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增长引发的争议

反增长引发的争议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经济增长极限论的争论,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增长极限论和反增长都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前途与未来失去信心,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情绪,同时,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提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都关系到全球命运和人类前途,唤醒了人类的全球性的意识,发现了人类生存的地球极限性的存在,使全球性问题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中心和热点,这有着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反增长引发的争议

上述增长极限论说明了经济增长的不可能性,但如果经济增长是可能的,这种增长值得吗?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对经济增长提出了怀疑。

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为经济增长人们付出的代价太高,并不能提高人民生活。他说:“西方的持续经济增长将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失去美好的生活,甚至失去任何一种美好的生活。”[5]他提出的怀疑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定能增加社会福利吗?米香的回答是:物质产品的增加并不等于幸福感的增加,应该停止经济增长,恢复昔日的田园生活。

围绕经济增长极限论的争论,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美国的梅萨罗维奇和原西德的彼斯特尔在1974年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第二份报告——《人类处在转折点上》,采用情景描述法,提出了有差别的增长即有机增长,认为这是解决全球危机的唯一出路。

从社会极限角度研究人类困境和解决办法的有:荷兰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他在《重建国际秩序》(1976)一书中建议减少世界收入分配与经济机会不平等现象,确保全球经济体系更加协调地发展,并开始准备了全球计划体系——“全球经济民主制度”模式。加博尔·科仑布的《超越浪费的时代》(1978)的中心思想是,由于人类不会管理、使用和分配产品,经济发展可能中止,科学的任务在于改善生产和分配的技术条件,制止滥用自然财富,制定禁止浪费资源的消费和保证合理支配资源以造福全球的战略。拉兹罗在《人类的目标》(1978)一书中提出了四个全球性目标:①安全;②粮食;③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④发展方针不是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而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建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配上的社会公正。(www.xing528.com)

波特舍、埃尔曼杰拉、马利查在《学习无极限》(1979)一书中对人类困境的考察,从外部极限转向内部极限、由物理极限转向社会极限,突出人的要素,要解除人类困境首要的是通过学习改变人的素质与对人的地位的认识,特别强调人类的学习要从一种不自觉地适应转到自觉地适应,从常规的维持被动学习转到以预期和参与为显著标志的革新的学习上。

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论述了人类增长的极限。实际上,真正的极限与其说是物理的,不如说是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离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来考察经济增长问题,都不能从实质上科学地说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增长极限论和反增长都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前途与未来失去信心,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情绪,同时,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提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都关系到全球命运和人类前途,唤醒了人类的全球性的意识,发现了人类生存的地球极限性的存在,使全球性问题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中心和热点,这有着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实践证明,经济增长不能仅仅归结为产量和速度,不能忽视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借鉴和参考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