减税,或二者并举,有意识地使预算不平衡,造成赤字。通过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作用,收入的增加会超过财政赤字的增加。财政赤字越大,扩张效果就愈大。与经济衰退比较,财政赤字并不是坏事。

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是:增加税收和增发货币。但是,在经济衰退期间,增加税收,会减少总需求,加重衰退;与此相比,增发货币则不会减少消费或投资。通货膨胀时,应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或二者并举,有意识地使预算不平衡,产生预算结余。结余愈大,紧缩效果也就愈大。与通货膨胀相比,财政结余也不是坏事。但是,财政结余不能用作政府支出,否则会加剧通货膨胀。财政结余可以用来偿还公债,特别是买进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这有助于反通货膨胀。如将财政结余冻结起来不用,反通货膨胀的效果会更好。

2.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和结余

预算赤字和结余一般是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联系起来的。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其还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因此,必须弄清财政赤字和结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才能对实行财政政策的作用做出判断,为此,运用了充分就业预算的概念。

充分就业预算表示在某一时期,如果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可能提出的实际支出计划和税率。这是1947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概念。它的准则是:财政预算不要每年保持平衡,也不要每一个经济周期保持平衡,而是要使预算支出等于高度充分就业时的税收。

充分就业预算结余与绝对预算结余不同。绝对预算结余是政府的实际预算结余。如其为负值,就是实际预算赤字。充分就业预算结余是在政府预算已定在充分就业状态运行的年份所产生的预算结余。如果预算结果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西方经济学强调:不应简单地认为存在预算赤字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存在预算结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而应根据充分就业预算赤字或预算结余来判断财政预算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不是实际预算结余或预算赤字,而是充分就业预算结余或预算赤字。进一步强调,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不是充分就业预算的绝对水平,而是充分就业预算结余或预算赤字的变化。

与充分就业预算结余有关的概念是财政拖累。财政拖累是指充分就业预算结余的增长吸收了私营部门资金,而对经济活动继续扩展产生紧缩或阻碍作用,使得充分就业难以维持。在出现通货膨胀缺口时,充分就业预算结余的增长有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不会成为财政拖累。但是,在出现通货紧缩缺口时,充分就业预算结余的增长就会成为财政拖累。西方经济学家主张,为了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应把财政支出余额(例如减税,扩大政府支出,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财政收入)加以抵消。

3.公债哲学

公债是政府借款的债务,是政府收入来源之一,分为内债和外债。外债是政府向国外举借的债务,内债是国内公债。这里介绍后者。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公债既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经常性的手段,又是政府为调节宏观经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

对于公债,传统理论认为,公债是政府加在民众身上的负担。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外债要付息还本,对民众是一种负担,而内债是政府欠民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因而不构成负担。有的认为,公债对子孙后代也不是负担,原因在于发行公债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本形成和更快的经济增长,从而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更多的消费和享受。只有公债的增加出现在充分就业时期,而又没有相应的资本形成,反而引起私人投资下降,才会成为一种负担。

在西方各国,政府为鼓励公司和家庭购买公债,常常采取提高公债利率、保持公债价格稳定、公债本金随价格指数变化、降低公债风险等措施。得出的结论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要用增加公债的危险性作为限制政府花钱的理由,只有在浪费或不适当使用资源时,政府花钱才应该受节制。决定政府预算的方针内容是:怎样通过有效利用资源来满足现在的需求,怎样解决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而不是公债多少。

(五)财政政策运用中的困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运用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首先,不同的政策会遭到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例如,增税会受到普遍的反对,甚至引起政治动乱;减少政府购买(尤其是减少政府军费支出)会受到强有力的垄断资本家的反对;削减转移支付则会受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增加公共工程会被认为是与民争利而受到某些集团的反对。

其次,有些政策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但又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减少税收,不会引起反对,但在萧条时期,人们不一定会把减税所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支出;转移支付的增加也是同样的情况。再者,任何财政政策都有一个“时延”(Time lag)问题,因为任何一项措施,从方案的提出、议会的讨论、总统的批准到最后的执行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很难见效,然而在这一段时期内,经济形势也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最后,整个财政政策的实施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大选之前,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都不会执行增税、减少政府转移支付之类易于引起选民不满的财政政策;在国际形势比较紧张时,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也不会减少政府的军费开支,所有这些当然都会减小财政政策应有的作用。

尽管在运用宏观财政政策时会遇到上述困难,但在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和财政支出作为调节总需求的手段,不仅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资料12-1】

2008年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同样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了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新举措,刺激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9月开始,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央行降息。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做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这是2004年10月29日以来央行的首次降息。

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9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决定从次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将现行的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对双方当事人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中期票据重启发行。10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从10月6日起继续接受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发行的注册。

央行再降息。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做相应调整。

存款利息免征个税。10月8日,国务院公布,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部署十项措施保经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提出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包括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居民购房;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等共十项措施。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将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做较大幅度提高。

提高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一共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第四季度,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就做好下一阶段货币信贷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央行第三次降息。10月29日傍晚,央行宣布,于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加强对外债权登记管理。11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将从当月15日起对其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按照通知要求,企业预付货款和延期收款将实行登记管理。企业应通过互联网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网上服务平台上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或前往所在地外汇局,办理预付货款和延期收款的逐笔登记和注销手续。

扩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出台。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据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1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11月6日,据报道,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的补助方式和额度,同时也明确了申请补助资金项目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具备的各项资格条件。

央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11月9日,央行继续灵活运用货币信贷工具,做好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这些措施包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积极研究出台有针对性支持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等。

取消、停止100项行政收费。11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包括义务教育杂费、社会团体登记费、劳动争议仲裁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农机服务费等在内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央行第四次降息。11月26日,央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做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新增28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2008年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280亿元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其中铁路150亿元,高速公路50亿元,农村公路50亿元,中西部支线机场和西部干线机场30亿元。预计280亿元新增投资将带动社会投资520亿元,全年完成交通投资将比原计划增加800亿元。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实施。12月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方案明确,由燃油消费税替代的相关费用有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与此同时,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成品油价税费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100亿补贴农机具购置。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农民工工作。会议决定,2009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亿元,比2008年增加60亿元。

国务院再推楼市三新政。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包括符合条件的第二套住房首贷优惠、购房满两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取消城市房地产税三项政策措施。

央行第五次降息。12月22日,央行发布通告,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做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刺激消费和出口七项措施出台。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确定了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七项措施。

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1338亿元。12月31日,财政部宣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支持地方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09年元旦前夕,财政部已陆续拨付补助资金1338亿元。包括:预拨促进就业补助资金165.11亿元;预拨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700亿元;预拨城乡低保补助资金274.47亿元;预拨优抚安置补助资金181.27亿元;拨付2008年临时生活救济补助资金17.5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