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持续推动力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持续推动力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来看,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呈现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由降转升,重点行业产品价格回升,市场预期回稳,带动了工业企业效益的明显改善。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持续推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4],这清楚地表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传统需求端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发力,转向既重视“三驾马车”动力作用,又更重视从供给端发力,拉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其主要着力点在于[5]

一是变革动力结构。在全球经济下行态势下,从我国经济增长速率放缓的深层次原因来看,不仅在于短期冲击,而是诸多深层次问题并存,特别是结构性问题明显,仅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扩张的“凯恩斯主义政策”难以持续有效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就要更多地依靠从供给侧发力,力促改革、转型、创新,大力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的比重偏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能留下空间。通过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投入结构。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资本、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而科技、创新、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等现代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供给端的体制机制发力,包括从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改革等多方面着手,从根本上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www.xing528.com)

四是改善排放结构。我国传统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排放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导致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在部分区域和领域已经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一方面要从构建优质、经济、清洁、安全的清洁生产体系着手,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的改革,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并把清洁生产体系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推动排放结构改善。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来看,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呈现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加速出清,促进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5%,上年为下降2.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2016年,我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加10.5%和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快4.5和4.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达到19.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6]其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提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由降转升,重点行业产品价格回升,市场预期回稳,带动了工业企业效益的明显改善。2016年,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利润由上年亏损847亿元转为盈利3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长223%。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逐步退出,为先进产能腾出了发展空间;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改善,为加大技改投入促进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