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两个基本力量。从国民收入循环流转原理分析,可以得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总供给(As)=总需求(Ad)
即C+S=C+I
两边消掉C得:S=I
当S>I时,As>Ad,国民收入将收缩,情况严重时则势必引起失业,部分生产设备闲置,开工不足;一旦矛盾达到激化的境界,则爆发经济危机。
当S<I时,As<Ad,国民收入将扩张,情况严重时则势必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形成强烈的通货膨胀。
当S=I时,As=Ad,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没有经济危机,也没有通货膨胀,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由此可知: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储蓄与投资,而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个“蓄水池”,那么储蓄作为一种漏出因素(W)对国民收入具有收缩的作用,而投资作为一种注入因素(J)对国民收入具有扩张的作用。这样,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也可以写成:
漏出=注入,即:W=J
当W<J时,即As<Ad,国民收入将扩张;
当W>J时,即As>Ad,国民收入将收缩;
当W=J时,即As=Ad,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通过表5-1进行分析。
表5-1左边①②③④列表示产品的总供给或国民收入。我们已经知道,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故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量。根据定义,储蓄是总收入扣除消费后的余额。
表5-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表5-1右边⑤⑥列表示产品的总需求。第⑤列的消费需求与第②列的消费品供给数字相同。由上章已知,投资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并且是经常变动的,但为了简化说明问题,表中第⑥列的投资假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300。
另外,表5-1中与每个收入相对应的投资与储蓄的数值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这里的投资并不是指当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中未能用于个人消费的那一部分产品,而是指与每一个生产(收入)水平相对应的企业计划或准备要进行的投资。(www.xing528.com)
表5-1第一行表示,当一个社会的生产和收入为400时,消费为420,由于消费大于收入,所以储蓄为负数。其含义是指在这样低的总收入水平下,有些人得靠借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来满足本期消费,并且这些人在本期的负储蓄超过了其他人的储蓄。由于本期的开支大于同期生产出来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有些企业的商品库存量小于正常储蓄,即为负数,也表示这期销路畅旺,必须追加生产。在这种生产和收入水平下,由于总供给<总需求,即S<I,或W<J,所以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是扩张。
表5-1的最后一行表示,当生产和收入扩大到3000的时候,消费为2400,余下600被储蓄起来,储蓄超过了投资的数量,这就意味着有些企业找不到足够的买主,产品不能全部实现,存货大量积压,以致不得不缩减生产。在这种生产和收入水平下,由于总供给>总需求,即S>I,或W>J,所以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是收缩。
从表5-1的第四行可以看到,当生产和收入为2000时,由于在这一生产水平下人们的消费为1700,因而储蓄为300,与投资量相等。这表示在此生产和收入水平下的总供给恰好等于总需求,企业既没有积压的存货,也不会由于销路畅旺而增加生产。这时,整个社会生产总供给=总需求,即S=I,或W=J,所以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
(其他几行请读者自己分析)
表5-1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也可以用图形加以说明。图形分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消费+投资法,另一种是储蓄—投资法。
(1)图5-3是用消费+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图5-3中,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C、OI代表消费与投资,即总需求(Ad);45°线表示总供给=总需求(As=Ad);C代表消费,C线与45°线的交点表示收入为700时,消费(C)=收入(Y)(即表5-1的第二行);(C+I)代表消费和投资,即总需求。(C+I)线与45°线相交于E点,表示此时总供给(As)=总需求(Ad)=2000,其中C=1700,I=S=300。E点就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的国民收入均衡点。E点的左边,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小于均衡国民收入2000,会引起国民收入扩张;E点右边,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2000,会引起国民收入收缩。图5-3的分析与表5-1的分析是一致的。
图5-3 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均衡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
图5-4 储蓄—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2)图5-4是用储蓄—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图5-4中,横轴OY仍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S、OI代表储蓄和投资;I线代表固定的投资是300,S线是储蓄。S线与横轴OY的交点,表示收入在为700时储蓄为零,收入再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出现负储蓄(见表5-1第一、二行)。S线与I线的交点E,表示此时储蓄(S)=投资(I)=300,此时所决定的国民收入为2000,E点就是国民收入的均衡点。E点左边,S<I,国民收入小于均衡国民收入2000,会引起国民收入扩张;E点右边,S>I,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2000,会引起国民收入收缩。图5-4的分析与表5-1的分析也是一致的。
图5-3和图5-4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决定,这两种分析是完全一致的。图5-5是把图5-3和图5-4结合起来,即用消费投资—储蓄投资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图5-5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
在图5-5中,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C、OI、OS代表消费、投资和储蓄。I代表投资300,S代表储蓄,(C+I)代表消费和投资。(C+I)线与45°线相交于E1,S线与I线相交于E2,E1和E2在同一条垂线上,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为2000。E1和E2为国民收入均衡点。在E1、E2的左边,总供给<总需求,S<I,国民收入小于均衡国民收入2000,会引起国民收入扩张;E1、E2的右边,总供给>总需求,S>I,会引起国民收入收缩。
对表与图的分析,都说明了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力量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力量就是储蓄(S)和投资(I)。两部门中投资乘数的计算见第三章乘数理论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