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素市场改革成为市场的决定性供给方向

要素市场改革成为市场的决定性供给方向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中国在商品市场方面已达到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标准,而在要素市场方面,市场还未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三是中国金融开放取得新进展。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要素市场改革成为市场的决定性供给方向

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中国在商品市场方面已达到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标准,而在要素市场方面,市场还未起到决定性作用。要素市场改革目的是完善资源要素有效供给的市场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定价、公平交易等;完善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市场制度,强化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竞争活力,释放企业创新动力;打破原来的制约资源要素市场化供给和配置的制度藩篱,包括推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和户籍制度,提供劳动力的供给能力、配置效率创造活力。

必须正确认识人口经济关系及其内在的自然演进规律,重视人口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第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劳动人口的下降,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过快上升,“未富先老”的可能性正向我们袭来。“人口亏损”“人口萎缩”正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可预见的隐患。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第二,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更合理更公平的户籍制度能够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加快有效劳动人口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劳动的配置效率和收入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第三,逐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根据其职业特征,实现回返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税收,适应现阶段人口经济结构,形成调剂性人口供给。第四,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和智慧资本累积。通过实施全面的人口教育培训计划,采取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和社会培训的财政补贴或税收抵扣,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养,全面鼓励支持创新和创业,形成中国经济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智慧资本和技术进步的有效人口供给。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资源供给活力。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和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功能。近年来,中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和“后土地财政”的压力和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的合力基本形成。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认土地的归属、利用和收益分配问题。从长期来看,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土地政策二元分割格局,实行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以及市场化流转、配置。从短期来看,农用地关键是经营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建设用地的聚焦点是集体建设用地,其涉及乡镇企业存量用地的盘活调整和宅基地的整合复垦与建设用地的指标置换,是未来城市持续扩张的主要土地来源。而城镇建设用地的重点是存量土地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地方政府手中仍握有包括大量工业用地在内的存量土地,这些土地也可以通过“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方式进行更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城乡土地配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域,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三项试点逐步落地生根,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增效扩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深入推进。(www.xing528.com)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资本活力助推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之一。当前中国金融正处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从国内看,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金融监管得到改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一是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96年启动,由易到难逐步推进。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存贷款利率管制终于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正在从“放得开”向“形得成”尤其是“调得了”转变。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已经逐渐适应了市场化的利率环境,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央行基准利率货币政策操作利率等多种利率各司其职,利率走廊正在形成。二是金融市场更加丰富,金融监管得到改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大门已经常态化打开,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正在构建。金融监管努力适应金融业发展新形势,初步建立了监管协调机制。三是中国金融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坚定前行。最近几年来,不仅有越来越多的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而且随着债券股票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人民币国际化的高速公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也已经铺通。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增长新动能。

技术和创新要素无疑是发展最本质的推动力。当前科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它必须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改革统筹考虑、同步发力。因此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15年3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蓝图”。同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针对改革难点,提出了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143项具体任务。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专辟一章对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基本确立,改革工作的重心已经从规划部署转到全面落实。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7年4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的100多项改革任务中,83项任务已完成,总体完成率达58%,60项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