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正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这一阶段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时期,其中最全面而且成功的试验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二)第二阶段(二次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
1944年英国政府发表的《就业政策白皮书》和1946年美国政府通过的《就业法》,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标志着国家将全面而系统地干预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主要的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www.xing528.com)
(三)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局面。这就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于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自由放任思潮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因此,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又强调了国家干预,希望依靠国家的力量振兴美国经济。这也许是又一次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信号。
应该说,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克服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是基本的,但国家的宏观调控已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就国家干预而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断加强的。有时国家会干预更多一些,有时也会减少一些干预。国家干预的总趋势是不变的,但不同时期干预程度与干预方式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