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分析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我们研究经济周期主要是为了进行景气判断即预测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政府参考它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用它作为投资依据。所以,我国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主要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经济周期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分析

什么是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经济学家给经济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张,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做了这样的描述:“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和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表现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灾难性的萧条。简单说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2]

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资料10-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www.xing528.com)

在政府干预下,世界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周期不再有大体固定的时间间隔;生产下降幅度与战前相比相差悬殊,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物价下跌很少出现;利率不再大涨大跌;失业者得到社会保险;严重库存积压改变为设备闲置,政府经济职能显著扩大使得经济运行相对稳定。“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7次经济危机。第一次为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美国生产下降;第二次为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5%,危机同期性比较明显;第三次为1964—1966年的经济危机,它发生于欧洲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2%(美国由于越南战争军事生产而维持战争“景气”);第四次为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8%,而且出现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第五次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呈现W形特点,即下降伴随着短暂回升;第六次为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幅度不大,大体是零增长,特别是日本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处于停滞状态;第七次是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先后出现经济衰退。这次危机与上次危机间隔时间之长是史无前例的。

我国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程度较高,因此,很少出现生产长期下降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出现过生产长期下降的情况)。我们研究经济周期主要是为了进行景气判断即预测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政府参考它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用它作为投资依据。所以,我国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主要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经济周期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